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还是碾压对手。
才更让人浑身舒坦。
华阳太王太后一走,乔木大笑了两声后,也没在这咸阳宫久留。
很快就回了自己的蕴霞宫。
吃午饭并且午睡去了。
今天这么开心,她怎么也得吃个碳烤羊腿啥的,不然可不得劲。
她这边吃上了,吕相邦那边的吕不韦,即便已经快气死了,却还不得不假装感动的配合嬴政演戏。
演君臣相亲的戏。
咬牙切齿的演着感动。
因为在嬴政来之前,他就已经通过医正的嘴知道,他半身不遂并且日后都得瘫痪在床,已成定局。
更知道这样的他,绝对再也没有办法像过去那样权倾朝野了,甚至就连上朝,都已然成为不可能。
如此一来,他不陪嬴政演戏。
难不成还能跟嬴政大吵一架。
然后被他厌弃。
革除职位,躺到死吗?
他现在只希望,自己努力配合着嬴政演戏,能够让嬴政放下过去对他的不满,看在他已经瘫痪在床的份子上,别再对他们家动手了。
除此之外……
他也不敢再有其他奢望。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3)
下午午时三刻许,嬴政就跟吕不韦演完了戏,并且匆匆赶了回来。
回来也没吃晚膳,更没回咸阳宫,而是直接去了乔木那,忙不迭的就要跟乔木学那个炼体引气术。
可以说是相当的迫不及待了。
不过吧,乔木出于考虑到修炼炼体引气术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食物则是人体获取能量最方便的渠道,所以还是跟嬴政详细解释了一下,让他多吃了点高能量的肉食。
随后才开始教他炼体引气术。
这不是什么高级法门,但是如果长期修炼坚持修炼的话,活到一百一二十岁,绝对是轻轻松松的。
一百一二十岁的寿命,已经比嬴政历史上的寿命多一倍有余了。
还有啥不知足的。
面对能够延年益寿的法门,嬴政一学习就是一个多时辰,要不是乔木不断的表示过犹不及,稍微锻炼锻炼就行了,没有必要一直锻炼啥的,估计嬴政他能再拖着乔木一直练到半夜三更,练到月升过半。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嬴政除了忙亲政的事情之外,剩余的时间几乎一直都有在努力学习着炼体术。
生怕自己现在不赶紧学。
回头亲政了挤不出时间来学。
这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六天后。
也就是乔木定的良辰吉日。
当天那真的是人山人海,百官齐至,勋贵并出,热闹的不得了。
因为王上加冠对大秦而言。
已经有几十年没出现过了。
上一次还是昭襄王二年,那一年秦昭襄王年满二十,得以加冠。
可是等秦昭襄王死的时候。
他儿子都五十多了,孙子也三十几了,早就在做王子太子的时候加过冠了,因此他们的加冠仪式自然是远远比不上一国大王加冠的。
细算下来,距离上一次举办这么大型的加冠仪式,都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应该算整整六十七年。
咸阳已许久没这么热闹了。
嬴政登基那年,也就是七年之前,虽然热闹过一次,但是那一次的热闹不是纯粹的热闹,是伴随着先帝去世,新帝登基的悲喜交加。
而这一次却是纯粹的热闹。
是纯粹为王上加冠而喜。
此次加冠祭天大典,有乔木监管,又没有吕不韦嫪毐等人捣乱。
一切进行的自然十分顺利。
不但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在祭天大典结束的时候,还有晚霞纷飞,将半片天空都染成了金红色。
不论是嬴政百官,亦或者观礼的百姓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吉兆。
觉得是老天在庇护大秦。
嬴政威望再次得以上涨。
……
加冠祭天大典结束。
接下来就是亲政了。
当年秦昭襄王之所以加冠之后几十年都没能正式亲政,大权一直由他母亲宣太后执掌,那主要是因为当年宣太后权力太大,朝堂之上楚人太多,以及昭襄王在外多年为质,朝堂上压根就没有亲信可用。
但是现在嬴政不一样。
他已经做了七年大王,百官们早就已经认可他了,只是先前因为畏惧吕不韦的权势,不是跟愿意与吕不韦作对,所以才没明确表态。
如今吕不韦倒台,朝堂之上楚国勋贵和大臣基本都被昭襄王清理干净了,再加上现在还没有太后或者太王太后垂帘听政,摄政啥的。
所以嬴政亲政所要面临的困难远远没有他曾祖父来的多,甚至于能说是几乎一路坦途,毫无阻碍。
不过没几天功夫。
他就顺利的接掌了朝政大权。
开始了自己的大帝生涯。
当然了,乔木也没闲着。
各种勉强能够符合现今发展水准的技术,没有太大困难,只要稍微仔细一些,努力一些就能办到的技术,全都被乔木给逐一的,从简到难书写了出来,并且交给嬴政。
交给嬴政派人实现。
从农学技术开始,逐渐的慢慢发展炼铜炼钢炼铁,以及提取精盐对其他六国的贵族富商倾销等等。
当然,造纸之类的也没闲着。
火药更是一直在秘密制造。
只是嬴政没有一次性全都拿出来,打算留着慢慢的当做底牌,逐一的展现出来,或者说在最恰当的时候展现出来,搏取最多的好处。
就目前来讲,嬴政展现出来的只有各种农学技术以及精盐提纯。
前者,极大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并且还使得不少百家学子当中号称继承了神农之学的农学子弟。
蜂拥前往咸阳。
既是为了学习先进农业知识。
也是觉得大秦之所以能够一次性拿出这么多先进农学技术,一定是得到了他们农学一派大佬帮助。
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农学。
这番操作,直接使得天下农学一派当中有七八成以上的弟子,全都来到了秦国,或学习,或交流。
或想方设法想见秦王。
想了解这些技术出处。
除了农学子弟之外,墨家子弟也来了不少,他们倒不是关心农学技术的发展,他们主要是觉得筒车水车和曲辕犁之类的东西蕴含的技术原理对他们墨家机关学有帮助。
所以特地过来想学习学习。
当然了,这是前者,总体来讲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毕竟农学在诸子百家当中也不是什么大学派,就算全来,大家也不会太过于注意。
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后者。
精盐倾销。
秦昭襄王年间,秦国就已经通过攻打魏国,迫使魏国割让河东郡和旧都安邑,而当时最大的池盐产区就在那边,其后还启用白起攻打楚国,占据楚国巫郡以及黔中郡。
那两个地方是泉盐产区,是原先巫咸国所在地,更是后来巴国的产盐区,只是后来被楚国所占,然后又被秦国白起带兵给打了下来。
当时除秦之外的其他六国。
主要就是靠池盐,泉盐和海盐维持日常盐的食用,池盐和泉盐最大产区早就被秦国所占,海盐一直被齐国垄断,所以这时候,除了齐国和秦国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是缺盐的,精盐的量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这时候他们基本没什么提纯技术,想要获取精盐,也只能从一些天然盐矿当中寻找纯度本来就比较高的盐,而此时秦国精粹过的盐,纯度虽然远远比不上后世,但是在这时代已经是最好的精盐了。
因此倾销政策进行的很顺利。
不到大半年就基本垄断了其他六国的精盐市场,并且借此获取了大量资产,都够打次灭国战的了。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24)
秦王政八年,楚国,兰陵县。
荀子受楚国春申君黄歇委任。
居此为兰陵令,收徒授业。
前后收有毛亨和浮丘伯,韩非和李斯,陆贾和公孙尼子,张苍和陈嚣,共计有八人,其他人等早已各自离去,自寻出路,践行所学。
如今他门下也就只剩下年纪比较小的张苍和陈嚣,尚在学春秋。
自嬴政七年秋亲政。
相继推出各项新政至今已有近一年,各项新政成果也已然昭然。
李斯也因其所能为嬴政看重。
官至侍御史。
秋收后不过九日,秦国此次秋收盛景,便已然传遍六国,楚国兰陵这边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李斯和春申君的原因,他们知道的还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也更清楚。
兰陵令府,内厅亭台内。
荀子完成每天例常讲学后。
便正式开始了师徒问答模式。
“师尊,秦王所行之事,可否有神农圣德,当是为咸服四方之像?”
春秋大义他们都学过了,如今要学的本来就不是书本上的内容。
而是书本上内容的应用延伸。
如今张苍提及时政也正常。
“亩产提升过半,其功德虽不如神农,但也有其三分矣,当是为当世圣贤,为王者,亦是为圣王尊!
然咸服四方,依旧难矣。”
荀子即便名声再大,在某些方面的看法和判断,终究也是会局限于时代,难以摆脱时代的约束性。
在他看来,秦王此时最多只能算圣王,对百姓有圣德的王,但想要征服四方,依旧是难以相信的。
不仅是他这么想,当世大多数人都是这么个想法,天下已经乱了几百年了,谁又能保证这天下能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平定,就是嬴政自己,最多也只敢说他有这个想法。
但绝不敢保证他绝对能成功。
“师尊,您看秦盐如何?
自去岁始,秦国便以远胜诸国之精盐行通四方,至如今,天下贵族九成以上莫不以食秦盐为荣,但凡有不食秦盐贵族者,众皆鄙之。
其利之暴,几难想象。
您说,这秦盐,可否重复当年齐盐之盛,天下盐十,齐售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