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册子,指导他们种地。
宦官哪里会种田?!
老农夫们差点暴露本性,操上一口土话就要问候在座各位的先人。
但是看着坐在高位的太子,看看周边的侍卫和自己面前摆着的肉菜,老农夫们又平静了。
起码太子爷说到做到,真的请他们吃了好饭好菜。
如果接下来真的能保他们衣食无忧,那给宦官们当声控工具人,每天定时定点的干活也没什么。
而那什么农庄也被农人们很快接受,不就是互帮互助吗?
作为一个农民,家里遇到难事,不就是找街坊邻里帮忙吗?
反正耕牛和锄头这种东西,东宫都会为他们购置。
只要太子爷真的是为了他们好。
大口吃着只有过年才能出现在桌子上的肥肉,农人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而他们渴求着的肥肉,放在宫里却是不配端上皇家桌子上的,充满了骚腥气的贱肉。
于是朱见济决定,皇庄稳定下来后,还要把养殖业弄出来。
人不吃肉怎么行?!
西方的某位国王都敢放出豪言壮语,让他的子民每个星期锅里都能出现一只鸡,朱见济作为日后的大明天子,怎么就不敢让中华的亿万百姓每个星期……
吃上两个鸡蛋呢?!
随后,朱见济又问了下农人们平日的生活问题,还有春耕所需,才转去其他地方查收。
“这些良田用来耕种,这些地方给孤腾出来,用来给那些匠户住。”
面对着绘制出来的皇庄面积,朱见济在上面划了几下,设计好了将皇庄的具体布局。
除了农业,制造业也是需要的,也此朱见济又特意找了景泰帝一趟,请求他把朝廷里有本事的匠人调动一批给自己。
老朱同志制订的户籍制度到现在虽然有所崩坏,但总还有一大部分得以维持,所以在百年家传的手艺磨练中,培养出了不少厉害的工匠。
比如在造船技术上远超西方数百年,并且体型巨大的郑和宝船,就是这些匠人的智慧结晶。
而现在距离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才过去二十来年,还有很多参与过宝船制作的匠人活在世上。
朱见济打算把这些人才都找过来,也许重新打造宝船的机会还没到,但是以他们的手艺,制作一些其他的东西还是足够的。
而且那些人也的确上了年纪,朱见济感念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放他们在皇庄养老,专心做研究和培养下一代手艺人,也是可以的。
大明的未来必然是浩瀚大海,所以造船的手艺绝对不能落下。
而当朱见济把这个想法告诉马冲的时候,后者只是红了眼眶,对着太子连连“谢恩”。
马冲虽然和三宝太监差了辈分,但好歹是名义上的爷孙,他对爷爷当年的辉煌还是向往的。
这是属于他们这一脉的荣光。
更何况朱见济在谈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直接断言后世评价中,郑和绝对会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马冲感动的眼泪汪汪,口不得言。
作为一名胯下缺了二两肉的残疾人士,宦官们是做梦都想得到别人尊重认可的。
但在封建的道德观念里,宦官既然挨了一刀,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两个大原则,他们便不配称之为人了。
而面对身体残疾人格受辱的情况,很多宦官也就发展成为心理变态。
不少人触碰到权力之后,就疯狂的贪污和弄权,进一步破坏了内廷宦官的名声。
马冲这等老实人,是缺二两集团中的罕见存在。
所以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还是来自皇太子的肯定,马冲恨不得学话本里的“士为知己者死”,替皇太子抛头颅洒热血。
“这是孤制订下来的小目标,等那些匠户都过来了,你就把这它张贴出去告诉他们,完成了这上面的任何一个任务,孤重重有赏!”朱见济从怀里摸出张小纸条递给马冲。
像水泥配方等吸金利器,纸条上自然没有罗列。
在这上面写着的,只是像“四轮马车”“飞梭”等可以被人自行摸索出来的小东西。
朱见济打算从一些小方面,慢慢的改变大明。
像四轮马车这种东西普及起来,可以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也可以促进达官贵人们坐马车,而不是浪费人力资源,找人给自己抬轿子以显示身份——
虽然古代社会因为人口增长,也逃不过各种内卷,但人还是属于上等劳动力的,只用来给贵人们当公交车,实在是浪费。
“遵命!”
马冲小心的收好这张纸条,只等过两天被征调的匠户们到了,就把这个惊喜给他们。
检阅皇庄这件事,持续了好几天。
朱见济很详细的踩点问话,基本确定下了皇庄之后的发展方向。
等到匠户们到来之后,像对待农人们一样,以太子的身份跟他们吃了顿饭,把对方感动的泪流满面,收揽了一波又一波的民心。
起码皇庄里的人对小太子的印象,是个宽仁爱民的,而且出手大方,承包了庄里佃户匠户们的衣食。
这样的待遇,足以让这些从未被人看重过的底层平民为朱见济努力工作了。
就是不知道小太子为什么有这么多想法,这个想弄那个想要的。
不过没关系,只要钱到位,他们能给朱见济再造个紫禁城出来!
而等到朱见济终于放下心,回到咸阳宫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召开自己的保安大队,对他们的武力值和精气神进行检查。
第三十三章 太子调教东宫六率
作为景泰帝为儿子准备的精锐中的精锐,东宫安保成员肯定是这个时代合格的勇士。
但当朱见济尝试着让他们排成方队,没事齐步走两步的时候,这些人就社会性死亡了。
因为里面竟然有不少手脚不协调和左右不分的。
朱见济前世好歹是个大学生,是经历过高中大学两次军训的新时代人才。
他怎么能够允许大明正规军连个齐步走都弄不来?
虽然有些人评价军训的程度是在逗小孩玩,但对比起旧时代的军队素质,像大学那种只接受过半个月军训的人拉出去,只是看个气势,就能把“强军”的架子撑起来了——
清末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厉不厉害?
在甲午战争中,对上半德式的日本军队同样一触即碎。
这是两个时代的不同。
甚至于在现代国与国之间,朱见济前世经历的军训,搁在其他国家嘴里,就是在训练民兵。
古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差别,就像大明的读书人和现代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一样大。
朱见济在互联网上深耕多年,坚信连排队都排不好的人是不配组建强军的,连左手右手都分不清的人更是不配为自己服务的。
于是小太子盯着自己的三百猛男保安,面色深沉。
朱仪在旁边看的焦虑,生怕太子殿下觉得哪里不好,然后怪罪才执掌六率不到十天的自己。
其实他一上任就在努力工作了,但这么短的时间,是训练不出效果的。
而且朱仪也没想到,太子殿下会把人召集过来列队指挥左转右转。
这是皇家隐藏的练兵之法吗?
从来没有听说过!
“你们不行,”将六率整体检阅了一遍后,朱见济失望的摇头,很严肃的告诉这三百人,“很不行!”
“我等自是军营里出来的,也算身经数战,太子殿下怎么觉得我等不行?”
“就是,要只是听人指指点点,当个提线木偶转东转西,谁不会做?总不能因为我们没及时反应,太子就能一句话否定我们的功劳吧?”
三百人里面自然也有敢于直言的勇士,对于朱见济的嫌弃表示出了十分的愤怒。
他们从来没有经受过这样细致刻板的训练,自然也瞧不起这种枯燥乏味的行动。
“你们几个,既然有自己的话要说,那就站出来!”
朱见济闻言,只是面无表情的让有疑问的人出来走两步。
于是从人群里面,走出来了四个人。
按照朱见济的划分,东宫六率的三百人里,除去朱仪这个总率长,又分五十人为一率,什么卫率、清道率、监门率,都组建了起来。
而在每率之下,又将十人分成一队,设立队长,于右臂上方绑金丝,腰系红带,用以区别。
而站出来的这四个,都是小队长。
朱见济明白他们为何不满——
能够被挑选到东宫,证明他们的确有些本事。
而朱见济此前了解过,他手底下的三十个小队长中,很多都是出身平民的。
能从底层爬到如今地位,除了锻炼出他们的实力,也增长了他们的傲气。
小太子第一次检阅他们就满是嫌弃,直接让这些人逆反了。
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朱见济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只见小太子双手扶腰,扣住玉带,神色冷漠的看着他们,问道,“此处是东宫!”
“尔等为东宫之臣,孤为东宫之主。”
“在这里,孤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必让尔等辩论!”
“出列者先做一百个伏地俯卧,之后再由总率长朱仪定夺!”
站出来的那四个更显得气急,但高大威武的朱仪向前一站,虎目一瞪,“还不快尊太子敕令!”
这些天下来,这些率卫还是很尊重朱仪这位长官的,不仅因为他是名将之后,而且以身作则,做的训练都比手下人多出一倍。
于是那四人纠结一阵,最后还是强忍着委屈,按照朱见济的要求做起了俯卧撑。
起初还觉得小太子这样的吩咐是羞辱人,俯卧撑没什么难度,结果四人做到五十来个就受不了,粗喘手抖,大汗淋漓。
“要你们队列整齐不行,要你们伏地起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