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言之,我朝大将军及皇太后,拥有“废立君王”之大权。
甚是无需合肥侯崩天。待贵子长成,便可行废立之举。
若合肥侯当真继位。
对何后及大将军何进而言。唯有先扳倒合肥侯,才有机会争夺大位。大敌当前,兄弟齐心。皇长子与皇次子,有极为深切的共同利益。自当以和为贵,杜绝内斗。
趁难得的“二宫联盟”之机。两位皇子,皆可安全长大成人。并积累足可自保的力量,再携手罢黜合肥侯。至于谁继承皇位,兄弟关起门来,总有商量。那时,无论何人登临大宝,剩下一人,皆足可自保。
真能一切如陛下所想。此谋堪称神鬼莫测。然,何后又岂能坐视合肥侯登基为帝。
此,便是陛下托孤蓟王之意。
让蓟王力排众议,辅佐合肥侯登基。待时机成熟,再亲手废去。另立贵子为新帝。让大汉江山,重归正朔。
只是陛下,空口无凭。如何令天下信服啊……
领一万大军,风尘仆仆赶来勤王的董骠骑,只见到陛下冰冷的遗体。未能见最后一面。
陛下崩天的消息,也已快马传回洛阳。
满朝文武,惊慌失色,手足无措。
董太后、何皇后,整日以泪洗面。
贾文和闻讯,一声长叹。
陛下崩早了。
若再有五年。不,再有三年,蓟王当轻取天下。时下,蓟国盐田初耕,航海初兴,岛夷初附。屯田尚未大成,铸币尚不足用,人望亦不能够,天下更未称安定。陛下二子,无论何人继承帝位。皆免不了主少国疑,人心思乱。永乐、长秋二宫,必有一宫,垂帘称制。
朝政或尽归董氏,或尽归何氏。终归大权旁落,外戚弄权。朝臣死伤惨重,重蹈前朝覆辙。
人心动荡,皆急于奔丧。竟无人细探究竟。陛下死因,难以启齿。荒淫无度,亦符合陛下心性。乃至箭疮崩裂,血流而亡。
蓟王虽满心疑惑,悲愤难平。却也无可奈何。尤其是陛下临终之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命丧困龙台乃朕之过也。怨不得旁人。
更让蓟王难以捉摸。言外之意,此乃宿命。非人力可及。困龙之地,晾尸之台,不过传说耳。陛下为何如此笃定?
因何亡故,蓟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临行前,已密令史涣,遣一队绣衣吏驻守。又传命国中,尽遣将作馆良匠,重回沙丘平台,一探究竟。
陛下之死,断不可如此不明不白。
刘备隐约觉得,此事必与黄巾余孽,脱不了干系。
累日来,虎贲中郎将王越,更是彻夜未眠。盘问帐内一干人等。想拼凑出陛下最后一夜的蛛丝马迹。奈何,竟无人知晓。皆言,困意难当,各自酣睡。实不知情。
又是何人侍陛下服药,亦无人认领。陛下死因,难以启齿。将心比心,随行西园佳丽,何人敢担此重责。
洛阳,永乐宫。
董太后自帘后垂泪不止。
永乐少府杨彪、骠骑府长史孔融,正襟危坐。
“报——”便有心腹宦官入内通禀:“董骠骑传语:‘陛下托孤蓟王,欲迎合肥侯为帝’。”
帘后哭声戛然而止。
合肥侯乃陛下胞弟,亦是董太后所出。若立合肥侯为帝,于董太后而言,亦是重大利好。
“陛下此举,乃为保二子平安,谨防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杨彪一语中的。
“若如此,皇后岂能甘心。”董太后忙问。
“此乃必然。”孔融言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然自大汉立朝以来,兄终弟及,多因先帝身后无嗣。先帝、陛下,皆如此。然,陛下既有二子,理应在二子之中,择一继位。‘父死子不继,兄终而弟及’者,我朝从未有此先例。”
杨彪言道:“正因未有此例,陛下此举,必遭大将军何进及朝臣反对。”
“可有转机。”董太后又问。
“若蓟王…力挽狂澜,一意孤行。料想,便是皇后与大将军,亦独木难支。此事可成。”杨彪答道。
“料想蓟王,必不会如此行事。”孔融起身奏报:“蓟王忠于国事。当以大局为重。陛下托孤之本意,乃欲保二位皇子周全。蓟王世之英杰,天家麒麟,必能领会圣意。只需能护二位皇子周全,又何必强推合肥侯为帝。乃至社稷动荡,国祚难继。”
杨彪亦点头:“臣,附议。”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合肥侯、二位皇子,三人谁当皇帝,与蓟王并无重大干系。反正又轮不到蓟王当皇帝。
蓟国若是权臣。大可引而不发,左右逢源,坐收渔翁之利。三家为当皇帝,必无所不用其极。百般讨好蓟王不提。
只可惜,蓟王不是。
长秋宫。
“皇后莫急。料想,蓟王必不会如此行事。”大将军何进,抱拳宽慰道。
“蓟王与陛下,君臣同契。托孤之言,蓟王岂能不遵。今坐拥四州之地,外加半岛、西域,据半幅河山。天下强兵皆以蓟王马首是瞻。麾下精兵强将,无可匹敌。若一意孤行,如之奈何!”何后急问。
“即便如此。依皇后先前所言,天下还有一半。”大将军沉声奏对。
“意欲何为?”何后脱口而出。
“重立州牧。”大将军一语中的。
。九天神皇
1。118 举国哀恸
雒阳夏门,万寿亭。
陛下灵车抵达,大将军何进率文武百官披丧哭迎。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陛下崩于榻上。荒郊野外并无棺椁安放。无处取冰,御医遂用青盐防腐。正因如此,众人这才急于返回洛阳。及时换用东园秘器,令陛下尸身不腐。
满城缟素,四面哭声。
人死为大。陛下功过,自有后人评断。然,死于北巡路上,崩于沙丘平台。直令人唏嘘不已。洛阳多皇亲贵胄。将心比心,终归是自家子嗣。焉能不悲从心起。
入宫门。窦太后、董太后、何后,及二位皇子丧仗,皆立于门前。
蓟王下车跪地,却哽咽难言:“臣……”
“堂堂蓟王,因何让吾儿惨死当面。”董太后泣泪相问。
“臣,愧对陛下,愧对太后,愧为人臣。”刘备伏地请罪。
“王芬何在。”何后切齿发问。
“禀皇后,逆贼王芬已被斩首。”虎贲中郎将王越,替蓟王答道。
“还有何人参与,谋刺吾儿。”董太后再问。
“往来密信,皆被付之一炬。臣等,不知。”轻车将军曹操答曰。
“此事定要追究到底。”董太后切齿生恨:“黄巾余孽,先杀王美人,又害陛下。朕,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此事,便交由蓟王。”
“臣,遵命。”若论与黄巾贼生死大敌,蓟王首屈一指。
“痛哉吾儿,惜哉吾儿……”交代完心愿,董太后扶灵恸哭。宫内宫外,哭声一片。
陛下灵车入宫,一切皆入正轨。王越、孙坚、曹操等,各自领兵回营。蓟王亦被黄门令左丰扶起,送上车驾,返回府邸。陛下遗体,自有东园宫人,细细收敛。
时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之后,会前往另一个世界。故人死必先“招魂”。
人初死,必登屋招魂。大呼死者名字使归。若不得重生,再行丧礼。
“沐浴”,招魂后,洗其发身。
“饭含”,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称“饭”,放置珠玉称“含”。“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目的有二。其一为实口。《公羊传》:“含者何?口实也。”。其二为保尸身不腐。《汉书》:“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
“掩”,用帛将头裹起,以替帽子。
“幎”,用方巾遮盖死者面部。
“瑱”,塞耳。
“玉九窍塞”,玉殓具,含玉眼盖一对、玉耳塞一对、玉鼻塞一对、白玉蝉唅一个、玉肛塞一个和玉阴塞一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屦綦、结跗”,用带子缠绕死者鞋履,并在脚背打结扣。《士丧礼》:“商祝掩,瑱,设幎目,乃屦,綦结于跗”。防止死者灵魂出窍,向生人作祟。
“殓”,有小殓、大殓之别。给死者穿衣为小殓。取死者去世第二天,设殓床于堂,上铺草席,席上铺绞(宽布条),绞上铺褥,而后给死者穿上葬服。古礼制定,无论死者尊卑,寿衣均为十九层,实无需用此多。大殓则是移死者入棺。大殓,意味着死者与生者的最后诀别。棺内要备足春夏秋冬之衣,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四时穿戴。衣服的套数依死者身份尊卑而定,天子百套,大夫五十套,士三十套。如家贫,可从简。
死者入棺后,还需放入一些贵重器物或死者生前珍爱之物,供其享用。殓毕,由匠人加棺盖,封严。撤去殓床,设置灵座,行祭奠之礼。至此,大殓仪式结束。
时下王侯,常用金缕玉衣为殓服。
“冒”,覆盖尸体的布,“君锦冒,大夫玄冒,士缁冒”。
“绞”,敛尸所用的麻布束带,将死者所穿衣服捆紧。《礼记·丧大记》:“小敛,布绞,缩者一,横者三。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五。”
“帛画、铭旌”,帛画由绢帛制成,其上绘有细致精美的彩色图画。由三部分组成,分示:天上、人间、地下。天上地下,皆据神话传说描绘,人间则绘有墓主人的肖像及日常。铭旌,由丝麻制成,呈长条状,其上或有图案,书墓主人籍贯、姓名等,以表识死者姓名,或代表死者灵魂。
“出殡”,运载死者的车,称灵车,也称柩车。出殡时柩车起行。送葬者执绋前导,称发引。盖指牵引柩车的绳索以送葬,即位执绋。翣(shà),殡车棺旁的羽毛装饰。路祭,沿途设筵祭奠。挽歌,执绋行于丧车前之人,所唱哀悼死者之歌。
“送葬”,即出殡时,陪送灵柩至茔冢,或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