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刘备看来,素色毛毯自然最好。
可依照大汉律例。连衣服颜色都要严格分成三六九等的当下,士大夫必耻于与庶民同列。所以,素色毛毯,多半只能卖给编户齐民。士大夫、高官大吏、王族贵胄,定有所不同才行。
参考寝垫的品级划分,刘备也想为所织毛毯,分成上中下,三品。
来问母亲,母亲已有办法:下品素色,中品色,上品可用金丝。
金丝玉缕!
刘备怎么忘了它。
金丝毛毯最特别之处,便是在织毯的过程中,用金丝织出一部分图案。金丝以黄金辗压成金铂,再加工成金线,采用盘金编织法,缠绕在毛线上而成。
有金丝玉缕衣在,金丝线的制作工艺,又岂是多大的问题。苏伯尝试数次,便已找到关窍。
麻一斤,十钱。
羊毛一斤,作价几何?
遍问身边人,皆不知晓。刘备只好去问乌莲。问过才知,乌桓妇人中也有精于织工者。乌莲说,乌桓男女分工明确。男人铸铜冶铁,造弓箭、马具、兵器、陶器等。妇女则进行纺织、绣衣、制毡、缝制帐篷。内迁之后,吸纳大汉边民,取长补短,技艺更加精湛。
对于羊毛纺织,乌桓织女更胜一筹。还说,处理羊毛亦有关窍。
倒是刘备要织毛毯的消息,让乌莲大为惊讶。言道:大汉朝从未有学造胡物的先例。
刘备却笑答:谁说没有。胡服骑射不就是?再说,汉人并不忌用皮毛。狼皮大氅,貂皮披风,鹿皮手套,诸如此类,不都是动物皮毛?盖因中原多山羊。毛发很短,不能纺纱,只能造笔。无法纺成毛线,自然也就不能编织成毯。
乌莲这便点头。略作沉思后,说道:羊毛的价格,可参考羊价。
草原羊一只约三百钱,可活十年。而能剪羊毛的时间,大约八年。草原羊一年可剪毛两次。成年公羊能得羊毛四斤。成年母羊能得羊毛三斤。
公母且不论。皆按平均三斤半来计算。一年剪毛两次,可得七斤。八年共计五十六斤。若以三百一只的羊价,来折算毛价。一斤羊毛不到二分铜钱。这个价格实在是有些低。
刘备想了想道:织布,汉人用麻,乌桓用毛。皆是日常所需。不如,以麻丝价格来折算羊毛价格,如何?
乌莲不禁瞪大了眼睛:你是说,羊毛一斤也出价十?!
刘备笑着点头:然也。
咕咚。乌莲吞了个大大的口水,猛地竖起手掌:口说无凭。
刘备亦举起手掌:击掌为誓。
这便与她三击掌。定下羊毛价格。
在乌莲的心里,有个朴素的参照。卖一只羊就少一只羊。如等剪完羊毛再去卖,还是少一只羊。同样是少一只羊,先剪羊毛赚的钱,岂不就是白赚的。白赚谁不赚?
嗯!先剪羊毛再卖羊。
想通一切的乌莲,一刻也耽误不得。即刻去信右北平乌桓王乌延。让他务必记得,先剪八年羊毛,再卖羊!
毛毯是个统称。根据用处不同,可以分为地毯、挂毯。挂毯又叫壁毯。多用于装饰。实木地板和羊毛地毯的搭配,在隆冬季节堪称绝妙。如此脱鞋进屋,亦不觉脚寒。
能不能如寝垫大卖,还要再看。但,能为邑中女妇找一条安身立命之法。这才是毛毯最大的功用。
母亲亦是如此想吧。
纺织诸技,刘备不懂。交给母亲和一众女工便可。更何况还有乌桓女工从旁辅助。想来,形成楼桑的特色,也只是时间问题。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刘备,才体会到什么叫:四季分明。
春暖秋凉,酷暑严寒。
立冬一过,气温直降。不知不觉间,街市背阴处的积水,已结冰。踩上去喀嚓作响。
流水不易结冰。天车和龙骨翻车都运转如常。诸如三足擎波鬲,还被暖房遮罩。内通热气,隆冬亦不冰冻。气温虽冷,可年前这段时间,却是楼桑最清闲的时光。辛苦了一季的邑民开始享受富足而悠闲的生活。百业繁盛的楼桑,也能满足邑民几乎所有的需求。
各种名目的筵席,扎堆出现。刘备还是和往常一样,让宗亲从兄代劳。
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白事明显减少,几乎全都是喜宴。究其原因,还是遍布楼桑的取暖设施,保住了年迈孤寡者的性命。
夜里下起了今冬的第一场雪。等到天明,一片洁白。那些由此起彼伏的重楼轮廓,串联起的天际线,也皆被白雪覆盖。正当邑民们纷纷上街扫雪,忙的不亦乐乎时。一个身披斗笠的孱弱少年,踩着积雪走进楼桑。找到了刘备的府邸。
问过守卫,确定是刘备的府邸。少年这便从怀中掏出个由羊羔皮,包裹着的物什,轻轻放在阶前。
又冲守卫言道:劳烦大叔捎句话。就说:是燕国故人将此物奉于阶前。
不等守卫来问,少年以转身离开。
白精卒这便上前,解开包裹,细细查验。确定无诈后送入侯府。
刘备将包裹打开,正是一只单耳陶杯。
燕国故人奉于阶前。莫非是阎柔?
刘备急忙取来阎柔离别时的赠杯。两相对比,器型完全一样。
果真是阎柔。
一前一后,送两个一模一样的陶杯,这是为何?
刘备一时参不透,便请来耿雍和崔钧,询问阎柔是何用意。
1。128 虎狼之士
打量着放在矮几上的一对耳杯,耿雍和崔钧皆陷入沉思。
刘备已告知二人,此杯乃是阎柔在胡人营地为奴时的取食之杯。众多汉奴,人手一只,无杯不得食。若失手打碎,不想饿死,只能去夺别人。
向刘备行礼后,崔钧将两杯拿起。一手一只,反复端详。忽又把左手杯,递给了身旁的耿雍。
耿雍下意识接过。
崔钧举杯相邀。耿雍旋即领悟,便也举杯。两人呈对饮状。
刘备幡然醒悟:原来如此!
崔钧笑道:不日必有结果。
耿雍亦叹:希望阎柔此去,恩怨能了。以后常伴主公身侧,必成一段佳话。
与两位家臣不同,刘备隐隐有些担心。阎柔经历虽多,可年纪尚小。孤身返回,必是想做件大事。无论是报仇还是雪恨,他小小年纪,又身处胡营。即便大仇得报,又如何全身而退?
千万别伤及性命便好。
冬至前,派往丹阳贩买鼍龙皮的宗人,随田氏商船返回。血淋淋的鼍龙皮堆满了船舱。后世的濒危动物,此时竟多到泛滥,伤人性命。这个时代,听说江南还有犀牛,南越遍地大象。蛮人以犀牛皮做甲,刀剑难伤。
生皮要尽快处理。苏伯这便命良匠日夜赶工,打造鼍龙皮甲胄不提。
苏伯告诉刘备,春秋战国时,皮甲的制造技艺便可称精良。考工记中,针对不同原料,还有制革、锻革、钻孔等不同工序。其察革之道一篇对选用什么样的皮革,如何分辨颜色、厚薄、坚韧程度,都有具体的标准。只须依此法,选用上等皮革,交由良工缝制,便能造出一副“坐起跪拜皆便”的革甲。
左传中亦有关于髹漆皮甲,及用丝带编缀皮甲的记载。皮制甲胄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犀牛皮,鲨鱼皮,野猪皮,象皮,牛马等等,皆可。北方游牧民族的皮甲,多是自制。中原王朝则有工匠统一制作。南方多雨,皮甲还需擦上防水桐油。诸如此类。
皮甲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快速武装起一支军队。从割下生皮,到髹漆穿片,制成甲衣,无需很长周期。
演武场一层,皮革工坊。
外面北风呼啸,鹅毛飘雪。屋内炉火熊熊,温暖如春。
古代专业的制甲工匠,称为函人。考工记上亦有“函人为甲”之句。
刘备习惯称呼为造甲匠,或干脆叫革匠。
皮、革有别。生皮髹漆,便是革甲。
除了刘备黄忠等人,徐荣也在。正充当模特,站在台上,被匠师们细细量取身材尺寸。
鼍龙具装的标准甲片,已裁割完毕。现在量取的是一些特殊部位的甲片尺寸。完成全部甲片的裁割只是第一步,跟着要进行第一次散片髹漆。然后送往水压作坊,压成合甲。之后编缀成甲,整套髹漆两遍,方可使用。
人甲、马甲,皆是如此。
刘备正细细观摩良匠制甲,忽听西阙号角长鸣。
有敌来袭!
敌从西来,必走官道。此路通往涿县县城,怎么可能?
不等刘备冲出演武场,西阙号角再响。一短二长,警报解除。
刘备在白毦精卒的护佑下,向西阙走去。楼桑八景之一的西林烽鼓,距阙楼不远。片刻即到。
阙下崔霸横戟立马。
百余刀盾兵在他身后排成方阵,截断官道。身后长街聚拢了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群。各种表情都用,唯独没有惧怕。也是,胆敢攻楼桑者,皆被枭首装匣,堆在涿县市口。日晒雨淋,霜风冰冻。
见刘备到来,围观人群纷纷行礼,口称少君侯。这便散开,让出道路。
白毦精卒散布在刘备身侧,护他穿越人群,停在刀盾兵身后。
崔霸一身黑搪札甲,脸覆鬼面,盔带红缨。身披狼皮大氅,持双钩镰枪。单枪匹马,冲对面稀稀朗朗的骑士喝问:“来人通名!何故闯我楼桑!”
“呼喝!”背后刀盾兵,以刀击盾,壮大声威。
便有一北地壮汉,骑鲜卑大马越出队伍,瓮声说道:“我乃辽东游侠田冈,来投兄长徐荣!”气势亦不曾弱了分毫。
“众兄弟切勿轻动!”背后一声大喝,正是急急忙脱掉甲胄,从工坊赶来的徐荣。
“主公勿忧。来人皆徐荣之兄弟,辽东义士!”都是随他纵横辽东多年的北地游侠,徐荣抬眼认出。
刘备越看越喜,这便笑着点头:“如此,且带去演武场。”
“喏!”徐荣这便越过战阵,大步向对面走去。
马上壮汉,急忙下马,与徐荣抱作一团。众侠客亦围拢上来,与徐荣高声叙话。见游侠纷纷下马,刘备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