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汉,光武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因而被称为“帝乡”。时南阳郡,二百四十万口,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三十六里。称陪都。河南首屈一指,仅次于帝都洛阳。
时至今日。即便饱经战乱,诸多城池毁于战火。南阳郡亦足有百万之众。而南阳,亦是墨家最后一处中兴之地。
正因,工商发达,乃帝国商都。百工居肆,各司其职。以五圣之张衡,太守杜诗等,仕墨为首。滋养了墨门的兴盛。终在两汉之交,又觅得兴盛之契机。事实上,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到新莽篡汉,再到光武中兴。沿袭自先秦的严法苛政,日渐松动。正如前汉时,那条“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的汉律,已渐无人执行。便可佐证。
更有甚者,光武便出身南阳。
《光武本纪》上,那些匪夷所思的文字,当做何解?
比如“昆阳之战”:“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时为偏将军的光武帝与部下数千人,被新莽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帅四十余万大军,团团困于昆阳。眼看破城在即,是夜天降陨石,正中莽军大营,死伤无数。新莽四十万大军,一朝溃败。终被光武绞杀,成就了中兴大帝,赫赫威名。
须知。以上文字,非出自稗官野史。而是并称二十四史之《后汉书》。史家惜字如金,郑重其事,录入史册,传于后世。也正因字里行间,太过匪夷所思,故才有后世网友,戏言此乃光武开挂,“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祭出七阶禁咒“陨石天降”,打败了穿越者王莽。
然而,以后世科学的眼光来看。“流星坠营”,与其说是“陨石天降”,不如说是“火焰投石”。
一辆火焰投石车,便可实现上述奇迹。
科技和魔法,不过一线之隔。
试想。正因光武出身南阳,军中必有墨门子弟。而后张衡、杜诗等,纷纷出仕,成为仕墨代表。与门内先人暗中辅佐光武,成就帝业,为日渐式微的墨门,觅得一线生机,终在朝堂获一席之地。大有干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如“天降陨石”,令四十万新莽大军,一夜崩盘。墨门奇术,神鬼莫测。光武岂能不慎重以待。故而,后世即便有张平子,匠心独运,创浑天地动。终被深藏灵台暗阁之内,名为国之重器,实则其中关窍,并不为天下所知。
于是乎,墨门短暂中兴,再次式微。所谓病急乱投医。生死存亡,逼上梁山。不惜与太平妖道同流合污,欲令天下大乱,再造新朝。为墨门续命。
历史的走向,本该如此。岂料天降麒麟,开启炼狱拯救模式。楼桑一切,不断吸引匠墨北上。先前,聚集南阳,醉心技艺,不问政事的匠墨,以夏馥、苏伯为首,遂与仕墨,分道扬镳。待随广宗一战,黄巾三贼授首。见胜负已分,大势已定。天下匠墨,皆归蓟国。
此,便是墨门视角,整个时局之走向。亦是那条隐藏剧情线(看出来没有?)。
又谓三岁看老。正因如此,恩师卢植才对至交好友,密语相告:刘备可比光武(醍醐灌顶否?)。
此语,不仅是说刘备本身的修养与才德。亦暗示他对“墨术(科技)”的理解与使用,也如同光武一般无二。
再如前所说。
史家惜墨如金,善用春秋笔法。隐藏在《光武本纪》中的墨家机关术,终在刘备身上,重见天日。
还是先前那句话。不活在当下,如何能将支离破碎的史家文字,还原成鲜活的情境。如能有幸遇到,定要珍惜。
“拜见河南尹,见过袁校尉。”收到急报,南阳太守秦颉,马不停蹄,返府相见。
“见过秦府君。”何苗笑容可掬:“上命难违。此来贵宝地一游,若有打扰,望府君海涵。”
“不敢。”见何苗一副外戚嘴脸,南阳太守秦颉,不由心头暗松。
无非多耗费些钱货,便可送走瘟神。
1。171 北蓟南宛
“荆州刺史王叡,上表劾奏府君监守自盗,克扣军粮。不知,可有此事?”宾主落座,何苗笑问。
南阳太守秦颉大惊而起:“此乃弃市大罪,岂敢轻犯!”《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何苗又笑:“王刺史,疏中言道:为灭黄巾,州郡所募兵丁,奋勇争先,多立战功。然若有功不得赏,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久必生乱。”
“刺史所言极是。正因兹事体大,又岂能不慎重以待。”秦颉言道:“自我到任以来,讨贼安民,不敢有一日之疏。今,南阳民生安定,百业兴盛,足见成效。”
“府君劳苦功高,当居首功。”何苗笑着宽慰道:“如前所说,此来不过是奉命行事。先前亦是代主发问。府君既已实言通禀,何某自当如实上告。”
“多谢河南尹体恤。”秦颉心领神会:“今日匆忙,未有准备。待略备薄酒,改日当请河南尹,与袁校尉过府一叙。”
“好说,好说。”何苗更加笑容可掬。这便与袁术双双起身,告辞离去。
出太守府,袁术低语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你我既手握天子诏命,里里外外自当过得去。”何苗笑道:“且先去馆舍安身,再往兵营一行。如何行事,且看‘薄酒’备的如何。”
袁术轻轻点头:“南阳乃龙兴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蓟南宛’,足见一斑。”
“哦?”何苗顿时来了兴致:“此处,竟能与玄德藩国媲美乎。”
“叔达有所不知。”袁术娓娓道来:“蓟国善冶铁、利机关。传闻,蓟国诸多机关术,皆南阳匠人北上带去。稍加改造,遂成利器。故凡有蓟国机关器流出,南阳不日必可仿造。然‘用人物,须明求’。不告而取,与盗贼无异。于是,南阳冶家多北上蓟国,开设分号。甚至举家迁往蓟国,南阳旧肆,反成分号。如此一来,蓟国机关器,便可在南阳制造。故有‘北蓟南宛’之说。时至今日,河北(大河之北)商家,多往蓟国购买机关诸器,而河南商贾,多就近前来南阳。”
“原来如此。”何苗心中一动:“诸如机关兵车等,集机关术之大成者,南阳亦有售卖乎?”
“机关兵车、机关舫车,诸如此类,国之重器,皆出蓟国将作馆。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非常人可及。然若重资买来,稍有损毁,却可在南阳就近修补,无需再运回蓟国。”袁术言道。
“原来如此……”何苗终于醒悟:“皇后让你我据守南阳,可是此因?”
“然也。”袁术言道:“‘工善其事,先利其器’。玄德南征北战,未尝一败。除去兵精将猛,广借机关之利,亦是主因。”
“机关之利。”何苗一通百通:“皇后莫非是让你我,借南阳之便,锻造机关诸器,运往……洛阳?”
袁术眼中精光一闪:“正是如此。”
“莫非……”何苗猛地瞪大双眼。
“噤声。”袁术低声呵斥:“小心隔墙有耳。”
“如此说来,秦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何苗吁了口气。
“不将其拿下治罪,南阳太守一职,如何能轮到叔达。”袁术笑答。
“我本就是南阳人氏,理应避嫌。”时至今日,何苗焉能不全知:“然公路却百无禁忌。皇后之所以许你我结伴同行。便是想将南阳太守之大任,稍后交给公路吧。”
袁术笑道:“若皇后真有此意,你我又恩若兄弟,岂能不效死力。”
废史立牧,自取其祸。乱世将至,与其寄身洛阳,如无根浮萍,上下无依。不如据守一方,作壁上观。待时局明朗,是合纵连横,还是北投新主。自有定论。
东郡,车骑将军营。
“明公。”校尉乐进、李乾、朱灵,领黎阳营三千私兵,赶来相见。
“诸位一路辛苦。”曹操这便为帐内诸校,引见陈宫:“陈公台,乃操新募长史,兼参谋军务。诸校当深敬之。”
“见过长史。”众校抱拳。
“见过诸校尉。”陈宫亦回礼。
待落座,曹操遂言道:“黑山贼众于毒、白绕、眭固等,裹挟大河两岸水匪蟊贼,一路攻入东郡,今已达十万众。当如何破敌,还望公台教我。”
“易耳。开示降路,据险设伏,昼夜会战,分割擒灭。”陈宫早有定计。
曹操喜道:“公台之意,当诱敌分兵,各个击破。”
“然也。”陈宫笑答:“贼酋有三,于毒、白绕、眭固。诱其兵分三路,再逐破之。”
“此计,正合我意。”曹操笑道:“广发檄文:降众不杀,过往不咎;一心从贼,鸡犬不留。”此便是“开示降路”,以乱黑山军心。贼众出身庞杂,背景各不相同。所谓人心莫测,便是指此。凡战局不利,必生异心。
“喏!”陈宫自行领命。
“年前,玄德冬季兴兵,贼众轻身逃亡,辎重皆被蓟国所获。料想,随身粮秣,今已消耗殆尽。必垂涎东郡粮仓富足。如此,可将计就计。引黑山分兵。”曹操亦有定计。
“敢问明公,计将安出?”朱灵起身问道。
“传我将令:为就近取食,命东郡各县,将仓中军粮,分批运往东武阳、濮阳、顿丘三城储备。”曹操再出妙计。
“喏!”朱灵等人心领神会。若将东郡余粮,皆囤在东武阳、濮阳、顿丘三城,贼人为取食,必分兵来攻。
“文博。”曹操看向麾下第一善战猛将。
“末将在。”朱灵抱拳出列。
“守东武阳,坚壁清野,依令行事。”曹操一出将令。
“喏。”
“仲雄。”
“末将在。”李乾抱拳出列。
“守濮阳,招募义勇,修缮城防。”曹操二出将令。
“喏。”
“文谦。”
“末将在。”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