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该死,我儿年纪轻轻就去了,你这个瞎眼瘸腿的老太婆。

    凭什么活到现在。

    都是你,一定都是你克的。”

    周太后的这番话,真的让乔木听得都想翻白眼,这不瞎胡说吗:

    “你这么多年是光长脾气不长脑子是吧?还是年纪大脑子萎缩了?

    是哀家离皇上近。

    还是你离皇上近。

    要克也是你克的。

    哀家都离开皇宫十九年了,要是隔那么远都能克着皇帝,那哀家所过之处,岂不是应该寸草不生?

    据哀家所知,哀家呆着的裕陵那边最近十九年可一个人都没死。

    你呆着的这皇宫当中。

    这十九年怕是没少死人。

    没有一千,八九百也该有吧。

    谁更克人,分明是显而易见的事,这锅,你可没办法甩给我啊。

    哦,我都忘了,我跟宪宗陛下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克人,那不都是有血缘关系才比较容易克吗?

    怎么想都是你比较近吧。”

    比嘴损,乔木还没输给过谁。

    三两句话这么一说,愣是把周围些没啥文化的都说的有些信了。

    有两个甚至还往后退了退。

    让自己离周太后更远了些。

    好在周太后此时气的不得了。

    气的快要发疯了。

    注意力都在乔木身上。

    要是被周太后看到,指不定就得被她穿小鞋,甚至于直接当场发落,敕夺诰命要人小命都有可能。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孝庄钱太后的不甘(13)

    “两位娘娘,能否心平气和些。

    这里是陛下灵堂。

    不是两位争吵的地方。

    慈懿太后千岁,您要吊唁就跟我来拿一炷香吧,也算是份心意。

    皇太后千岁,您也克制些。

    大庭广众之下,莫要丢了皇家颜面,到时,平白惹百姓笑话啊!”

    这个时候,普通大臣阁老,乃至于晚辈肯定是不敢出来说话的。

    因此,只能由按辈分论,比乔木她们还要高一个辈分的皇家老宗正出面,阻止她们两人继续争吵。

    再不阻止。

    皇家脸面都丢干净了。

    周太后倒是还想再说些什么。

    可乔木这时候已经不理她了。

    她已经径直上前,从刚刚说话的那位老宗正手里取过一根香,按规矩点上,并且祭奠了下朱见深。

    周太后这时候也清楚,这天下终究是朱家的天下,不是她这一个姓周的所能撼动的,再加上如今她亲自抚养长大的孙儿还未能正式继位,所以,她最终还是忍了心中的这口气,暂时不再继续针对乔木。

    即便乔木上完香,走到了她边上坐下来,她也没再继续说什么。

    当然,也没呆多久就是了。

    没一会儿,周太后就脸色很不好的走了,乔木反正也没什么事情要做,依旧还待在原地,甚至闲暇时刻还跟周围几位老诰命聊聊天。

    更是亲自下旨,让这边年纪大的都先起来,不用一直跪着啥的。

    就算乔木常年不在宫中住,但她太后的身份的确不假,下的旨意也的确是懿旨,因此,自然有用。

    即便只是件小事。

    那些个老诰命也得承她这份人情,不然就这么折腾七天下来,她们就算不死,也得去掉大半条命。

    接下来几天,乔木一直都住在皇宫当中,过程虽然少不了周太后的一些针对和暗杀,但那些事情对乔木而言都是小意思,轻轻松松就躲开避开了,到第四天,周太后的行为终于变本加厉到惹恼了乔木。

    气的乔木直接给她下了点强效泻药,差点把她给拉脱虚了,接下来好几天都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只能喝流质,这才稍微安生了一些。

    这也让乔木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待有些人是的确不能心慈手软,就算不杀了对方,那也得想办法让她忙于一些事情,或者身体差到一定程度,不然对方就算害不了自己,那瞎折腾也是怪恶心人的。

    至于她说的是谁?

    那当然就是周太后了。

    乔木虽然已经把周太后给暂时弄倒了,但是她并没打算继续在皇宫当中住下去,在明宪宗的棺椁入了皇陵,国孝结束,新帝登基以及乔木尊号更改为慈懿太皇太后后。

    她就再次打道出宫。

    回裕陵去了。

    这件事没有任何人反对,弘治帝更是生怕乔木继续在这呆着,把周太后给气死,所以那也是客客气气的把乔木给送走了,临走的时候还搭了不少皇宫内库里的好东西。

    白拿的东西谁不要?

    因此,来的时候乔木就一辆凤辇,走的时候是大车小车一大堆。

    拖的跟人家十里红妆似的。

    虽然乔木走了,但她的目的的确达到了,的确让皇宫里的众人都知道皇宫里原来还有一位太后,只是那位太后常年不住在皇宫当中罢了,而且她也顺利的拿到了太皇太后的头衔,说实话,要不是乔木担心自己不回去看一眼,周太后那边就能当她不在了,不给她太皇太后的头衔,乔木才懒得往皇宫跑呢。

    除此之外,乔木还有点意外收获,那就是她的名声在民间突然得到了一定的宣传,变得特别的好。

    这样的机会她当然不会放过。

    因此,原本只是在京城中有所流传的一些有关于明英宗与钱太后的爱情故事,很快就在乔木的操纵之下,以光速飞快传遍全国大地。

    等到第二年年底的时候。

    明英宗与钱太后的爱情故事已经被渲染的不逊色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故事了,国民度同样不逊色于相类似的故事,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在那个故事里面,周太后还是一个反派角色。

    当然了,编的时候乔木并编的那么直白,不过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至于效果有多好,回到香庙那边居住的乔木,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到慈安宫那边的周太皇太后闹着要处置那些百姓,找出话本作者了。

    那可真真是好一场……

    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大戏。

    精彩的乔木都有点想把当时的视频录下来当教科书传播出去了。

    可惜,现在没这条件。

    当然了,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直维持热度,即便古代民众的八卦娱乐热情远比后来人持久,但是相关热度也仅仅只维持了大半年时间就很快消退,被其他事情所替代。

    这种情况下,乔木并没有去刻意维持热度,更没有继续营造新的热点,而是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习惯,继续游山玩水,扩张势力,把势力从原来的大明境内逐渐的往周围其他小国,以及草原那边扩张。

    并且顺带着在一些隐蔽的地方召集壮丁,组建自己的军事势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持续到了弘治十三年。

    这一年,《问刑条例》出世。

    远在香庙的乔木第一时间就拿到了这份《问刑条例》,并且迅速看完,有些悲哀的摇头叹息起来:

    “说什么明亡于万历,明亡于嘉庆,明亡于崇祯,可实际,这份问刑条例,怕才是敲响明亡的丧钟。

    呵,难怪这弘治帝被大臣们吹嘘成千古明君,堪比仁宗皇帝,感情就是这么个明法,这么个仁义。”

    如果说,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半勋贵势力,使得朝堂文武失衡的话,那弘治帝的这份问刑条例就是将悬在文官头上的最后一把大刀彻底拿下,使得文官再无制约,使得文武彻底失衡,甚至使得武将不得不与文官合作乃至投靠。

    因为这份《问刑条例》。

    彻底废除了贪污死罪。

    彻底废除了大明律规定的,贪污超过八十贯,便是死刑的罪名。

    改成了最高也就是流放军所。

    而且这还不是结束。

    因为后面还又加了一条。

    可以花钱赎罪的条例。

    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

    至此,大明士族彻底失控。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孝庄钱太后的不甘(14)

    《问刑条例》是这么规定的。

    “凡军民诸色人役。

    及舍余审有力者,与文武官吏等、监生生员、冠带官、知印、承差、阴阳生、医生、老人、舍人。

    不分笞杖徒流杂犯死罪。

    俱令运炭砖纳料米等项赎罪。”

    什么意思呢?

    不管什么人,除了犯谋反、谋逆等少数重罪必须处死的以外,其余罪行,不分笞、杖、徒、流、死罪,全都可以通过缴纳规定数量的炭、砖、米等财物来赎罪且释放。

    这项规定是对大明律的彻底颠覆,更意味着大明将会成为有权人和有钱人的天堂,只要不造反,不杀父弑母,那随便干什么,都可以花钱赎罪,贪污腐败之类都可以。

    反正贪污来的钱绝对够赎罪。

    剩下的还能自己用。

    多划算的事。

    这么好的皇帝不推崇。

    那推崇谁?

    推崇剥皮实草的洪武帝吗?

    这些大臣又不傻。

    甭管那些个大臣文人多么推崇夸赞弘治帝好,千古明君和五百年年一出的圣人,只要熟读历史的。

    都能清楚的明白。

    明朝亡于财政缺钱。

    而财政缺钱的关键原因和转折点,就在于弘治朝,在弘治帝的英明领导下,户部尚书叶淇改革开中法,把食盐专营的好处输送给徽商利益集团,而导致了严重的边防废弛。文官们不断的进谏请求皇帝减免江南地区的钱粮,以宽民力,朱佑樘总是一再批准,可实际上,谁又不知道江南地方最富裕最有钱。

    一边是盐税受损,一边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的各方面赋税受损。

    弘治帝他再节俭又有个屁用。

    可惜,这家伙到底是个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在外被那些个文官糊弄,在内被那些个宦官糊弄,基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后来他倒是也疑惑过,为什么自己这么节俭,做了这么多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怎么大明朝的国库还这么空。

    然后大臣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