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还想留力。待战到正酣,皆抛去脑后。刀光匹练,斧影重重。
惊心动魄,风云变色。刀斧黏身,险象环生。众皆侧目,不敢直视!
眼看便要出人命。忽听一声沉喝:“收手!”
刀光斧影中,但见一柄长刀如游龙直入。
咣
光芒乍起。人影倏分。
正是关羽手持偃月刀,为二人解势。
待掩目众人,再能视物。
只见。徐晃、阎行二人,隔空互望。呼如白练,势若山崩。皆一时人杰。
原来。众人看得入迷,竟不知何时临乡侯已出帐。
“拜见君侯。”人群轰然下拜。
徐晃、阎行,亦抱拳行礼。
刘备欣然问道:“场中何人?”
“金城阎行。”
刘备笑赞:“雍凉亦有人雄!”
阎行再拜。
“旗下钱货,君且自取。三日后,备在此恭候大驾。”刘备竟长揖及地。
“诺!”阎行这便直身,走向大旗。试了试,收刀背后,双手各揽一钱箱,健步而去。
人群轰然叫好。
整个长安城更是一片沸腾。终有雍凉男儿入选!
多日愁眉,一朝得舒。金城阎行,名动西京。
话说。刘备如何能不知阎行!
傲气、武艺,人才、相貌,皆不输锦马超之人。若不是跟了韩遂,又岂能困守西凉一地!
觅得良将,心中甚美。刘备正欲收兵。抬眼却又见一人,正分开人群,健步走向场中。已有人认出,正是先前围观多日的豪杰之一。
徐晃连战两场,下去休息。
藏霸提刀入场。
“华县臧霸。”
“西平麴义。”
1。109 麴氏先登
围观群众,喜不自禁。欢呼雀跃,一扫多日晦气。
连输十余天,今日竟有两位雍凉好男儿联袂过关。如何能不欣喜若狂。许多人更是喜极而泣。相约三五好友,不醉不归。
刘备更是喜上加喜。比起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金城阎行,西平麴义和他的八百先登死士,不要太有名。
界桥一战,大败白马义从。一举奠定了袁绍河北霸主之地位。
因居功自傲,功高震主,为袁绍所忌,后借故杀之,并其众。
这便是典型的庸主与能臣的故事。麴义再傲,能傲得过关羽吗。再者说,如今归于刘备帐下。主公身侧,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麴义,又如何能再傲得起来。
当然,这也看人。天生刘三墩,英雄了得。麴义率众来投,正当其时。自当忠心耿耿,别无二心。
结果也不出刘备所料。与臧霸大战百合。双方你来我往,不分胜负。二弟关羽再为二人拆招解式。
无需战胜,打和便能入选。
麴义跪地请愿。言道:此次还有数位同族兄弟前来应招,不忍丢弃。问能否一同入选。
有何不可!
必是八百先登死士。
麴义大喜,这便引来相见。
麴义之后,又有麴演、麴光、麴英,皆英雄少年。
与阎行一样,取钱箱自回。安排好家中诸事,三日后大营相见。临行前,刘备又再三叮嘱。族中若还有好手,尽可领来。
麴氏兄弟这便搬取足量钱箱,领命而归。
连战两场,天色已晚。刘备这便叫停比武,围观人群亦各自散去。今日竟有数人入选,长安父老俱欢颜。闾里巷陌,议论纷纷。酒垆上下,皆欢声笑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金城阎行,西平麴义,一战扬名。与之一战的徐晃、臧霸,亦名动西京。而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二人拆招的关羽,亦有重名落地。
中军大帐。两位义弟,长史府主簿李儒、府曹段煨、张猛,门客徐晃,绣衣吏臧霸,齐聚一堂。
听史涣派出的绣衣斥候,细说河西走廊诸情。
秃发鲜卑,来去如风。劫掠成性。每有所出,必有所中。所劫商队,皆是往来西域商道的豪商巨贾。所劫货物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点:贵。
另外一个共同点便是:商队上下一干人等,尽数掠走。但遇反抗,便尽数杀之。不留一个活口。主簿李儒比对了凉州刺史府吏送来的劫案卷宗。发现劫掠地点,亦飘忽不定,毫无规律可循。
只有一个可能。商队中有他们的内鬼。
那么问题来了,秃发鲜卑又是如何在每一支商队中安插内鬼的呢?
“不知也无妨。”主簿李儒微微一笑:“正可行引蛇出洞之计。”
“主簿欲暗度陈仓否?”刘备笑问。
“知我者,主公也。”李儒笑赞。
刘备又转问段煨:“事情安排如何?”
段煨答曰:“一切皆已安排妥当,只等主公号令。”
刘备大喜:“善。诸将且依令行事!”
“喏!”
刘备停留长安,已有十数日。雍凉皆知。且募兵极为不顺,更是妇孺亦尽知。消息又岂能瞒过附近羌人、鲜卑。
听闻临乡侯刘备率三百余人疏通西域,鲜卑各部皆如临大敌。便是雍凉羌人亦知刘备赫赫凶名,不在段太尉之下。故而近日颇为乖巧。皆夹紧尾巴,小心做人。刘备一日未走,周围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然,雄关之外的西域局势,却越发糜烂。抢在刘备兵进西域前,陇西鲜卑乞伏部,正疯狂扩张,囤积实力。想赶在与刘备对阵时,尽可能的壮大自己。
不急。正如凉州刺史周洪所言。若除陇西鲜卑乞伏部,必先灭河西鲜卑秃发部。
道理都通。问题是,君侯如何能凭麾下三百余众,灭秃发万余精骑。便是凉州刺史周洪,亦苦思多日而不得解。
刘备与陛下以一亿钱对赌西域。临乡侯敢下如此血本,必然胸有成竹。我等皆庸庸碌碌,无法窥破其中玄机。这便拭目以待。
近日,长安市中有茂陵豪商重金收购丝绸布匹,欲往西域。众人皆劝。言道:河西走廊,鲜卑盘踞。来往商队,常被抄掠。此去必血本无归。
豪生却笑答:有道是,富贵险中求。正因丝路不畅,丝绸布匹已翻数倍,若成功抵达,必一本万利。再者说,有临乡侯坐镇长安。鲜卑早望风而逃,宵小纷纷远遁。我料此路必有惊无险。
众人皆摇头不信。
半月后果然返回。
众亲友纷纷上门,欲好言安慰。却见豪商满面红光,一身喜气。
急问何故不痛反喜?
富商答曰:平安抵达,获利甚丰,为何不喜?
众人皆摇头。西域路远。此去不过半月有余,如何能到?
富商又道:何须抵达西域,敦煌边市便有西域豪商,只需将货物转卖,便可获利双倍。利润虽比贩到西域少了一半,路程风险却也皆削减对半。
见众人仍不信。富商便领到家中金库一看。堆满钱箱的正是一枚,金光灿灿的安息金币。
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又道是钱能通神。这便纷纷心动,欲与富商结伴同往敦煌。
富商本想婉拒。奈何皆是宗亲挚友,只得点头,勉强答应。商定西行日期,又再三叮嘱,切莫泄露商机。
众人自满口答应不提。
临乡侯安住长安大营,日夜操练。房中术一日千里,大有精进。七如夫人,饱受浇灌,各个艳如桃李。
帐外徐晃、臧霸二将,捉对厮杀,洛阳父老,各自围观。
一切如前。
奈何世上无不透风之墙。
出行当日。待富商如约而至,只见各家商队排起长龙,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试问。谁人无兄弟一二,好友三五?如此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便聚拢出一支庞大的丝绸商队。结伴西行。各家商队还雇用了数量不等的佣兵游侠。沿途护佑。
见人马嘶鸣,好不热闹。富商暗中一喜,却面露怒色。作势欲拂袖而去。
却被同行亲友,好言劝住。
为何非要与富商同行?
原因不难。老马识途是其一。鸿运当头是其二。财运滚滚是其三。
他究竟走的哪条路线。在何处落脚。又接触了何许人也。皆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其中这些关窍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只需和他一路同行,方得分享。
故此去边郡,非他不可。
1。110 攻略河西
敦煌郡,治敦煌县。属凉州刺史部。上古时称“瓜州”。据左转所载,本是“允姓之戎”领地。禹贡山水泽地篇亦载:“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
敦煌,为盛大之意,秦末汉初时,为大月氏居地。后月氏为匈奴所逐,敦煌一带遂成为浑邪王领地。武帝元狞二年前121年,匈奴战败远遁。自此,大汉在河西置武威、酒泉二郡,并以玉门、阳关为隘,修筑长城。十年后,元鼎六年,分置张掖郡和敦煌郡,与武威郡和酒泉郡并称“河西四郡”。内迁居民屯田戍守,渐渐有了人气。
后有班定远终其一生,经营西域。暮年思乡,上疏乞归。曾言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敦煌最初只是一边陲小郡。
领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其东以冥水籍端水与酒泉郡为界。今汉时,改渊泉县为拼泉县。因是丝绸之路的通关要地,人员往来频繁,因而两汉时皆发展很快。对外商贸十分繁荣。
自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后。敦煌始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军事、商贸、化重镇及交通咽喉。中原商旅从洛阳、长安等通都大邑出发,一路西进。在敦煌分道南北两路:或出阳关,走昆仑山北麓。或出玉门,走天山南麓。后经西域,最远延伸至今西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于是。玉门关与阳关,一北一南。为通往西域的两座必经雄关。南北两条通关路线,合称为“南北丝绸之路”。
敦煌,遂成为来往商队,人畜歇脚和商品货物的中转站。
既是中转站,将丝绸转卖西域豪商,自当合情合理。
此乃众人深信富商所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