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皆拭目以待。
西倾山,沼泽王庭。
“女豪,何事唤我?”王庭女巫,俯身行礼。
“蓟王遣人送来聘资一亿大钱。这门婚事,怕是无从反悔。”女豪自垂帘后笑道。
“……”女巫不置可否。此,不正遂了女豪心意么。
“依族规,豪帅成婚前,需遣已婚‘豪妇’往姻亲部落,与豪夫‘先配’,以身为试。”女豪笑道:“许师可愿为我先试?”
“……”女巫强忍心中羞怒,仰面质问:“女豪欲报私仇乎。”
“我与许师,何来私仇。”女豪轻生一笑。
如前所说,钟存乃母系氏族。族规中,确有许多古羌遗存。
最明显,便是“试婚”、“走婚”与“抢婚”制。
豪帅成亲前。需先遣家中容貌姣好,婀娜多姿且年龄稍大一些的寡妇,往豪夫处“试婚”。
豪妇的工作,相当重要。除去对新人进行必要的启蒙及辅导,避免新婚之夜过门不入,独辟蹊径等尴尬发生。还兼有对新人能力,行“亲侧”之重任。此举,类后世婚检。若新人有先天缺陷,亦或过犹不及,力有不逮,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等,诸多未尽人意之情形。皆需如实禀报。
待返回部落。经“豪妇”亲口叙述,便可以此来判断“豪夫”的身体状况。如无问题,女豪则会顺利出嫁,而这位代为“试婚”的“豪妇”亦会作为陪嫁。身份类似媵妾。
然,随并入东羌各部渐多,西倾山中带入许多汉人习俗。故此试婚之举,已多有不用。
如前所说。法虽不用,法规仍在。好比“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若真要罚人四两金,亦合法合规。
一言蔽之。女豪今日重拾古法,亦无可厚非。
只是,对耳濡目染,深受汉风汉习熏陶的女巫而言,实在是过于羞耻。分明是刻意玷污。
“若非公报私仇。陈规旧习,何必再提!”女巫怒从心起。
“许师将母豪之夫、子,尽数遣入王庭,不也是‘陈规旧习’?”女豪反问。
“族中寡居者,何其多也。为何非我不可!”女巫怒问。
“蓟王乃大汉王族,血脉高贵。许师亦我钟存豪族之女,少时艳名远播,正当匹配。”女豪轻答。
“我若不去,又当如何。”
“许师不去,则许女去。”
1。84 护氐校尉
许女,便是女巫的女儿。
数日之前,本有机会坐上大豪宝座。统领十万羌骑,与大汉一决生死。
只恨功亏一篑。转眼之间,形势逆转。已兵临城下的幕府大军,退避三舍。被掠为人质的女豪,完好而归。本以为,逼签城下之盟,必遭族人唾弃。岂料蓟王竟真送来大钱一亿!
王庭部族,户户分得十缗大钱后,对这桩婚事交口称赞。皆说,女豪嫁得美满。
“呼——”
矗立在断桥边,女巫长出一口闷气。然浊气尽出,恨意难消。这便赤足下水,踩着白石,消失在翻腾的浓雾之中。
待女巫离去,戏志才方从新设琉璃屏风后走出。紫琉璃屏风,亦是刘备先行送来的聘礼之一。
“女豪大义,志才钦佩。”多智如戏志才,焉能不知女豪之意。
“许师心藏之恨,唯蓟王能够化解。愿此行,能让她早些顿悟。”女豪一声轻叹:“戏丞,听闻王爵妻妾不可过四十。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戏志才这便答道。
“如此。我与蓟王婚事,可有为难。”女豪对汉庭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何止于她。四百年煌煌天汉,自让四夷敬畏仰视。
“无妨。只需陛下赐婚便可。”戏志才笑道:“女豪可知,我主曾数次被陛下赐婚。”
“可因推恩令。”女豪果然聪慧。
“然也。”戏志才答的云淡风轻。
“将封国分给众子,乃至国土支离破碎,实力大减。此乃美人计也,戏丞何故发笑?”女豪问道。
“天将变矣。只怕有人等不及,见我主分封天下了。”戏志才语透深意。
“原来如此。”女豪却似已领会。
戏志才又道:“我主来信,问女豪可愿在西倾山周围,再筑数城。”
“有何不可?”女豪欣然点头。
“如此,我便让国匠寻址圈建马邑,牧场。待匠人寻着‘青稞麦’,或可在西倾山中试种。”戏志才言道:“我主曾言,吃饭而已,种田即可,无需杀人。料想,若真有传说中能耐极寒之麦,羌人万世得安。”
“我亦听闻有古羌部落善种‘寒谷’,却从未得见。”女豪亦听过传闻:“只是传闻终不可信。便是我等羌人,亦多不信。为何蓟王深信不疑?”
“我亦曾有此问。”戏志才言道:“我主曰:‘上天有好生之德,又岂能令羌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原来如此……”女豪欣然点头。
大震关,云霞殿。
如蓟国朝制,幕府亦逢设堂会,处理陇右军政事宜。
“以身为试?”饶是刘备亦不禁一愣。
“然也。听闻时古羌婚嫁习俗……”李儒这便将“试婚制”娓娓道来。
刘备明白了。其实是一种古老的婚检制度。一看身体是否残缺,二看能力是否不逮。比起后世借助仪器的婚检,时下更崇尚亲力亲为。
“孤有七十妃,八子二女,何必多此一举?”刘备不禁问道。
“无它,乃古羌习俗耳。”荀攸一语中的。
“何人前来相试?”刘备问道。
“乃王庭巫祝,许师。”李儒答道。
“哦?”刘备心中一动:“可是趁女豪被掠,欲另立新主之人。”
“正是此人。”李儒笑答。
“原来如此……”刘备轻轻颔首:“人在何处。”
“已出西倾山。正顶风朔雪,向大震关而来。”李儒答道。
“搜寻青稞麦之事,可有消息传回。”刘备再问。
“匠人尚未能寻到。”荀攸答道。
刘备便又想起一事:“新式机关车,制造如何。”
“关城将作馆,已为往来商队先行改造。”长史盖勋答道。
新式机关车,为可变车轮,并加装雪橇机构。在沙地行驶时,车轮可加宽。遇冰原,则可加装雪橇机构。如此,丝路往来商队可全年通行。不受风雪所阻。
“武都太守李昊上报。言,杨濮、杨腾二都尉,凿山辟水,筑路造城。甚有功劳。主公当酌情晋升。”盖勋又言道。
“可是白马氐酋。”刘备记得此二人。
“正是白马氐酋。”盖勋答道:“先前,主公封二人为六百石(散)关都尉。”
“当称校尉。”刘备想了想道:“擢升杨腾为褒义校尉,杨濮为穿渠校尉。”
褒义校尉,为督行风化之官;穿渠校尉,负责水利事务,为工兵官长。皆秩比二千石。二人乃氐酋,督风穿渠,正当适宜。
“喏。”盖勋这便领命。
“有文和六百里手书送达。言,陛下已诏命尚书台增设‘护氐校尉’,驻守武都。并代尚书台请问主公,首任护氐校尉,当为何人?”李儒言道。
刘备笑道:“孤,倒是有个人选。”
氐族,时为陇右大族。部落众多,因地而异。有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汧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为:青氐、白氐、蚺氐(一说即赤氐)等,不一而足。政权结构,更像上古时,部落联盟。
“氐族”,始见于春秋战国史籍。其来源或与三苗及街、冀、獂道之戎有关。周显王八年(前361年),秦孝公西斩戎之獂王,獂王疑即氐王。又因与羌族毗邻,杂居共处,故亦纳有羌人习性。从先秦至汉末,氐族多分布于凉、益二州交界,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
氐族自称“盍稚”。“氐”乃为别族对其之称。魏晋以降,逐成氐人自称。汉魏后,氐族势强。五胡十六国时,先后建立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南北朝后融于汉族。
起初,氐人多聚居在西汉水、白水(白龙江)流域。与羌族杂处。散布于武都、陇西、广汉属国等郡、国。前汉置十三氐道。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创郡立县后,氐人遭受排挤,遂向境外山谷间移动。元封三年(前108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诸如此类,常见史籍。数遭迁徙后,氐人渐散布陇右。
趁两汉之交,天下大乱,又趁百年汉羌战争,不断吸纳散乱诸羌、诸胡加入。待到汉末,氐族强盛,人口近百万。
正因氐人势强。故分设护羌校尉,与护氐校尉。将羌、氐分而化之,自是高明之选。
至于首任护氐校尉。刘备已有心仪之选。
说话间。便有数骑,顶风朔雪,奔至大震关下。
举目四看,无不惊骇莫名。
“蓟王,真神人也。”
1。85 得陇望蜀
来着不是旁人,正是偏将军马腾。
偏将军,始于春秋。乃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然却有隶属。如今汉不设西域都护,只设西域将兵长史。事实上,从上下级隶属而言,“将兵长史”便是西域都护府之高级属官。品秩可比大将军幕府长史一职。
亦有不同。如西域都护府将兵长史杜畿,本应与辅汉大将军幕府长史盖勋平级。然因西域远距汉土,责任重大,性质特殊,故杜畿品秩为二千石,盖勋则为千石。
如上所说。马腾的偏将军一职,实则从属于“破羌将军”。偏将军位高于校尉,秩二千石,银印青绶。
前任破羌将军,便是段太尉。破羌将军虽不常设,却留有建制。凡遇羌人谋反,便有人会受封此职。因而马腾的官职全称为:“破羌偏将军”。
朝堂,并非单单封一个“偏将军”的独立建制给马腾。
时下封赏亦如此。所涉名目,当有出处。所设名号,必有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