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种情况,土豪家长们也明白。

    所以为了能让儿子在学校里广结人缘,弥补一下“不学无术”的糟糕印象,他们也是乐意出点钱资助学校活动的。

    “出发了!”

    带队的孔公诚清点了一下自己负责的那一堆人,和其他博士们道别后,便朝着目标地区前进。

    他们去了位于北直隶东部的一个乡镇,那里才组建起新的农会,加上春耕一到,有不少事情需要人去办。

    正好能让初出茅庐的太学生去历练一番。

    有赖于交通的便利,以及孔公诚的催促,从京城出发到那里,也就花费了几天时间。

    刘韫仍旧和张匂在一块组队。

    毕竟他俩是同居三年的老同学了,搭配起来不用花时间去磨合。

    “这什么破地方?我这辈子就没有睡过这么硬的床板!”

    张匂骂骂咧咧的铺好了床,然后躺在上面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妈的,还有虫!”

    他觉得身上有点瘙痒,伸手往被子里一摸,抓到了只长的花里胡俏的甲虫后,立马跳下了床,吓得花容失色。

    想他一个出身富贵的地主家傻儿子,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刘韫倒是见怪不怪了。

    虽然在太学里过了几年好日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遗忘了自己农家子的出身。

    每次学校里举行各种实践活动,刘韫总是最积极肯干的那一批,不怕苦不怕累。

    “没事,这是乡里常见的小虫子,不咬人的。”

    他安抚了下张匂,让对方别激动,“夜已经深了,动静太大会吵到别人的。”

    虽然没有住到大通铺那边,有幸分配到了一个双人小隔间,但乡下条件就这么好,这里还是新建立起来的农会,就别想有什么隔音效果了。

    大家一落地就忙活了起来,现在好不容易休息上了,要是再吵吵,估计还能惹来几个气血方刚的猛男上门跟张匂交流下肉搏经验。

    于是张匂只能忍着一身鸡皮疙瘩,又把床铺拍了好几下,确定把虫子都吓跑了后,才缩到床脚处小心的睡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农会里就有人来敲门,把下乡的知识分子们叫了起来。

    有农人带着年轻学子们去领工具,预备干活。

    事情是有很多的。

    比如说最基础的耕种,还有投喂鸡鸭等家禽牲畜,甚至还要人去修房子……

    随便一件都让学子们有点承受不住。

    他们在太学里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读书的,那些实践课偶尔来个一两节,算是调剂品。

    现在却是要全天进行,习惯翻书做题的双手得跟锄头镰刀黏在一起,哪里能好受?

    但孔公诚这个带队老师都跟着一块干活去了,让学子们连发牢骚的机会都没有。

    总不能承认自己好吃懒做,还比不上五六十岁的奉圣公吧?

    但遇到问题还是要说出来的。

    “为什么不用牛来拉!”

    在拉着犁来回十多次后,张匂摁着自己磨破皮的肩膀,浑身大汗。

    “因为向朝廷借的耕牛还没有送过来,会里养的是小牛犊,没长大,还不能使唤。”旁边指导知青工作的老农顺口回道。

    作为一个才搭起来的小农会,这儿的人都是受了灾逃荒后,被朝廷集中安置来的,本就是白手起家,很多东西都是找当地官府要的贷款。

    能有些小鸡仔和牛犊发给他们,已经算是朝廷仁爱百姓,在认真做事了。

    “你也别嫌累,这爬犁可是新铁做的,破土厉害……要是用我以前的铁犁锤头,还得花更多功夫才能把地翻好呢!”

    老农唏嘘一阵,看着田翻的差不多了,就和张匂他们一块撒起了种子,嘴里还在说着,“也多亏了圣天子在位,要不然我这个老东西,哪来的机会跟你们这些读书老爷种地?”

    按照过去受灾的经验,一旦风雨不顺,田地歉收荒芜了,农民们是没有多余出路的。

    找官府请求赈济,可官府面对那么大的烂摊子,也不敢随意接手,很多官老爷是当了缩头乌龟,得过且过的。

    开仓放粮更不是小事,需要报告上级审批后才可以去做。

    而等流程走完……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

    所以在朝廷疲软无力的情况,自己又没胆子搞零元购的情况下,农民们只能去贱卖田地,从地主手里换取一些救命的粮食和铜板,先熬过荒年再说。

    而他们失去田地后,不少人也跟着把自己卖给了地主当佃户苦力,挣扎着继续活下去。

    这是很长时间里的老套路了,土地和人口也是在这样的循环里,被人不断的兼并。

    幸好朱见济弄了个农会出来。

    幸好朱见济有能力把农会强制性的推行到地方上去。

    资源被集中在一起,对抗天灾的能力就提高了。

    政治上面也在不停的改革,提高官员执政能力,把水利修建和百姓生活情况当做了考核升迁的一大前提,逼着官员去做实事。

    以老农的说法,他本是山东那边的流民,被迁移到这里没多久,官府就宣布“以工代赈”,雇佣青壮男女去做事情,老幼则是有免费发放的粥水饱肚。

    这让逃荒中的人活下来了不少,也没出现往年饿到吃土的例子。

    “这些房子跟田,都是那时候弄出来的……你能想象,官府掏钱让我们干活,搞来搞去,做出来的都归了我们?他们是给我们送钱啊!”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到了现在,老农提到几个月前的情况,还是觉得有点梦幻。

    “可我看这里的事物都井井有条,不像是灾后匆忙建的啊?”

    把田地收拾好了,刘韫和老农蹲在田埂上喝水,好奇的问了一句。

    “那是因为有工科院和农科院的先生们下来过了啊!”老农咕咚干了两大碗清水,咧嘴一笑。

    要不是提前见过了那些人,以此时读书人和泥腿子的巨大差距,老农面对着太学生们,态度哪里会有如此轻松自在?

    早就畏缩着求他们别动手,自己把活都包了。

    “工农……科院?他们也下乡?”

    刘韫听到这里,惊讶了。

    在目前北京城的顶层教育圈子里,太学排第一是肯定的,毕竟它的规模和人数都是首屈一指。

    但工科院因为受到皇帝格外的重视,甚至让帝王自掏腰包给人当奖金补贴,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之后,原本的皇庄也在建立十年后得到改组,由当中经验丰富且参与过培育优良稻麦种子的农学专家牵头,成立了“农科院”。

    这个新机构一经组建,朱见济就下旨邀请全国各地的种田好手前去交流,自己还亲自坐镇,那场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有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农本思想”加持,使得农科院一挂牌营业,就有和两个老前辈三分天下的趋势。

    虽然论起人数,工农院加起来都不及太学,但人家知识体系本就不同,也没有走后门进去的,所以在教学质量上,的确让太学生们产生了一点竞争压力。

    皇帝去这两个地方的频率,比来太学多多了呢!

    我要做明世祖

 第245章 太学生下乡日志(2)

    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但作为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生产力”对于现实里的很多人来说,都是无法直接看到的,顶多在用到一种新工具的时候,会恍然发觉“这玩意儿真好用”,而不会深刻理解到其作用。

    能够承载“生产力”的,是工业和农业。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吃饭和使用工具,所以工农,是发展的基础。

    至于以太学为代表的,授人诗书礼义等等知识的教育行业,却要在更上面一点,属于发展的第二序列。

    所以就算有臣子腹诽不已,觉得皇帝过于关注工匠农夫,朱见济也没搭理对方,仍旧我行我素,向着工科院和农科院倾斜了大量的资源。

    现在不着急打仗了,不安心发展生产咋办?

    而在大明朝前所未有的君主集权之下,朱见济的个人倾向是可以影响很多事情的。

    不管是不是企图讨好领导走捷径,这几年里加入工农两院的人的确不少,也弄出来了一些成果和人才。

    不过虽然有了皇帝的鼎力支持,两院的师生们也难免混的灰头土脸。

    因为他们的实践课太多了。

    如果说太学是以文化科目为主,偶尔动手实验调剂一下,那两院就是完全相反。

    即便朱见济用后发优势,把后世的初中基础科学内容搬运到了大明朝,可那也只有理论。

    什么材料、验证,都需要两院师生自己动手去解决,做实验的条件还需要他们去努力创造。

    一些像显微镜和铜铁氧化物的玩意儿还能折腾出来,但再想往元素周期表上摸索就难了。

    毕竟老朱家还没繁衍到后面的世代。

    理论学的再好,没有实际的东西,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所以到现在为止,两院师生还处在“半工半读”状态,一边辛苦吸收朱见济给他们编撰出来的教材,一边抠着头皮在身边寻找和教材内容相对应的东西。

    而在他们眼里,几乎“无所不能”的皇帝陛下,进了实验室里,也就是个用嘴去吹酒精灯的水平。

    每次朱见济去两院查阅近期的科研成果,也就是靠着帝王威严和后世的眼界在装逼罢了。

    遇到好奇宝宝提问题,向着皇帝祈祷答案,朱见济也只能一挥手,让其自己努力,或者挪用后世的理论敷衍而过。

    他马上,就要被压榨的一滴都没有了。

    再者工农嘛,本就是要扎根基层的。

    在两院正式挂牌开学前,朱见济就指派过他们频繁下地方指导工作,教人种地,建工厂。

    农会能够顺利推广下去,少不了这些人的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