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诗文,为《见志诗》其一。虽怀才不遇,诗人却坦露远志,直抒胸臆。欲“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做出一番惊世伟业。不信命运,认为‘通塞由己,无须卜问’。又以陈平、韩信这些起于微末却终成大业的先贤自励,全诗字里行间,有一种纵横物表,不受羁绊的磅礴大气。乃是新体五言诗中难得的佳作。
必是胸有成竹,满腹经纶之大才,方能借此诗歌以咏志。当然,大骗子也可以。
无论如何,能成功引起刘备的注意。歌咏之人,目的已然达到。
须臾,便有一青年儒士从亭舍走出,冲刘备摇摇一礼:“颍川狂士,拜见蓟王。”
见他仪表堂堂,甚有姿容。刘备这便下马回礼:“先生因何吟诵郦文胜之诗篇?”
见刘备下马,儒生目中异色一闪而过:“世道艰险,逆乱在即。在下听闻蓟王于黄金台上建四方馆,这便千里迢迢赶去一试。”
“颍川文风鼎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先生为何舍近求远?”刘备笑问。
“蓟国险固,人民殷盛,故远来求官。”儒士答道。
“蓟国横亘幽冀,一马平川,险从何来?”刘备再问。
儒士再答:“民皆城居,仓塔林立。环绕碧水青禾,围以陂渠长堤。舟船穿梭其间,车马不绝于道。民风爽烈,兵精将猛,如何能不称险?”
“哦?”刘备欣然点头:“既如此险绝,当固若金汤。敢问先生,如今可还缺何物?”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必尽收天下之英才。在下虽不敢称贤能,却自诩亦有薄才。今欲效仿古之贤者,千里送骸骨。自投门下,却不知蓟王意下如何?”
此处,乃是用‘千金买骨’来自比。成语见于《战国策·燕策一》。
燕昭王继位时,国土被齐国所占。为振兴燕国,夺回失地,燕昭王决心招纳天下之才,收为己用。奈何求才令发出,却无人投奔。于是燕昭王便去向国中一个叫郭隗的贤者请教。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三年过去,千里马仍没有买到。有位侍臣便自告奋勇,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此人用三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等他赶到时,马已死。于是就用五百金买回马骨,献与国君。
国君大怒:“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怎能用五百金买一匹死马?”
侍臣答道:“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您是真心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果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讲完千金买骨的故事,郭隗又对燕昭王道:“大王若想得人才,需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您是真心求贤。您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的人,便会前来投奔。”
燕昭王认为有理。遂拜郭隗为师,给予他优厚的俸禄。并修筑“黄金台”,用以招纳天下贤才。消息传出,名人贤士纷纷来投。后经二十年励精图治,燕国终得强盛。打败齐国,夺回失地。
此人将自己比作‘千里马骨’。不远千里来投,不正如燕昭王与郭隗旧事吗?
刘备欣然点头。这便整衣近前,心悦诚服,长揖及地:“闻君一席话,备茅塞顿开。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在下颍川荀攸,字公达。正欲前往四方馆,应王上所募。不料却在半道偶遇王驾。”
刘备浑身一震,急忙稳住。暗出一口浊气,不显山不露水的和煦一笑:“先生大才,何须再去四方馆多此一举。这便随我入城。可暂领辅汉大将军幕府左丞,兼蓟王宫中庶子。”
“攸,拜见……主公!”荀攸开口时中气十足,不料语气却在中途陡然一转,最后险泣不成声。
幕府左丞,兼领蓟王宫中庶子。前官秩二千石,后官秩千石。两俸相加,超过真二千石的一众太守,与中二千石的一众诸侯。年俸合计二千五百二十石,折钱七十五万六千钱。
与远在洛阳的幕府右丞贾诩同俸。
好一个千里送骸骨!
话说,刘备善识人,天下尽知。麒麟寻宝,每出必中,从不走空。只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万年俸!再加春腊二赐,轻松过百万。
放眼天下,便是洛阳朝堂诸公,亦多有不及。
“臣,乃元常好友。荐书在此,请主公过目。”荀攸这才道出实情。
“原来如此。”刘备欣然接过:“公达高才,又是元常所举,孤自当重用。”心里美得直冒泡有没有。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谋录不尽。大将军左丞,一直悬而未决。既得荀攸,终是完满。两位国相识人善用,内政外交,皆其所长。然论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当属贾诩、李儒、戏志才、荀攸。
四大军师归位。咩哈哈……
史涣送来西极良驹。荀攸这便翻身上马,与刘备相伴入城。
待蓟王远去。亭舍众人各自嗟叹。前有戏志才自投马前。今有荀公达千里送骸骨。一前一后,皆享高官厚禄。
天下俊杰何其多。若得闻,如何能不千里来投。
“千里送骨”,遂成典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58 岁不我与
范阳县治,既名固城,自当比一般城池来得坚固。事实也是如此。毕竟曾为侯国,营造此城时,工匠乃是按照高一级的侯城规划建造。无论城墙高度、厚度,还是长度,皆超出一般城邑。
却不如刘备建造的临乡城。内、中、外,三城嵌套。
内城由原侯府改建的县治,管宁携一众属吏出府迎接。数年未见,管宁虽只二十出头,却已蓄起短须。气势越发沉稳。
三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少时求学,锄禾见金。管宁弃如敝屣,华歆却捡起后又扔掉。管宁割袖断交。却被刘备请母亲巧手续接。三人出仕刘备,督亢城短短数年,已有二十余万口。放眼望去,重楼鳞次栉比,如游龙盘踞。号称亢龙。亢,督亢也。龙,一龙也。
并六县为国。三人皆被委以重用。分别调往各县。邴原现为泉州长。华歆为安次长。两地饱受水患,民生凋敝。何来万户。不足大县规模,无法称令。然刘备还是将俸禄提升到秩比千石。低于令,却高于长,和两人先前的六百石城宰一职。
近海,水大泽广。道路泥泞,车马难行。若冀州流民北上,范阳县首当其冲。断不会取道泉州、雍奴。
诚然。沿中山国新掘的西极渠,顺流而下,入蓟国水系最是方便。料想,能乘船出逃,非富则贵。一般流民,还是靠双腿,一步步艰难行来。
此时再筑一道横竖五里的外城,已然来不及。只能从范阳现有城池中,想办法。
所幸管宁未雨绸缪,已将山川地形微缩沙盘制出。请主公刘备近前一观。
目光顺着容城县城,一路南移。刘备忽指着一城问道:“此城何名?”
“战国时,燕之武遂邑。北临南易水,曾为燕南重镇,今已废弃。距范阳县治,四十五里。”管宁答道。
距离倒是刚刚好。下意识扫了眼南向,刘备这便又指一城问道:“此是何城?”
管宁似早有准备,脱口答道:“此乃桑邱城。亦始建于战国,距范阳城西南,六十五里。史载,周武王五十五年(前985年)至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此城均为燕辖。同年齐伐燕取桑邱,此后则归齐管辖。周赧王四十二年(前273年),韩、齐、魏大战于桑邱,桑邱复归燕。”
见刘备不置可否,管宁又滔滔不绝于耳:“前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封东平思王子项为桑邱侯。桑邱遂属中山国所辖。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樊舆侯国、桑邱侯国,立中山靖王之子刘修为樊舆侯。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又封东平思王子项为桑邱侯……
两汉之交,因数次洪灾,将此城淹没,今乃一座废城。
桑邱城在武遂邑正南二十里处。”
将心中所想,悉数说出。抬头一看,见主公正与身后一人面含微笑。
管宁这便心领神会。
“明庭可是想,孤向中山王讨要桑邱城?”刘备笑问。
“主公明鉴。兵法云:‘拒敌于国门之外’。桑邱城前汉时确属中山国。今汉却已沦为废城。城池毁于洪水,居民已四散逃命,乃是一片飞地。臣已命匠人看过,石基皆在,重修不难。”
见刘备不语,管宁又道:“主公既封蓟王,自当尽得南燕之地。桑邱城古时便为燕国所有,今日取来,想必亦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公达以为如何?”刘备回身问道。
“回禀主公,明庭言之有理。攸亦觉此城乃上佳之选。”幕府左丞兼蓟王宫中庶子,荀攸仍感觉飘飘然如坠云端,入城许久也未能六神归位。
“修造两座城邑,需要多久?”刘备问道。
“一月足以。”管宁脱口而出:“如督亢旧例。先在易水河岸,对建港口。将木料石材、诸城机关器源源不断运来。再遣国中能工巧匠,先立垣墙,再修楼院。遣一上将驻守。待流民涌入,再行通渠圩田。则事成矣。”
刘备欣然点头:“既如此,孤这便返回与中山王相商。”
“愿主公天遂人愿,马到功成!”管宁长揖及地。
“幼安欲逐客也?”刘备笑着摇头。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国难当头,主公恕臣无礼。”管宁正欲下拜,却被刘备伸手扶起。
“幼安言之有理。孤这便返回。”刘备笑着告辞,甚是洒脱。
顺流而下,返回临乡。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出半日已抵南港。
问过方知,恰逢赛马日。中山王刘雉,河间王刘陔、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常山王刘暠、赵王子刘赦,所谓六国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