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徙三千里。”刘备脱口而出。
“蓟王欲抄我家小乎?”便有羌渠惊恐发问。流徙三千里……不正入蓟国境内。名为徒边,实为抄我家小哇!
众羌渠当即醒悟,纷纷伏地乞求:“求王上体恤我等故土难离,网开一面!”
“这……”刘备面露难色,沉思不语。
见韩遂目光来看,阎忠这便进言道:“启禀主公。三十六部,人口或有百万。如此规模的徒刑,实属罕见。且关东逆乱,百万之众,如何得迁,亦是难题。不如……”
“该当如何?”刘备问道。
“不如减罪一等,令其‘完城旦舂’。”阎忠答道。
时下,强制男犯修筑城墙,称“城旦”。强制女犯舂米,叫“舂”。
“城旦者,旦起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城旦舂”按附加刑罚之不同,可分三类。第一类便是“完城旦舂”。“完”乃指保留罪犯头发,仅剔去鬓须,且不施肉刑。属于最轻的一种。
“不可。”军司空田丰起身奏报:“乱世需用重典。若如此轻判,必助贼反。”
刘备遂问道:“元皓以为如何?”
“当为‘弛刑徒’。可比‘度辽营’行事。”田丰答曰。
1。7 野火将熄
田丰的意思是说,在西凉择一地,置军营。将弛刑徒皆聚拢到营中,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如此一来,家人便不用跟着徙边,省去辗转之苦。
此法,确比‘流徙三千里’轻,又比‘完城旦舂’刑重。算是折中之策。
可三十六部羌渠仍有疑问。
便有羌渠起身奏道:“若青壮皆入营,寨中只剩老弱,劳作繁重,恐难独活。”
可不是么。壮劳力便是此次乱军主力,十万青壮皆为弛刑徒,若皆被抽调到大营做苦力,寨中只剩老弱妇孺,如何能独活。
刘备乃仁主。虽惯掠人家小,却从未滥杀。若施此刑罚,许多羌人长男家中妻儿众多,即便不会死绝,凡因缺衣少食,而至凋亡,刘备亦难辞其咎。
暗自沉思,刘备看向荀攸:“公达可有良策?”
“或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荀攸答道。
“哦?”刘备似颇有意动。
汉时,完城旦舂为四岁刑。犯人不限于筑城、舂米。还需从事其它劳动。且城旦舂干轻活与重活时的粮食供给,亦不等同。从工种上分类,亦有不同。如“工城旦”,乃是从事铸造的工匠。视个人情况及劳役需要而定,不一而足。
“如何流徙三百里?”刘备再问。
“三百里,仍在西凉境内。诸位渠帅皆言‘故土难离’,如此距离,正当适宜。且完城旦舂,不过四年期。并由官府提供口粮,驻地。一家人吃住无忧,当不会有失。”荀攸再答。
“如何施为?”见三十六部羌渠纷纷点头,刘备三问。
“可分为三类:‘城旦’、‘工城旦’、‘农城旦’。”荀攸解释道:“‘城旦’筑城,‘工城旦’铸器,‘农城旦’务农。”荀攸三答。
“左丞之意,不知诸位渠帅以为如何?”刘备不置可否,居高下问。
“这……”比起一家老小‘流徙三千里’,三百里确实短了很多。需要说明,时下所说‘里’,乃多指道路之长,而非直线距离。‘流徙三百里’,便是说流徙到三百里路外的地方。
见阎忠目光投来,韩遂心领神会,这便叱责道:“蓟王当面,岂容尔等挑三拣四。”
一语惊醒梦中人。
正暗中算计利益得失的众羌渠,这才纷纷醒悟。急忙伏地领罪:“我等领罪!”
刘备这便点头:“如此,诸渠帅且去认罪画押。至于迁徙到何地,可自行商议。只需在三百里之外便可。”
“喏!”三十六部羌渠再拜。
命人领众渠帅去往牢营,在认罪劵书上签字画押。三十六部羌渠,这便开始盘算该流徙到何处。
待羌渠下堂,见众人纷纷抚掌大笑。韩遂幡然醒悟:“王上欲使羌人迁出?”
“然也。”刘备轻轻点头。
荀攸笑道:“羌人狡诈桀骜。若命其迁出,必起疑心。假谋逆之罪,行迁出之实。方不会起疑。”
“表奏,孤已命人六百里上报朝堂。想必护羌校尉一职,非文约莫属。”刘备笑看韩遂。
“谢王上提携之恩!”韩遂大喜拜谢。
“既为护羌校尉,迁出到三百里外的羌人,便交由韩校尉全权负责。”
“卑下敢不领命!”韩遂郑重抱拳。
“至于羌人如何劳作,当听阎治中安排。”刘备目视阎忠。
治中从事,乃刺史高级佐官,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先领治中,便是为继任下任刺史铺路。只需处理好‘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事宜,不出意外,阎忠自当荣升刺史。刺史虽只领食六百石俸禄,然权利极大。
“臣,领命。”阎忠伏地行礼。既已认蓟王为主,却领凉州治中。其中深意,韩遂焉能不知。
需找个恰当时机,表露心迹,行认主大礼。方为上上之计。
韩文约,这便打定主意。
待三十六部羌渠认罪画押,重返大堂。刘备这便设宴款待。
席间其乐融融。羌渠虽对刑罚各有非议,然比流放三千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实在是太幸运。得亏是蓟王。若换成段太尉,天知道要死去多少族中青壮。
话说,段太尉与蓟王有何不同?
前者杀人如蓺(yi)。后者割头如草。实在是……别无不同!
羌人之所以乖乖认罚,也是看人下菜。
如韩遂所言,蓟王当面,岂容尔等挑三拣四。一怒尽数杀之,堆成京观。何其痛快!
真以为,蓟王不想吗。
胸有猛虎,恶极噬人。乃恩师对刘三墩的评价。
切勿让和颜悦色,推杯换盏,春风洋溢,其乐融融的蓟王,恶极噬人。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君王一怒,血流漂杵。
何为强者,看我蓟王。何为强权,且看炎汉。
韩遂心满意足,与三十六部羌渠相伴而归。
只需返回枹罕,便着手羌人迁出事宜。当然,对外的说法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刑期四年。至于期满后,是否还愿归乡,且拭目以待。
洛阳朝堂。
陛下精神奕奕,红光满面。
一直称病不朝的大长秋兼领尚书令,大宦官曹节,朗声将蓟王表奏读完。
余音尚在绕梁,满堂已惊呼一片。
蓟王马到功成。破陇山大震关,计杀王国等四贼酋,三十六部羌渠尽数降服,除去宋建在逃,关西贼乱,已平大半。
“天佑大汉,我等后顾无忧矣。”便有朝官出列奏报。
“太尉以为如何?”陛下目视杨赐。
杨赐稳步出列:“关西既定,当全力东顾,剿灭黄巾蛾贼。请陛下速将蓟王调回,主关东战事。”
车骑将军被安车调回,于家中静养。联军主帅换成一无是处的董重,三公九卿如何能放心。
“不可!”大将军何进亦出列:“百年羌乱,如野火将熄。稍有不慎,便会死灰复燃。还有宋建在逃,若不清剿,恐再生事端。”
陛下不置可否:“大将军以为如何?”
“故,臣窃以为,关西还需蓟王坐镇,不可轻动。至于关东黄巾贼寇,已被骠骑将军团团困于孤城,旦夕可破。杀鸡焉用牛刀。”
杨赐一声暗叹。何进出口成章,显然早有准备。换句话说,已有人先将蓟王表奏,暗示何进。此人不是尚书令曹节,便是陛下。
陛下对蓟王当真“亲而惮之”。
陛下轻轻点头:“如此,且传朕口谕,令骠骑将军速速破城,屠灭黄巾。”
“老奴,遵命!”曹节伏地叩首。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8 北面而事
陇右的富庶,来自丝路。单就农作而言,陇右并不算发达。
盖因陇右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沼泽、冰川、沙漠、戈壁,应有尽有,纵横交错。整体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结构大体为:“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
凉州的农业灌区,主要有二:河西走廊沿山灌区及河湟沿岸灌区。其中,河西走廊因其典型的内陆绿洲农业,使得河西仅以全州二成之田,产出全州四成之粮。
正因如此,刘备才重修洪池岭长城,将河西四郡揽入怀中。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北。北山以南,东起洪池岭,西迄酒泉郡,长二千五百里,乃著名戈壁绿洲。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冰川逶迤,乃河西走廊天然水库。走廊以北地带,近大漠,被后世惯称为“北山山地”。
两汉时,河西铁质农具已十分普遍,播种工具亦是较为先进的三脚耧车,并因地制宜推行了“能风与旱”的“代田法”。
代田法亦称“代田”。乃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集西北抗旱经验所推行的一种新式耕作法。
具体为:在田中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以此类推。此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河西物产亦较为丰富。主要有:胡麻、梁米、黄谷、土麦、白米、穬麦、黍米、黄米、白粟、胡豆、秫、糜、荠、茭、秣、谷、菽、麦、米等二十余种。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又兼碱性较重,且“终岁雨泽颇少。夏种时,大水冬灌,冻泡如酥,遂成沃田。再行“换茬”,甲年种麦,乙年种糜,亦见奇效。若地力过疲,易之苜蓿。
“换茬”兼顾“代田”,可令季季大熟。
一言蔽之。时下的西凉,比起刘备来自后世的认知,生态环境要好许多。几乎是天壤之别。
大河甚清,山林秀美。物产自足,丝路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