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砰!四面透空的机关车,竟将弓箭崩折。大贤良师伸手轻挥。

    血肉崩射。

    射箭骑士竟连人带马,被从地底升出的长矛阵刺穿。

    根根长矛,密如荆棘,锋利无比。刺穿骑士后,又嗖的一声缩回。

    人马喷血如涌泉,轰然坠地。

    董重满脸惊骇。

    生怕密集的长矛,从立马处破土而出。将自己也刺个对穿!

    密集的长矛擦着马尾,破土而出。背上骑士侥幸逃过一劫,这便冲同伴大喊:“勿停!”

    “嗯!”余下骑士,马不停蹄。迂回前进,两翼包抄。

    眼看便要将大贤良师团团围住。机关车忽然止步。

    且看大贤良师,稳坐钓鱼台。翻掌向上,轻轻一托。

    轰隆隆——

    地下闷声如雷。

    土石崩射,烟柱冲天。左翼一座箭楼竟拔地而起。挡在大贤良师身前。

    楼上黄巾兵卒,弓弩乱射。骑士纷纷中箭落马。

    箭楼守住左翼。大贤良师故技重施,轻翻右掌,向上一托。

    轰隆隆——

    地动山摇。右翼一道垣墙,破土而出,横在身前。

    战马惊惧止步。背上骑士被惯性抛出。迎面撞墙,崩血毙命。

    “这……”董重早已吓尿。

    如此神通,岂是人力能敌。

    乱箭杀尽汉骑。车上大贤良师捋须而笑。声音不大,却字字入耳:“本座通晓八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点石成金,聚土为山。可长可短,能有能无。上天遁地,无所不能也。尔等肉眼凡胎,又岂能辨得出真仙。呔!且看本座撒豆成兵——”

    话音未落,金光如雨。

    落地后便有藤蔓破土,结出硕大豆荚。放眼望去,原本空空如也的地面,眨眼间,竟豆荚遍地。

    “神兵破壳!”大贤良师已在车上开坛做法。

    豆荚接连炸开。一个个裹满清液的神兵,竟从荚中滚落。

    一时杀声震天。

    “顶盾!”阵中皇甫嵩一声怒喝,板楯立刻挡在阵前。

    “出矛!”长矛手列队上前。

    “张弓!”弓手缓缓开弓,斜指头顶。

    皇甫嵩果然宿将。临危不惧,应对得当。

    董重稍觉安心,忽听身后战马惊走。回头一看,一株豆荚正开在数尺之间。

    豆荚猛然炸裂。

    不等豆兵滚落。董重重重挥鞭,箭一般逃窜。

    帅旗一动,士气顿时崩盘。

    汉军兵败如山倒。皆追董重奔逃而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皇甫嵩一声长叹,勒令麾下兵士,且战且退,为大军断后。

    “哇哈哈哈……”大贤良师的狂笑,犹在风中啪啪打脸。

    直到避入营中,身披狐素大氅。董重犹自抖如筛糠。浑身恶寒,牙关打颤。城下种种,历历在目。实在是太恐怖。如此人物,如何能敌。

    如何能敌!

    倒是曾随卢车骑亲赴沙丘平台的军曲候朱灵,窥破端倪。这便与最后归营的左中郎将皇甫嵩私语道:“广宗城下,或与沙丘平台相同。贼人将地面挖空,上铺活板……如此如此这般。”

    皇甫嵩这才想起卢车骑临行之言:“事不宜迟,且与我同往沙丘平台,去请苏子度。”

    “喏!”

    蓟国,临乡城。

    王宫正殿。

    左国令士异,独立垂帘之下,朗声宣读蓟王命:“封高览为校尉,号:扬武。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千两,兵甲一套、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极神驹‘狮骢’。”

    “臣,拜谢领命!”高览肃容下拜。

    便有女官捧来朝服、印绶,领高览入偏殿更换。入殿拜谢,排座比两千石队中。

    “有劳王傅为扬武校尉,调配兵马。”王太妃自帘后言道。

    “喏!”王傅黄忠起身领命。

    “黄金台上,又有喜讯传来。”王太妃笑道:“兄弟二人,齐登六层楼。”

    “哦?”王傅黄忠大喜:“是何人也。”

    “这便召来与诸位相见。”王太妃笑答。

    须臾,便有儒士二人,联袂上殿。

    “辛评、辛毗(i),拜见王太妃,王妃。”

    “兄辛评,字仲治。弟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氏。”右丞耿雍为众人介绍:“三日前抵达四方馆。直升五层,荣登六层,却憾止黄金阙下。”

    “六层已实属不易。”王傅宽慰道。

    “然也。”王太妃轻轻颔首:“蓟王不在,国事当由诸位决断。辛氏二杰,当封何职?”

    “当食千石俸。”左丞崔钧起身奏报:“可为一城之令。”

    辛评、辛毗闻言,不禁热血沸腾。蓟国一城万户,十万余口。仕途起步于千石俸,必成佳话。

    见百官纷纷附和,蓟都尹娄圭却起身言道:“所谓事急从权。今有冀州六国,吏治荒废,民不聊生。月前,六国主曾问政王太妃。今日何不将辛氏二杰暂行外派,助六国重拾吏治,定国安民?”

    此语一出。王傅、横海中郎将、左右国相等蓟国肱骨重臣,纷纷醒悟。

    百官虽不知所以,却各个屏气凝神。

    王太妃自垂帘后相问:“如此,辛氏二杰当暂归何处?”

    蓟都尹娄圭朗声答道:“可暂领河间、中山二国相。”

 1。15 退居其次

    “国相位同太守,食俸二千石。且此位万众瞩目,若坦然授之,恐遭非议。不如,退而求其次。”乃王傅出声。

    “如此,或可为长史。”蓟都尹娄圭言道。

    “国相长史,不过六百石俸,太少。”王太妃不许。

    “回禀王太妃。诸侯国相乃朝廷任命。若无国相,可暂置长史,代理国政。俸禄酌情升为千石,亦无可厚非。”娄圭再答。

    “无国相只设长史。”王太妃这便领悟其语中深意。如此,既手握一国之政,又可免僭越之嫌。毕竟,一国之相,需朝廷任命,诸侯王无权自行授予他人。

    “何不为郎中令,暂理国政。”王傅便又进言。

    诸侯王宫,置郎中令一人,秩千石,主王宫大夫、郎等属官。王宫属官,诸侯王当可决断。再令其暂理国政,当可免僭越之嫌。

    “如此,甚好。”王太妃点头应允。

    蓟国亦是诸侯。却将国中属臣,派往邻国。暂领一国之政。

    辛氏二杰,虽不置一语,却心生狂澜。

    再联想。黄巾逆乱初,便避难蓟国六国馆中的冀州诸侯王。其中关窍,昭然若揭。六国与蓟国,必然关系密切。至于亲密到何种程度,非肱股重臣而不可知也。

    待群臣商议完毕,王太妃遂隔帘问道:“二位可愿暂领郎中令一职,为中山王、河间王分忧?”

    辛氏二杰齐声下拜:“臣,领命。”

    “既如此。待下朝,便与右丞同往紫渊六国馆,拜见二王,即日赴任。”王太妃言道。

    “喏!”二人这便退入侧室,等候右国相到来。

    宫女奉上香茗糕饼,便纷纷退下。待中只剩二人静坐,辛毗这便开口:“敢问兄长。你我兄弟,如今可是蓟国之臣?”

    “然也。”辛评轻轻点头。

    “既是蓟王属臣,因何派往邻国?”辛毗再问。

    辛评答曰:“王上与诸王,皆汉室宗亲。国难当头,互相扶持,亦是国之常理,人之常情。”

    “王上意欲何为?”辛毗终于问出心声。

    “且看你我麾下属吏,来自哪里。”辛评一语中的。

    辛毗点头到:“弟,亦如此想。”

    今日逢小朝会,诸事不多。不到日中,便已散朝。

    右国相耿雍入侧室,与二人相见。同乘御赐马车,入相府午宴。

    宾主落座,辛氏兄弟举杯相敬。耿雍亦回敬。落杯后,耿雍这便言道:“恰逢多事之秋,道路断绝。诸王屡次上疏,求问国事。皆石沉大海。尚书令言,‘郎官捉襟见肘,自用尚且不足,如何外派藩国’。”

    秦汉之初,郎官属郎中令,武帝时改属光禄勋。员额不定,多时达五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亦随时备帝王顾问差遣。初以任子(因父兄功绩得保任授官者)、赀选(以有相当财产得任官资格者)充任。后武帝从董仲舒议,始使郡国每年保荐孝廉为郎中。

    两汉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长吏之机。被时人视为出仕之重要途径。

    诸如贾诩、荀攸,皆曾为郎。却也皆弃官而去。

    关东、关西逆乱,群盗蜂起。陛下孤守洛阳不到一载,郎官竟去大半。乃至无人可用。宋枭之流竟可为一州刺史,足见朝政日非,何其凋零。

    右丞口中“尚书令言”,必是指尚书令曹节,私下之言。

    见右丞将国事直言相告,辛评亦吐露心迹:“我等二人,既登黄金台,出仕蓟国,便是认主王上。但有所需,右丞只管吩咐,无需见外。”

    耿雍笑道:“如此甚好。二位属吏,皆从各城抽掉。务必替诸王守好疆土。”

    辛氏二杰,皆足智多谋。能登六层,可见一斑。

    这便心领神会:“我等,定‘替诸王守好疆土’。”

    午后,三人又同赴紫渊六国馆。面见中山、河间二王。即拜郎中令一职。

    话说。六国结盟血书,刘备早已知晓。虽未明言,然事实胜于雄辩。今日领辛氏二杰前来,二王自当心知肚明。亦得心安。蓟王遣二人代为理政,便有默许血盟之意。

    七国联盟成矣。

    于是乎。右丞但有所求,二王必有所应。其乐融融,令辛氏二杰更加笃定。七国必有同盟。

    之所以先择中山、河间二国,乃因二国与蓟国接壤。境内黄巾贼寇,散乱无序,聚散无常。成员更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门。多以流寇为主,非张角嫡系死忠。且与蓟国暗通曲款的郭祖,传言亦在中山国附近游荡。

    二王只出王命。官服印绶,诸如此类皆出蓟国。

    待同车返回王都,左丞已为二人择好府邸。再入王宫,拜为王宫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