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中女婢、仆从,一概没有。虽说这个时代,蓄养家奴已是常见。刘备还是有些不适应。所幸同族者众,临时雇来也还够用。
百余亩水田,稻苗长势喜人。稻花香浓,不日便可收割。
老族长下田看过,说百亩稻,怕是有千石!
一亩能有十石?产量实在是惊人。须知种麦,良田一亩只得三石。如今清溪水大,掘渠引水,将楼桑村的旱地皆改成水田,必获大丰。
这一切,都等刘备家收割后,再说不迟。
1。37 人主之风
稻作大致分备耕、种植和收割三个阶段。
宗人经过一季劳作,对稻作已大为熟络。只需再种个三五年,水稻就能遍植楼桑,令涿县刘氏丰衣足食。
寒露前,又有故人来。除了大包小包的耿雍,还有崔家船队的崔钧。耿雍所带多是杂书散卷。崔钧却携厚礼而来。整盘的金饼,刘备坚辞不受。唯有一札散落的手稿,让他爱不释手。
手稿书于娟,白底黑字。一列列匀整的汉隶,看的他甚是欣喜。
此便是未能著于书上的坞堡攻防!
四民月令得此,才算周整!
见刘备爱不释手,崔钧不由想起临来时,从叔崔寔的叮嘱:刘备轻才重义,又善识人,有人主之风!
如今所见,果真如此。
遂打定主意,与他真心相交。
在后院槽头亲眼见过青駹马,耿雍终是全信。牵招果真来过。
送走二友,刘备生活归于正轨。
名篇越背越多。双手剑击越发熟练。
当然,母亲若能和蔡琰一样,熟记名篇四百。刘备还有的学。
建好马厩,刘备又改建了谷仓。拜访了崔家田庄,又细细研读了四民月令,刘备暗暗决定,将自家宅院,改建成一座小型坞堡。
因何在墙上建楼阁,刘备终于懂了。
这个时代,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法。房子不是想建就建,更不是想怎么建就能怎么建的。
如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就是对房屋下的基座,设定的等级。大体来说,不同等级的人群,享有不同等级的权限。
高贵高贵,便是指以高为贵。
古法今用。然,正如汉律对城墙和宅邸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却忽略了组合建筑!
比如墙上建阁!
许多豪强地主家的庄园,在墙上四角另起楼阁。墙桓和楼阁加起来的高度,远超汉律!因何能成?盖因无法依律执行!
墙不逾制,楼也不逾。墙上建楼逾不逾制?
两说。
此中还有一点:宫、殿、堂、亭、台、楼、阁、轩、斋、榭、廊。这些建筑都是不同的!
有些建筑晚与律法出现,律法又岂能未卜先知!
加之对编户齐民的住宅用严格的限定:每户宅地规定九百方步,其中屋舍不过占一百二十方步。随着家中人口渐多,大小被困死的房屋只能向上拓展。
汉代民宅,多是两层,就是明证。
既如此,何不把重檐堂屋,改成楼?
这些都不急,闲暇时,再做计较。
霜降后,稻田开始收割。
连枷、踏碓、飏扇,诸多农具,匠人早已造齐。
百亩水田,稻香扑鼻。
雇族中劳力收割完毕,打谷、扬糠,堆入谷仓。刘备细算,亩产竟有八石!
即便脱壳为米,也比麦多!
举族雀跃。
十二月,桓帝驾崩。于是永康这个年号,只有六个月。
桓帝去世,窦皇后称皇太后,即与父亲窦武临朝定策,迎立解犊亭侯刘宏,是为灵帝。
建宁元年,正月。刘宏仪仗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窦武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罚之士人,并合谋铲除宦官。
桓帝驾崩,举国哀恸那是假的。
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弹冠相庆。
然,对于涿县刘氏,这一年的祭祀却要肃穆许多。
正如四民月令所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旦,躬率妻孥,洁祀祖迩。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正日进椒酒用椒浸泡的酒柏酒柏叶浸制的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食人身轻耐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村中祖祠。
与一般异姓聚落而居的村子不同。涿县刘氏是整个氏族一起祭祀,非各家各户单独祭祀。
族中孩童虽年少者众多,可被排在前列的只有四人:、修、武、备。
刘修年纪最小。最先向先祖敬酒。然后是刘备,刘武,刘。
刘修之父,名毅,字元起。早年出外经商。年前复归。刘修家境好转,读书习字,更加勤勉。
刘备父辈,族中亦选出四子。
弘、晃、魁、毅。
意为:广、明、高、坚。
不得不说,族中取名,有其深意。且每代皆选四子,为复爵大业。
刘备不知道,天下失爵者的后代,是不是都像自己这般累。乃至于不惜举三百兵讨贼。一生颠沛流离,妻离子散。
这,真的好吗?
年后刘备七岁,却有六尺身高1425米。长此以往,身高八尺也不是梦啊。也不可过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岂非不美。
当然,生长也有先后之分。
刘备被三叔灌下太多鹿血蛇胆诸如此类,提前发育实属正常。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手头有钱,万事不忙。背后有枪,谁怕流氓?
张小胖家送来的那锭上好的麻钢,本是给刘备铸剑。却被他央求三叔,改打成了送给牵招的燕尾八面矛。待器成,寒光夺目,锋利异常。只需加一枪柄,牵招便可舞动。
为何只有枪头而无杆。乃是枪之长短、粗细、轻重,因人而异。以牵招今日之身形,后期必然还要成长。枪柄需适时加粗、加长、加重。由牵招自行决断。
普通刀剑,不过千钱。
五十炼钢,近万钱。
百炼钢,需万五之数一万五千钱。
此矛乃上等麻钢锻造,不啻百炼钢!
绝对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
即是私礼,无需张扬。母亲又请村中匠人做了漆木长匣,内衬锦缎,托耿雍交崔钧捎给牵招。
枪缨就不用了。牵招是用它来对敌,可不只为装饰。
1。38 祠堂传艺
大雪封路,坚冰断河。
就连村中各家间的小径,也被大雪淹没。
楼桑村刘氏族人却不畏冰雪,早早起身,三三两两,踏雪赶往祖祠。
祠堂内一身狼皮大氅的刘备,与几位族叔和老族长立于人群中央。祠堂当中支着几口行军大锅,锅中浓浆赤红,气泡翻涌。正是熬制的牛皮胶。
围着青铜大锅,工匠们正演示如何制作一张麻垫。在当下,麻垫不仅可以做床垫,塌垫,还可为坐垫。
既是特产,就要能大量生产。否则难成气候。关键是,此技极易模仿。只需寻一良匠拆开麻垫,其中关窍,一目了然。所以在未被造出之前,楼桑村要大量生产,尽快形成气候。
刘备本想教会村中所有人。可老族长却断然摇头。不但严格限定人数,还须是涿县刘氏宗族子弟,方可承此技。
几位族叔也是如此。
刘备执拗不过,只得同意。
麻垫这种东西,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把握几个关窍。
比起发明麻垫的刘备。工匠们却举一反三,发明了用火麻、苎麻、苘麻、葛麻葛藤等不同种类的麻丝,辅以牛胶的不同用量,制作出不同软硬度麻垫的技巧。而且针对性的优化了各道工序。将制作麻垫,变成了一项赏心悦目,能够传之后世的技艺。
刘备看了,也不禁暗自称赞。
匠心独具。
说的便是如此吧。
将做好的一张麻垫,铺在堂前。老族长一试,果然浑身舒爽。真养老神器!
“造此垫,需几钱?”老族长笑问。
普通草席一张作价一百五钱。
麻垫的成本主要是:麻丝、牛胶、衬纱、锦罩。
麻丝一斤十钱,生牛皮一张两百钱。一匹布帛幅广二尺二寸515厘米,长四丈936米,衬纱一匹五百钱。一匹蜀锦在北地可卖三石粮,值千钱。
刘备粗略算下,这便答道:“一千五百钱。”
“可卖三千否?”老族长又问。
“两千足矣。”对半的利,刘备觉得太高。
“真,人主矣。”老族长一声笑叹。
制成的麻垫,厚三寸有余10厘米,长八尺四寸余2米。全重约百斤!
麻丝重,牛胶亦重。层层涂抹再由青石压成饼,岂能不重!
一张麻垫,赚五百钱。
已是暴利。
须知一头羊不过五百钱!
听老族长的意思,村里又要另建新宅?
这是为何?
问过方知,原来这个时代,有一门出众的手艺,会有多疯狂!
就拿刘备饲养的蜜蜂来说。早先年间,便有人砍下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自家屋墙下饲养。后世高士传有载:延熹年间,有名姜岐者,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一个会养蜂养猪的隐者,竟有数千户人家跟从他隐居!
不难想象,一旦麻垫成为楼桑村特产。十里八乡的编户齐民,便会蜂拥来投!
聚落聚落,聚众而成村落。
与归隐不同,落籍楼桑村是个难题。
这些以后再说。
先把麻垫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族中子弟。
趁大雪封路,涿县刘氏加紧操练。待到立春后,冰融日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