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计令有备而来:“户赋二亿二千五百余万(直输封君列侯,属王室财政,本不列入国家财政收入之内,然自封爵以来,蓟王皆充公用,未取分毫);算赋七亿五千六百余万;口赋六千二百一十万;更赋一十八亿九千万;工税、市租、关税,刍稾税,尚未统计齐备。”
仅户赋、算赋、口赋、更赋,四项,年入大钱近乎二十亿。
蓟国财政,何止良好。百官弹冠相庆。
蓟国最为庞大的三项支出:十万士卒,军资七亿;三百余城大小官吏,食俸七亿;九百万口,献费五亿六千七百万,正好与户赋、算赋、口赋、更赋,四项税收持平。
于是乎。四亿蓟钱的盐税,外加工税(一亿二千一百万)、市租(一亿二千五百万)、关税(三亿一千二百五十万),刍稾等税,便是财政盈余。粗略估计,超过十亿蓟钱。
须知,此还是“轻徭薄税”。可想而知,民间多么富有。蓟国商业繁盛。经商人口占比,高达一成(10)。缗钱足收十二亿五千万。换言之,商贾之家,平均资产高达百万。
王家产业不算。当然,蓟王也不用交税。蓟国今年财政盈余,足有二十二亿。
蓟王藏富于民,藏兵于民。正应了后世那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二十二亿钱的盈余,足可再募雄兵三十万众。
穷兵黩武,断不可取。不可取……
西域都护府、陇右牢营、海外诸港,还未计算在列。
种田着实太要命。一旦大成,无可匹敌。好比野球拳:一到九级,既不中看亦不中用;一旦练满十级,便“天下无难事,只怕野球拳了!”
蓟王若发起狠来,单蓟国便可募兵四十万。再加高车、鲜卑、乌桓、羌胡、南匈奴、扶余、沃沮、邪马台、及西域联军,可轻松组建百万大军。所积粮草,足够十年所需。
稳住。
啥?如此强国,后宫只有千人,妃嫔尚不满四百?
真乃,旷世明主也!
须知。疏勒篡位王和得,西域蕞尔小国之主,后宫亦有佳丽三千。
堂堂天下第一雄藩之主,后宫还不满四百。当真,有失体面。
每每有西域国主言及此事,蓟王遂笑道:孤有子嗣三百。
于是,便没有于是了!
三千佳丽,子女屈指可数。众多生产力空置。何其暴殄天物。智者不为也。
且看蓟王后宫生产力,满负荷运转。
一言蔽之,生产关系定要适应生产力。
大震关城,陇右大使馆。
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终与挚友,罗马皇后鲁琪拉在遥远的东方相见。
三日前,罗马皇后鲁琪拉,在西域都护府车队的一路护送下,安全抵达大震关。出席钟存慧妃举办的欢迎晚宴时,与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惊喜相逢。鲁琪拉这才得知,遥远绿洲的主人,都护大人之所以营救自己,乃是受阿奇丽娅所托。
夜宴别具罗马风情,乃阿奇丽娅一手操办。令鲁琪拉大为感动。
席间,慧妃笑问:“不知皇后作何打算?”
鲁琪拉怅然答曰:“愿居东土,了此残生。”
阿奇丽娅却言道:“何不向都护大人借十万雄兵,助你夺回帝位。”
鲁琪拉不动声色:“罗马与大汉,远隔千山万水。十万人马,如何能穿越贵霜、安息等沿途强国,抵达罗马。”
阿奇丽娅又言道:“都护大人与贵霜、安息等国,关系融洽。不如组建西征联军?”
鲁琪拉不为所动:“此事,稍后再议。”
慧妃,心领神会:“复国大业,需从长计议。”
三日前的晚宴对话,记忆犹新。
三日已过。见鲁琪拉洗尽疲惫,阿奇丽娅又忍不住发问:“慧妃乃此城女主人。如此良机,为何错过。”
无外人在场,鲁琪拉遂道破心声:“阿奇丽娅,你比我早到赛里斯。跟我说说,与罗马想比,汉人国度,有何不同。”
阿奇丽娅脱口而出:“没有奴隶。”
“对,没有奴隶。”鲁琪拉的眼中全是恐惧:“你能想象,罗马如果没有奴隶,会变成怎样?”
阿奇丽娅脱口而出:“奴隶是罗马一切的基石。如果失去奴隶,自由民失去供给,军队失去后勤,市政厅失去税收,元老院失去权力。整个罗马,毁于一旦。”
“都护大人前后数次,从乌孙、贵霜、安息等国,购买了大量奴隶。并把他们全部释放为自由民。若这支军队,抵达罗马。情况又会怎样。”
“你是说,从安居绿洲的‘奴隶自由民’中,招募军队吗?”阿奇丽娅问道。
“放眼赛里斯,还有比这群自由民,更了解罗马的吗?”鲁琪拉反问。
“天哪……”略作沉思,阿奇丽娅终于醒悟:“那将是一场灭亡罗马的‘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Σπ?ρτακο?),古罗马色雷斯角斗士,奴隶,军事家,于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与高卢人克雷斯、埃诺玛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领导了反抗罗马统治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鲁琪拉轻轻颔首:“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大汉的联军,抵达罗马。”
1。18 灭国之危
被贩运至西域的奴隶。尤其是安息王子洛吉斯五世,亲自运来的二十余万高价奴隶。名义上虽来自贵霜,实则有过半数出身罗马。甚至其中还是不少没落的罗马贵族。
正因罗马皇后鲁琪拉,曾与奴隶同行,一路同吃同住。故对奴隶的组成,心知肚明。除去罗马平民,战败的罗马第一军团战士的后代,亦大量裹挟其中。战后,并未得到罗马帝国支付的赎金,于是沦落成安息人的奴隶。直到二十余年后,屋大维成为罗马元首。朝野上下曾一致要求,和安息开战以雪卡莱之耻。但屋大维对罗马军队的优劣,心知肚明。知与安息作战,胜算太小。于是便顶住各方压力,坚持通过外交斡旋,终使卡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获得释放,罗马军团被缴获的鹰符得以归还。
然被释放的多是军队将领,或能支付足量赎金的中小贵族。大量普通士兵及其后代,并未能重返故乡。
时光荏苒,匆匆百年。
父辈虽早已埋骨异乡,然后辈们却延续了对罗马帝国的仇恨。一路行来,罗马皇后鲁琪拉,感同身受。
若这些心怀愤恨之人,被重新武装,随大汉联军西征罗马。罗马尚未对阵,便已输了一半。
这些罗马士兵的后代,深知罗马民情,熟知罗马地形,对罗马军队作战方式及装备水平,更如数家珍。
虽说,前后两次罗马与安息,为争夺亚美尼亚控制权的战争,已过去很久。然百年来,边境冲突不断。零星的战斗,时有发生。大到对某个据点或城市的争夺,小到两国商队间雇佣兵的厮杀。在罗马与安息接壤的东部边疆,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狭长平原上,战火从未熄灭。
换言之。大量罗马雇佣兵,亦裹挟在二十余万奴隶之中,被贩卖到了遥远的绿洲。
此,皆是潜在的“带路党”。
平心而论。若只有上述劣势,并不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正如阿奇丽娅和鲁琪拉,皆敏锐的发现了大汉与罗马,最大之不同:没有奴隶。
奴隶是罗马的基石。几乎承包了一个罗马人从生到死,全部的人生所需。而大汉的基石,却是数千万拥有土地及家产的自耕农。
试想。若从罗马奴隶及奴隶的后代口中得知:所有被贩卖到遥远绿洲的奴隶,皆被绿洲主人慷慨释放,重获自由。户户得良田一顷,宅邸一座。可娶妻生子,出入自由,享有自由民才能享有的全部权利,并只需承担相应的义务。
罗马的奴隶,会作何想。
许不等联军攻城,奴隶们便已群起暴动,自行打开城门。箪食壶浆,恭迎王师入城。
待刘备当场宣布,奴隶重获自由,永世不再为奴。消息传出。沿途城市,必如野火燎原,奴隶纷纷暴动,开城投降。
再试想,刘备以征服者的姿态,授予奴隶土地、田宅。任命为官,为将,再就地募兵。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外有联军合围,内有奴隶暴动。
罗马帝国,一败涂地。
此,便是封建制度的优越性。
如此说来。罗马和大汉,完全没有可比性。
一言蔽之,奴隶是罗马繁荣的基石。也是罗马最大的隐患。
话说,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提到的斯巴达克斯起义,极大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
奴隶主们,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作出某些改变。比如,改良控制奴隶的方法,及修正对奴隶的态度。尽可能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奴隶集中使用,提防奴隶联合。又把大片土地分割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甚至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于是,奴隶渐渐从“会说话的工具”演化为“隶农”。无论奴隶主是否心甘情愿。然此举,确实有助于罗马社会的稳定。
而斯巴达克斯起义后。欧洲接连发生了多起以斯巴达克斯为名的奴隶起义,其带来的破坏与冲击,甚至不局限于欧洲。
然即便是改良后的“隶农”。在绿洲主人“三十税一”的田租面前,亦毫无优势可言。堪称完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若能得“三十税一”,罗马隶农,愿铤而走险乎?
答案,不言自明。
毫不客气的说,只需大汉联军抵达,便是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奴隶解放战争”。作为基石的奴隶,因逃亡、暴动大量流失,罗马整个上层建筑,随之轰然崩塌。飞灰湮灭,成为历史。
若两军陈兵国境,还有一战可能。
只需让刘备突破封锁,攻入境内。便是一场如火如荼的奴隶大解放,罗马大崩盘。
再说一遍:罗马和大汉,没有可比性。
正因敏锐的看到了大汉封建制度的优越。才让皇后鲁琪拉,彻底打消了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