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94章再闻登闻鼓
穆阔台满脸微笑地走上城墙,能攻下定宁关,后面的宁州之地将无险可守,凭借他手中的这些大军,将来拿下大周的京都也指日可待!
“真壮士也!”穆阔台看着浑身是血依然拿着布满缺口大刀的赵奔,大声赞叹道:“猛士在大周竟然被留下来断后,真是屈才了,不如来我大夏国效力,本王封你个将军!”
“咳咳!呸!要杀便杀,有朝一日我人族定能将你们这些狼崽子们斩尽杀绝!”
赵奔强提起一口气,拿着手中的大刀,朝穆阔台狠狠地劈去!
穆阔台身后的那些卫兵顿时箭如雨下,将赵奔射成刺猬一般。
赵奔背靠着城墙,大刀支撑着身体不倒,头顶的金盔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京都,鼓楼。
许久不曾响起的登闻鼓被再次敲响!
前一次登闻鼓响起,还是几年之前巫族突入乌龙关的时候,当时天下震惊,大周百姓一片慌乱。
京都百姓听到这声鼓声之后,心中不由得一突:莫非帝国又有什么巨大变故不成?
太极殿内,赵宣高坐龙椅之上,定宁关赵烈兵败的消息传来,他第一时间便已知晓,他心中泛起阵阵苦涩。
他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太失败了,在位数十年就没有顺心过。
他想起当年即位之初,先帝荒淫长期不理朝政,一致朝中大权旁落。多年穷奢极欲一致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各地官员贪污法纪散乱,百姓被逼无奈纷纷起来反抗朝廷的统治,大周到处都是匪患。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继续倚重张九州和赵烈,依靠他们二人之力平定各地叛乱,令大周天下重新走入正轨。
这么多年,他勤勤恳恳不敢有一日懈怠,每天按时上朝从无例外。若不是大权旁落,他赵烈算得上是大周历代帝王之中最勤政的皇帝。
而且在位数十年中,从未修建楼阁殿宇,国库财物堆积如山。他一心只希望祖宗江山能得到延续,大周天下能够繁荣昌盛。
好不容易将天下安定下来,朝中两大权臣早已将他这个皇帝给架空了,他倒成了个摆设。如今,巫族南侵,他这个摆设的皇帝似乎也当不安稳了!
定宁关是京都最后的一道防线,定宁关之后是千里沃野一马平川,这数百里之地,已经无险可守,巫族大军进入定宁关之后将是长驱直入直逼京都。
下面的文武百官此时已经乱成一锅粥,赵烈在前线抗敌没有回京。张九州等人面对如此情形也无力回天。
“不如,我们将那些巫族王子公主们交还给大夏皇帝,我们与他进行何谈?”
有些人开始想着如何保住眼前,开始谋划着如何弯曲自己的膝盖骨,以谋取活命乃至荣华富贵。
“混账!我等人族与巫族之前已是势同水火,二者之仇不共戴天,岂能与巫族媾和!宁愿与那些狼崽子拼死一战,也好过当狗一般活着!”
也有人主张坚决抗敌。
“哼!打?我们拿什么和巫族大军打?连恭亲王的大军都败了,固若金汤的乌龙关、定宁关接连失守,谁能挡住巫族的兵锋?”
“当年太祖皇帝在人族危难之际,尚能将巫族大军逼出乌龙关以北,今天我人族实力尚存,比之太祖当年人族实力要强大得多,定能与巫族一战!”
丞相张九州一言不发,默默地站在百官首位,低头沉思着。
工部尚书魏中睿也闭口不言,眉头紧锁着站在文官之列,没有参与到争辩之中去,似乎也在思考着什么难以抉择的大事。
赵宣朝张九州问道:“张爱卿对此事有何良策?”
听到皇帝问话张丞相,争辩中的众人都纷纷闭口不言,两眼看着张九州,想知道他又何良策化解当前危机。
张九州从文官之列中出列,朝赵宣拜道:“回禀陛下,当前巫族势大气势正盛,我人族大军不宜直缨其锋,当暂且避其锋芒以防守为主。”
“然当下守无可守,又如何去守?”赵宣问道。
“迁都!”张九州从口中重重地吐出两个字,这两个字在他心中犹豫许久,每个字都如同山岳一般重。
“迁都?!”文武百官在听到张九州的这个决定之后都惊诧莫名,迁都可不是件小事!
都城的定址是经过了各种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一国龙脉命运之所在,岂能说搬走便搬走的?
更何况,京都一旦迁离,围绕京都所在的这些机构和人员都要搬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唯有魏中睿微微睁开了他一直紧闭的双眼看了眼张九州,他的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色,微微点了点头,在心中微微一叹道:他毕竟还是将这个决定说了出来,比我更有魄力些呀!
“是的,迁都!迁往龙沧江以南,以龙沧江天险据守,巫族不习水战必然无法南下。”
这次张九州说得无比坚定。自从刚才艰难地说出那个决定之后,他似乎也完全放开了,朝龙椅上的赵宣阐述着帝国迁都的目的。
“京都已无险可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撤退。巫族大军千里劳军,耗费巨大!他们不擅长耕种只懂得夺取,就算是占据了大片土地也迟早守不住。我观他巫族在定州所作所为,已经尽失民心,他们必然在此无法长久。”
“而我大周人心仍在,大军虽然兵败,却损失不大实力尚存,我人族只需凭借天险与之对峙,定能将巫族大军拖垮,到时候便是我人族反攻之时!”
张九州再次朝赵宣一拜道:“陛下,我等此次退去之时暂时,将来必可返回京都,将巫族赶出乌龙关!”
赵宣也一时难以抉择,京都在宁州已经数千年,想要搬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他赵宣心里是不愿意搬迁的。
“不知魏爱卿有何良策?”赵宣又朝魏中睿问道
魏中睿出班行礼道:“老臣也赞成迁都,不仅都城要迁,宁州百姓也要迁,留下空荡荡的一片土地给巫族,他们就算占据了定宁两州,也必然长久不了!”
第295章迁都之事
魏中睿在朝中一直是负责打太极的,从来不会主动建言,今天竟然反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赵宣不得不重视。
他知道自己这个姑父一直是在藏拙,实际上是个极为睿智之人,这些年赵宣在遇到难以抉择的大事之时,常常会问计这位老臣。
此时,朝臣之中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算是要暂避巫族大军锋芒,只需陛下和朝中大臣们离开京都便是,何须将都城南迁?”
“没错啊,迁都之事非同小可,容易动摇国本,需慎之又慎!”
“东面伍将军的大军与巫族交战至今百战百胜,陛下和朝中大臣前往东四州暂避即可,何须南渡大江?”
看来朝廷之中反对迁都之人不在少数。
这些人之中,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关系不愿迁都,有些是担心都城搬迁动摇国本,还有些因为主张坚决抵抗,不想将大片江山落入巫族手中,因此坚决反对迁都。
张九州全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反对,他详细地给赵宣分析了大周都城南迁的理由。
当前巫族兵锋正盛,不宜与之硬战。而且巫族有了回春谷那些祭祀一脉的协助,得到了不少强大的助力,正是气势最盛的时候。
而我大周将士多年以来太平太久,很多地方的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在前线守卫定宁关的那些大周将士,还是恭亲王在全国挑选之后的精英组成。
这支军队因为这几年来一直驻守前线,在恭亲王的刻意训练之下,才有了今天的战力。除了甘州、秦州、代州等几个地方的军队,恭亲王手中的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整个大周最精锐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人数众多,达到六十万之众!
这样一支军队依靠定宁关这样的天险尚且挡不住巫族的脚步,大周只怕没有那支军队可以与之抗衡。
因此,我们必须退!
但是我们这是主动退却,而不是溃败,更不是逃亡。
张九州和魏中睿想到了一起,都是希望用定宁两州之地,来拖垮巫族大军。
“陛下,巫族草原连年天灾,这些年在巫族草原之中,已经再难见到成群的牛羊了。而且这次南侵的巫族大军之中,首次出现巫族步卒,这是他们缺乏战马的表现!”
张九州挺直身体,环顾左右群臣道:“巫族向来依靠的便是骑兵的强盛,现在他们的军队之中,竟然有不少人因为缺乏战马而不得不成为步卒,可见北方的大夏国国力已经到了极限!”
“而我大周龙沧江以南还有六州之地,这些地方都是鱼米之乡,人口亿万,足以与巫族抗衡!我大周只需拖,将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他巫族必定难以坚持!”
“在这之前,无论是恭亲王还是其他几位将领,都是采用拖延的方法将巫族拖入泥潭之中,令他们进退两难。一旦将来攻守易势,便是我大周军队反攻之时!”
当然,有一点张九州和魏中睿都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为何不主张让赵宣带着群臣往伍峰哪里避难。
伍峰在青、代两州地位已经稳固,经过他和手下众人的数年经营,两州百姓对伍峰已经非常拥戴。甚至幽州、瓜州两州的百姓对伍峰和他的黑旗军,也是非常拥戴。
之前的皮胡人之事,更是给伍峰赚足了民望,伍峰在东面四州之地已经是民心所向。而陛下和群臣进入伍峰辖区之内,极有可能受到伍峰的辖制。
一旦伍峰有异心的话,大周内忧外患之下,真有可能要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而且,龙沧江以南尚有六州之地,这些地方对大周皇室一直是归心的。即使北面八州尽入巫族之手,陛下在江南六州依然有重拾山河的底气。
魏中睿知道张九州的想法,见他主张陛下南迁而不是向东避祸,对张九州此人还是有些赞许的。
张九州能提出这个建议,可见他是一介权臣而非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