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为庶母。《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注曰:“诸母,庶母也。”又疏:“诸母,谓父之诸妾有子者。”
二称与父同辈或年龄相近之妇女,老妇。《史记·高祖本纪》:“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欢),道旧故为笑乐。”
诸母与先父同辈,且年龄相近,故刘备唤做诸母。
洛阳,函陵。
九坂坞中,用于屯驻幕府大营的坞堡,及坂下漕港,正被工匠全力营造。
幕府五校,已分批开拔。其中五万大军,“拖家带口”由长安北上,入上郡道再入北方道,返回蓟国。剩下一万精锐之锐,则直入洛阳。屯驻在函陵幕府大营。
幕府五校,一万兵马。足可当十万人马。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人吃马嚼,粮草自不可少。待漕港建成,蓟国明轮船队便可自洛水北入阳渠,过函陵水砦,径直泊在漕港。因漕港位于西郭阳渠之上,故取名“阳港”。
汉式督造法,讲求“左磩右平”。步行居左,车行居右。亦符合以右为尊,“贵者乘车,贱者徒行”之礼法。
换言之,同一条道路中,马车居右,行人靠左。所谓同一条道路,并非指后世单行道。比如,天子驰道两侧官道,皆可往来,双向通行,但需遵守“车右人左”的通行规则。故对于双向通行的大道而言,行人靠边,车辆居中。如此规定的好处,显而易见。无论南来北往,东去西行。人、车皆不会迎面相撞。
船舶也是一样。
作为最早建有高速路网的帝国,汉代交通,不要太方便。路网发达与马车普及,相辅相成。
这便是为何,更赋不可省的原因。官道年年修葺。编户齐民每年要为地方服劳役足月,称更卒。正因如此,轻车半日可飞驰二百里。
高速路网的发达,也让蓟王“机动后勤”,成为可能。
正因活在大汉的星空下。刘备才比从后世惜字如金的史料上,对大汉“干扁的认知”,更加全面而深刻。
若再能遇到,拥有“将文字重建成情境”之天赋的说书人,真乃天大的幸运。定要珍惜。
收到中常侍吕强传书,刘备这便回府。沐浴更衣,入西园赴王美人宴。
后宫早已传开。王美人曾与蓟王义结金兰。故唤蓟王为“王兄”。自是陛下默许。
因刘备弃享太庙。便无法与陛下论及辈分。换言之,刘备虽是汉室宗亲,却非出身今汉嫡宗。故无法与出身嫡系的陛下,论资排辈。这便是所谓“亲疏有别”。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年王莽篡汉,对皇室大肆屠戮,天下百姓“闻刘色变”,汉室宗亲纷纷“改姓迁屋”以避祸。后光武中兴,令复姓刘。此令一出,刘氏自弹冠相庆,而非刘姓百姓亦纷纷效仿。所以才有“遍地刘”之说。
换言之,只论嫡亲,亦是怕“遍地刘”混入。
若二人义兄妹关系坐实。且皇次子真就继位。刘备确比新帝,高一辈。至于是否为“刘皇叔”,便看从哪里论起了。
言归正传。
蓟王车驾直入西园,早有小黄门上前引路。见园中馆舍林立,金碧辉煌尤胜先前。刘备不禁感叹,陛下营造西园,竟有如此执念。
许在群臣面前,屡次碰壁。陛下唯有在西园之内,声色犬马,纵情欢愉。
“老奴(奴婢)拜见王上。”中常侍吕强,与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佑,齐声下拜。
五人素怀大志,并称清忠。与中常侍吕强合力守护王美人母子。西园之内,何后纵长袖善舞,却也鞭长莫及。
“诸位内官速速请起。”刘备伸手相托。
“美人已备下酒宴,王上请移步。”吕强躬身言道。
“请。”刘备亦回礼。
入万金堂,王美人已等候多时。
不等王美人起身,刘备先已下拜:“拜见美人。”
“王兄请起。”王美人婉然一笑。
刘备岂敢窥视,恪守臣节,不敢对视。
“来人,设屏。”吕强一声轻唤,便有小黄门合力抬上紫琉璃屏风,栏在二人中央。
“蓟王请坐。”王美人自屏后相邀。
“臣,谢坐。”刘备行礼后,方才就坐。
大内官吕强,侧坐在屏风一线、取长勺在手,为二人添杯。
此情此景,与上次见面,何其相似。
“妾敬王上。”
“臣敬美人。”
落袖后,王美人言道:“知王兄位高权重,公务繁忙。妾虽早想相见,却不敢打扰。此宴迟来,王兄勿怪。”
“得美人眷顾,臣,受宠若惊。”刘备答曰。
“妾亦要谢王兄捐资之义。”王美人言道:“吕常侍从金水小市换来珍宝财货无数。用于结好内宮近臣,洛阳贵胄。为我母子,壮大声势。”
两块琉璃宝钞,乃出贾诩平权之谋。刘备自然知晓:“举手之劳,何须美人挂齿。”
“闻王兄不日即将大婚。妾别无他物,便以陛下所赐步摇、簪珥、环佩,相赠。”
“臣……”刘备正欲推辞,却见吕强所捧承盘内,金步摇、玉簪珥,赤绶环佩,皆两副。刘备心中一暖。王美人竟为何氏置“帝后饰”。
金步摇为帝后专属。而“诸侯王赤绶。”陛下赐给王美人,足见宠爱。而王美人又转赐蓟王,亦见情重。
“不告而取谓之窃”。又说“窃国者侯”。所谓僭越,便是“无诏而享”。若陛下所赐,自然无妨。
《后汉书·皇后纪》:“(邓太后)又赐冯贵人王赤绶,以未有头上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即便是帝后专享,若得赏赐,亦可佩戴。
盘中之物,源于陛下所赐。又经王美人转赐,传承有序,来历正当。
能一视同仁,王美人足可称道。
“谢陛下,谢美人。”刘备离席下拜。
1。191 何必谈钱
随着婚期临近。“六礼”中的许多具体细节,亦被商定。
纳采、问名、纳吉,皆简单。纳征才是关键。纳征,便是聘礼。俗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具体为:大雁、布匹、羊、米、酒、金、钱等,林林总总,足有三十样。
时下娶妻,需下血本。不参与货币流通的黄金,乃是两汉最重要的聘礼。如前所说。不同身份,不同门第的适龄男子,聘礼多寡,不一而足。更有斗食少吏熬到五十,方在同僚的帮衬下攒够聘礼的记载。足见娶妻之难。
蓟王富可敌国。何必谈钱!
何氏与董氏一门中人,看过右丞贾诩亲送入府的礼单,先瞠目结舌,才倒吸一口凉气。便是先前,因小妹为偏妃而颇多微词的大将军何进,亦涣然冰释,心满意足。毕竟是市侩出身。比起虚头巴脑的头衔,更看重实实在在的利益。嫁给太医令为妻,哪有嫁给蓟王为偏妃一本万利。果然是天赐良缘。
正因深知何氏一门秉性,刘备才下重礼。
其后,才是请期、亲迎。
因是赐婚,日期已先定。迎亲路线,乃商议重点。
何氏本由西郭大将军府出嫁。董氏却由永安宫出嫁。队伍如何行进,谁先谁后,皆有讲究。听闻董氏不住客舍,反入住永安宫。何后亦想将何氏,经由皇后寝宫长秋宫出嫁。
这还了得。难不成从皇宫出嫁。
陛下倒是无妨,反正他长居西邸。入宫多为理政,绝不夜宿。然董太后却断不同意。言,又非天家皇女出嫁。何氏外姓,如何能从汉室正宫出嫁。
何后据理力争。董太后亦有说辞:窦氏举目无亲,孤苦无依。且永安宫不过是行宫,自可另当别论。
何后却不依不饶:大将军府在城外郭区,永安宫虽是离宫别馆,却在城中。城内城外,一墙之隔,身份高下立判。
故何后不愿退让。
二宫各执一词。眼看婚期临近,这便请陛下出面。
陛下略作思量,遂言道:“何不改从皇后濯龙行宫出嫁?”
濯龙园乃皇后私园,位于洛阳城中。内建别馆,水面缥缈,还有华云大船。从此园出嫁,亦不比董氏势弱。
何后这才应允。将何氏改从濯龙园华云号出嫁。
七月末,幕府五校之前军校尉关羽,后军校尉张飞,先行抵达。入驻函陵幕府大营。
大营虽草创,却无妨。机关兵车,依次拼装。与先行驻扎的中军校尉典韦部合并。不等日暮,半座幕府大营便已立下。函陵防御,遂被二位义弟接管。刘备再下中军大帐,杀猪宰羊,备足鸡酒,为两位义弟接风洗尘。
凡幕府五校麾下,假司马皆领兵返回蓟国。如前军假司马,北地先零王子雕零浑,正马不停蹄,归心似箭。奔赴蓟国与家小团聚。
三英齐聚,兄弟情深。军司空,军正,皆督后军,未及赶来。加之席间两位府丞妙语连珠,更有阎行舞剑助兴,关羽、张飞便多喝了几杯。
兄弟三人,抵足而眠。
醒来,见史涣滴酒为沾,捉刀守在帐前。
关羽,张飞,肃容行礼。大哥身边,忠臣义士,何其多也。
听闻大哥年纪轻轻,便给自己修坟。张飞粗声道:“大哥年不过二十,何其急也。”
刘备笑答:“此乃君王惯例。还有新君初登大位,便着手修建陵寝。时人事死如事生,当早为死后,做万全准备。”
关羽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便是漏洞。
从神话时代始,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皆追求“全面”,杜绝“漏洞”。漏洞又称破绽。但凡被敌抓住破绽,往往功亏一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于是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化育同根。盛极而衰,日盈月亏。生老病死,一岁枯荣。甚至诸子百家,先贤学说,亦是鲜有破绽的闭合环。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乃刘备少时所言。
仅此一句,已道尽其妙。
善恶相悖。树除相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