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只能笑而不语。
然后继续让皇帝享受以奶洗面的快乐。
“春官好好读书,以后为父把那个王云找过来给你做伴读,看看谁的学问厉害!”
皇帝转头对着儿子说道。
朱佑栎对自己出生不久的小表弟也颇为好奇,点头应是。
“要,我也要!”
旁边两手都抓着小点心的朱佑桂蹬着腿,虽然听不明白父母大哥的对话,但应话是很积极的。
“不行,这是我的伴读!”
朱佑栎严肃的告诉弟弟,“不能跟哥哥抢东西。”
朱佑桂委屈的哼哼唧唧,像个小猪崽子一样。
朱见济在旁边轻轻咳嗽一声。
小太子就缓和了脸色,给弟弟递过去一块鸡蛋糕,并且对他说道,“给你吃蛋糕,乖乖听哥哥的话。”
朱佑桂见了吃的就挪不开眼睛,当即奶着声音说了声好,“哥哥,好!”
什么伴读?
那能吃吗?
肯定没有蛋糕香香!
果然大哥拿了不好的,把好吃的就给自己了。
哥哥是个只比阿娘差了一点的好人!
难怪爹娘总是说让他听哥哥的话。
朱佑栎见弟弟吃的满嘴都是,一边嫌弃,又一边忍不住给他擦嘴巴。
读书上学之后,小太子懂事的很快,对抢了父母注意力的小弟弟倒是消退了嫉妒之心,也知道当一个哥哥需要注意什么。
而朱佑桂打小活泼,成天傻乐,卖萌打滚信手拈来,挺讨人喜欢的。
朱佑栎面上不显露,但的确也被他弟弟吸引了目光。
毕竟怎么玩都难哭,即便哭了也能拿食物迅速哄好的小孩可太少见了。
皇帝皇后看着这“兄友弟恭”的一幕,只觉得以后的日子可以放松一点了。
只要继续维护好兄弟之间的感情,他们担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第368章 乾圣十六年
时间转眼就到了乾圣十六年。
毕竟在一切走上正轨后,也没有多少可以讲述的了。
只要朱见济自己不调转国家方向,保证大明朝在既定方向上继续走下去,就没什么问题了。
华夏自己不封闭,并且开拓进取,那么还有什么文明敢跟它比划比划?
就靠泰西诸国?
那可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通过东方帝国开辟出来的新航路,和大明朝进行稳定持久的贸易后,正处于文艺复兴阶段的西欧也兴起了一股“东方热潮”,疯狂的吹捧起了大明。
一者,是华夏文化本来就早熟先进,比起泰西不知道文明了多少倍,翻译过去的只言片语,都能凭借其中智慧,而折服大量的西方学者。
正常人对比自己厉害的东西,总是会产生一种向往、渴望和畏惧之情的。
种种感情杂糅在一起,不让那些学者不疯狂也不可能。
二者,继马可波罗之后,西方对于东方财富的追捧本来就很疯狂,要不然奥斯曼一把东西传统商路打断,他们怎么会急得跳脚?
乃至于原历史上的西方大航海,本就是出于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目的。
现在东方的珍贵瓷器、丝绸流入泰西,成为了名流贵族之前争相抢夺的奢侈品,自然引起了
上下一起追捧起了东方商品,让大明朝不在西欧出名也难。
第三,则是出于政治需要。
西方教会正在面临王权的挑战,而后者为了强化手中的权力,自然需要新的说法理论来使其行为“正统化”。
总得找一些说得过去的理由,让教会难以对自己指指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古以来就强调中央集权和君主统治的东方帝国,在西欧那些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国王的心中,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国度!
这世上真的有让君主统治一切,而且还能让神明俯首的国家存在吗?
那些从东方流入的古老典籍,又书写着何等让人心动的话语……
所以不管是为了打压教会,还是强化王权,强调国家主体意识,像法王那样的统治者,都是要求国内加深对东方典籍研究的。
甚至为了促进这一过程,国王自己还直接圈养了一批学者,专门来学习《韩非子》《商君书》这样的华夏书籍,还为一些敢于发表对抗教会言论的学者提供庇护支援。
不求建立起跟东方帝国一样,君主即是国家的制度,但总要把国内大大小小的庄园领主给制服,把凌驾于国王头上的教会给摁住。
于是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下,大明朝的东西就在泰西流行了起来。
虽然走南非那条商贸路线的人带回来消息,西方人因为贴着炎洲走久了,强盗习性一上头,已经在乾圣十一年的时候,对炎洲西部的一个名为“加纳”的小国,并且对大明占有主要的商路港口南非表达了不满,有意夺取南非的主导权……
但除了后者,朱见济并不在意欧洲人对黑叔叔们的奸淫掳掠。
因为西方人的天性就是强盗,不让他们去侵犯别人,简直就是活在梦里。
而加纳这个国家,跟东非那边的也不一样。
东非那边的人在郑和时期就跟大明朝建立了友好联系,后面把这联系重新连上,他们也没有忘记当年的外乡人,并且接受大明使者的建议,加入了朝贡体系。
同样用一些丝绸和瓷器,换回来不少的珍贵野兽和黄金。
但等大明船队走到加纳的时候,后者自认为自己是炎洲大陆上的古老国家,虽然也是一身黑皮,可跟东边的穷亲戚到底不一样。
不止社会文明发达一点,就连国内本就存在着不少黄金矿产,当初其国王去东北边的埃及、阿拉伯进行交流之时,可是一边走一边撒钱炫富的。
所以加纳充满自信的拒绝了向明朝称臣的事情。
对此,明朝也不觉得有所冒犯。
加纳就在泰西附近,跟大明隔着天涯海角,如果它加入了朝贡体系,以后遇到问题了,大明朝能做到及时支援吗?
要是没能搞定对方的问题,大明朝的声威岂不是要传到西方,削弱自己头上的光环?
要知道,目前维护好炎洲角的建设,对于大明的水师来说已经很吃力了。
如果不是因为炎洲角是东西方航路的重要关口,本地还有矿产,每年都能入账不少,大明朝内部总免不了有人嚷嚷放弃那地方——
当年辽东可还跟着中原挨着边呢,都有人提议放弃那块寒冷偏远之地,何况炎洲?
所以当加纳迎来西方入侵之时,大明朝除了给予道德谴责和抨击西方的人权问题,并没有采取其他的措施。
即便有心,也是无力的。
由此,在西方的流行语里面,仍旧出现了“黄金海岸”这样的话。
当然了,西方的生产力就那么点,贵族还那么讲究排场,抢来的钱再多,最后也会流入大明境内,反而还让大明朝少了几分恶名。
这也挺好的。
“人说三十而立,朕现在做的功业,也不知道当不当得起这个‘立’字。”
在刚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的当天晚上,朱见济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须发,忽然跟老婆感叹道。
王氏才把三儿子哄着睡了觉,又要哄丈夫,不由得一阵好笑,“怎么说这话?”
“现在太平盛世,人人称颂你呢,怎么还在担忧这个?”
“只是觉得自己还有些东西得去做啊。”
朱见济把这几年留的漂亮胡子梳好,跟王氏躺上了床。
他还有心心念念的一条鞭法和新纸钞没有弄出来呢。
只是一条鞭法,收的是银钱,朱见济需要等待民间流行的银子够多了,才能执行。
纸钞也是同理。
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作为基础,轻飘飘的几张纸,是很难获得别人认可的。
而且乾圣朝的一条鞭法,还得包含后世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又是一个大动作,在国家没有改革变法的迫切需求之时,可以慢慢准备。
现在,朱见济觉得他已经准备好了。
大明朝也已经准备好了。
根据皇家银行的汇报,自打新钱币发行之后,有了朝廷信誉背书,加上钱币质量的确超过此前历代,使得乾圣通宝的流通程度迅速提高。
而日本、吕宋那边,银山金矿被开采,没有外来力量可以阻止明朝把这些亮闪闪的宝贝运回国内,自然增加了大明朝本土的金银储量。
矿石被熔炼成通宝,进入市场流通之中,随后转入很多人手里。
即便华夏“囤钱囤粮”的习惯仍旧存在,但随着国内商业的发达,被使用着的钱是不少的。
这便为朱见济把原来的计划稳步执行,做好了铺垫。
第369章 历史的必然性
“春官知道为父为什么会搞这东西吗?”
在对外宣布要推行一条鞭法,把大明朝各种复杂税收整合到一起来,然后全都以银钱收取,并且“摊丁入亩”,把收取田税的根据来源定在田亩之上,只按照田地大小收税,相当于解放了部分农民生产力后,朱见济没有在乎外面的纷纷扰扰,只是好奇的问朱佑栎。
眼下,朱佑栎已经七岁了,如果算虚岁,还得多加一年,加上人天生聪颖,启蒙又早,并不能再把他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来对待。
所以朱见济也时不时的那一些政务过来跟儿子做游戏,把复杂的事情一点点的掰开了跟儿子解释清楚,让他尽量理解,然后得出自己看法。
说得好了,朱见济自然是不会吝啬表扬的。
朱佑栎的老师们基本都是内阁大臣,作为帝国继承人,商辂他们偶尔也会跟小太子提一下关于自己对政务的看法,其中目的除了开拓太子眼界,培养出合格的未来帝王,自然也少不得用自己态度去影响储君。
但就事论事,他们这么做,还有朱见济在其满五岁后,每次出宫基本都会带着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