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人选又成了问题。
军工厂的事实在太重要了,他们即使派手下亲信过去那也觉得不信任,担心回头倒戈一击什么的。
枪杆子还是得捏在自己手里。
可是如果让家里亲人过去主持的话,他们又觉得很危险,毕竟南洋那边的情况的确不怎么好,各种小军阀混战不断,再加上地方土著仇视外来人员等等,总之,那边比如今的国内可能还要稍微危险点。
“我去吧,不用担心,我去。
目前家里这些工厂基本都是你们三兄弟在操持,你们三个不论谁出国都很引人注目,但是我最近几年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让我过去最好,最不引人注目,而且我的亲信都是家里的老人,足以信任,能够确保没有任何军阀的私人密探。
这点你们都比不上我。
所以我去吧。
不让我去。
总不能让你们妹妹。
或者说让我娘去吧。
不用商量了,就这么定了。”
商量讨论了许久,最终还是刘金海拍板决定由他去,自家三个儿子出息了虽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是他不免也会有些失落感。
有种自己不如人的感觉。
虽然是不如自家儿子。
可是,作为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他还想要再挣扎一下。
这次可不就是个机会。
刘仁民三兄弟还想要再劝劝他们老爹,觉得不能让老爹去冒险。
不过,乔木实在是看不惯他们几个为了这件事情争来争去,所以很爽利的拍板决定就让刘金海去:
“好了,别争了,就让你爸去。
只要注意点,南洋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况且南洋本身也有刘家分支,回头让你爸带着家里的族谱去刘家分支那边认一下亲。
他们看在同为宗亲的份子上应该也会稍微帮点忙,有个地头蛇总归会安全些,也有利于日后发展。
就这样吧,别吵了。
我们不能再在这个密室当中呆多久了,呆的久了,有人可能就会觉得奇怪了,毕竟温泉也不能泡太长时间,我们还是快点出去吧。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奶奶都这么说了,而且既然南洋那都有刘家分支的人在那边住下来,想来危险也有限,所以,刘家三兄弟安心了些后又讨论了两句。
就匆匆从密室通道走了出去。
进入温泉室内壁分开。
分别前往男女汤池。
结果,刚泡了没两分钟温泉。
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询问他们有没有好。
很明显,这是有人发现他们泡的时间过长,既担心他们会不会晕厥,也是担心他们私底下做手脚。
第四百四十五章 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5)
在刘家的势力刚开始发展肥皂玻璃和火柴等小型轻工业的时候,徐辉州一家也迅速在沪海站稳了脚。
不过,仅仅只是站稳了脚。
勉强有个落脚地。
勉强有个不错的工资。
勉强能生活罢了。
他们家好歹带了三万多银元去沪海,买大宅子,花园房什么的可能有些困难,可花几千银元买个不靠中心区域的宅子还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徐辉州其实更想在中心区域买一套三室一厅的屋子,而不是在边缘区域买个两进的院子。
可是他母亲住惯了院子。
同时还觉得三室一厅的房子风水太差,里面不但各个卧室挤在一起,厕所厨房竟然还跟卧室处于同空间,这种风水简直不能再差了。
徐母死活不愿住这种房子。
徐辉州无奈,再加上想在中心区域买一处二进院子,至少得两三万银元,他们要是把带来的银元都用来买房的话,可就连点预防意外发生的储备金都没有了,所以,徐辉州只能选择在偏远地区买套二进的院子住下来,好在他写文章算是自由工作,不拘于具体工作地点。
无非就是送稿子麻烦了些。
其他还好。
沪海这边的报业发展水平远超过徐辉州的家乡,很多报纸更是不局限于区域内的发行,而是能够勉强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发行,虽然发行过程有点时间差,当天在沪海发行的文章,可能要隔上三五天,才能在其他地方发行,可是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到发行全国的报刊上,显然是件值得炫耀和增长名望的事。
因此,这也造成沪海这边的审稿要求远超过其他区域,那些大型报刊对此更是严格,如果不是文章内容很具有新意,或者说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和抨击性,那么,基本很难过稿,要是写的文章是歌颂称赞政府的话,那更是几乎会百分百被拒稿,因为这时抨击政府是主流。
是文人不畏权威。
为国家民族寻找进步方向。
是促进国家发展的行为。
如果歌颂称赞的话。
那无疑会被文人认为是在溜须拍马,弯了脊梁,断了文人风骨。
歌颂者都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刚开始,徐辉州对这边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同时也觉得这边是大城市,碰到高官的可能性更多,所以写的文章都很委婉,有些甚至明显带有一些拍马屁的意味,这样的文章显然不会被沪海报业所接受。
因此,最开始两个月他一篇稿子也没过,只能呆在家里吃老本。
后来,他便发下狠心买来了很多往期的报刊,开始寻找报刊上那些文章的共同点,学习并且模仿。
直到这时,徐辉州才发现沪海这边骂政府根本不需要隐晦的说。
而是越直白越好。
骂的越凶越好。
骂的越凶,看的人越多。
整版报纸几乎只有三种内容。
一是骂政府抨击时政或者文人之间的对骂,总之就是与骂有关。
二是风韵小事,时政趣事,地方趣事,以及娱乐和广告内容。
三才是正常新闻。
当然,对于他们这些文人墨客而言,正常新闻与他们根本无关。
因为正常新闻都是那些记者写的,他们不负责这块,他们主要是写时政新闻和评论新闻,不过,这时候国内的新闻分类还没有那么详细,新闻与评论的界限其实也相当的模糊,因此,很难去具体分论。
不过,这些与徐辉洲无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总结,徐辉州总算摸清了这边收稿的规律和要求,开始模仿性的书写一些抨击时政的稿件,这次虽然被录取的概率还是不高,但总算不是零蛋了。
之后的几年,徐辉州先是不断的模仿学习,在模仿学习的同时还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没多久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有了自己的风格。
这点其实相当重要。
文人相轻,你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别人根本看不上你,只有有了特色,有了些名声并且有了些读者后,本地文学界人员才会正式的接纳他这个外来者。
直到民国九年。
徐辉州才正式融入沪海文学圈子,并且与一些文学界的大佬搭上了关系,彼此偶尔还能有点互动。
这时候,他已经不是最开始时常被拒稿的新人了,此时已经不是他投稿给报刊,而是报刊的编辑巴巴的过来向他约稿,同时还有好几个大型报刊跟他签订了栏目合同。
由他专门主持报刊当中的一页栏目,进行时政抨击和时政评论。
发展到了这地步。
他才开始放心在自己的文章当中掺沙子,掺杂一些自己的倾向。
……
沪海景和文学沙龙
说是沙龙,其实本质还是比较类似于过去的诗会宴会,只是方式有些改变,整体规矩比较偏向于西方罢了,但归根结底,终究还是彼此交流信息人脉乃至相亲的地方。
徐辉州过去是根本没有资格过来的,或者说根本没有人给他发请帖,不过,如今的他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作为新鲜出炉的青年诗人和爱国评论家,可招女人喜欢了。
不知多少女学生想跟她邂逅。
也不知多少名媛想嫁给他。
“徐兄,你看那边王家和张家的几个姑娘,要不是不好意思,估计都想扒到你这边了,你可有看上?
我记得,上次去你家,你母亲就很操心你的婚事了,你这还要拖多久啊,我儿子都出生了,你年纪还比我大两岁呢,难不成你因为前面那个无情前妻受的情伤太深了?”
何舒华笑着用胳膊肘微微怼了下徐辉州的腰,眉眼微调,示意了一下左边不远处几个正偷偷看向他们这边的女子,很感兴趣的问道。
“哪有的事啊!
我只是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与我灵魂相贴切的伴侣,我想找个与我有共同话题,能跟我一起写诗的人,这样也许才能有幸福的日子。
可惜找来找去,也没找到。”
看看,文人就是这么会说话。
流连花丛都能被他给说的这么忠贞真情,那些个无知少女,怕是恨不得当场就成为他的灵魂伴侣。
第四百四十六章 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6)
在徐辉州和他朋友聊天时,不远处的几个官界名媛也在讨论着他。
“那个就是徐辉州啊。
长的倒是还算不错,可惜年纪实在太大了,这都二十七八了吧。
前面还娶过个前妻。
比我同学都快要大上一轮了。
也不知道学校里那些女同学到底喜欢他哪里,就图他年纪大吗?
还是图他结过婚?
那些个酸诗谁爱看啊。
哪有率领军队的军人威武!”
王卉媛本来听学校里女同学们的夸赞声,还以为这个徐辉州是个什么样的天人之姿呢,特地跟她父亲要了张请柬过来,结果,可能是期望值太高,如今看着也就那样。
虽说不错,可远算不上惊艳。
不过诗写的不错的年轻人也就那么些,跟那群歪瓜裂枣相比,这个徐辉州的确也能勉强算不错了。
至少五官周整,面容清俊。
可如果跟更好的比。
比如与四大才子和四大美男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