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为了给太上皇分担压力,也宣布要勤俭修身了呢!”
在朱见济的建议下,景泰帝对外宣布,“虽然很有可能是太上皇不思己过引起的种种祸端,但自己是他的好兄弟,更是当今天子,必须要为之分担一些责任。”
于是皇帝亲自下旨,说自己今年内绝不大兴土木,同时减少去后宫的次数修身养性,释放宫女等等,以为表率。
再配上朱见济在民间的口舌们一宣传,大家都感叹起了“当今圣上真是个好皇帝”。
朱祁镇苦苦挣扎不得出路,最后终于放弃的取下腰间的玉带,对着阮伯山狠狠扔去。
“十余载天子,竟连个清白名声都保不住吗?!”
“他朱祁钰要当皇帝便让他当,只恨我当初识人不明,把他当成了亲亲手足!”
朱祁镇放完狠话,眼眶通红的转过身,落魄的走入内室,静静等待即将到来的一切。
阮伯山受了一掷,看了一眼仍旧流泪胆怯的两位太上皇后妃,叹了一声便走了。
五天后的黄道吉日,定址在昌平县的英烈祠开工。
昌平县不但在京城附近,也是太宗皇帝选定的皇陵所在,迁都以来的三位先帝,都沉眠于此。
在这里兴建英烈祠,不仅有利于直隶周边的百姓祭拜,也有利于那些英烈们据此望远,眺望自己曾追随过的君王。
朱见济在英烈祠动土的那一天出行,站在马车上看着不远处热火朝天的地方。
也有不少百姓凑在附近张望。
“君臣生前相得,死后相望,应该会传成一段佳话吧?”
“那是自然,而且英烈祠中还有偏殿,以祭奠那些普通将士……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旁边骑着马的徐永宁说道,“殿下只要用这等心思来执政,哪里用得着担心后世之名?”
没看见那些在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家人都聚在那边感动到哭泣吗?
“你想的比我还远,只怕以后是我来担心你的身后名了。”
徐永宁可比朱见济好了好几岁呢!
这家伙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后世史书指不定就要说他脑子有问题了。
相处久了,朱见济都懒得在小伙伴面前摆太子的架子了。
他退回马车内,对着探头出窗看外面的张懋和柳承庆说道,“好了,去皇庄那边吧,说了带你们出来看看我地盘的!”
成员尊贵到让人惊讶的马车队伍缓缓调头,去了已经差不多建好的皇庄。
因为这处庄子属于皇太子,所以为了区别其他皇庄,就将之称为“咸阳庄”。
经历了快两个月的建设,咸阳庄此时已经大变模样。
先前权贵们侵占了这块地方,心知距离京城不远,难免有天会被更厉害的贵人征用,因此根本没用多少心思,只要佃户们准备交租就好。
但朱见济在这里是有梦想的,他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样搞摸鱼式管理。
他安排在这里的管庄宦官都要进行严格挑选,用不着太机灵,但一定要踏实诚恳,每个月还要掌握了算账技能的马冲来两次,检查各种事务。
被搬到这边的农人和匠户们原本也以为自己只是换了个贵人打工,没想到太子在昌平县画了个圈,直接带他们走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春天。
只可惜北方很少有人种水稻。
因为赶时间,所以朱见济首先着人设立了一批房屋,如果佃户中有成家的,就独自一间小屋,没有成家的其他人就住大通铺,让他们可以早点进入工作状态。
对于佃户们而言,睡的是不是通铺并非问题,因为小太子给他们的住宿标准是每人发了被褥和配对的杂物柜,房间也宽敞明亮,不比小户差。
吃饭可以去食堂,隔壁有澡房,只是多了些室友而已。
而且朱见济考虑到小冰河期已经到来,给他们都盘了炕,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窝在炕上,心里都是暖的。
更何况朱见济还许诺,只要他们做工努力,一年之后都会为他们发放“员工房”,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成家,也可以单独住房。
除此之外,只要完成了每个月的“全勤”,还会有工资发下,即便数量不多,但这是佃户的纯收入了。
对比寻常人家的支出花费,这笔钱积攒起来也是可观的。
而朱见济对佃户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听话——
每天几点几时干活,要怎么做,都要按着计划来。
在朱见济发下的农业指导小册子里,有很多让佃户弄不懂的东西,而且指点他们的还是胯下少了东西的宦官。
不过有了以上的福利,只要朱见济继续包吃包住,佃户们就坚决的跟着他走!
就算哪天小册子上说要他们去拔苗助长,佃户们也是可以干的。
匠户那边也是一样,只是多了个“研发奖励”。
只要做出小太子想要的东西,朱见济不但会帮他们脱籍发钱,甚至还有可能安排他们当官!
这是匠户们想也不敢想的奖励!
于是他们发奋图强,立志要为儿孙后代挣一个光明的未来,为自己挣一个远大前程。
朱见济带着徐永宁他们来到皇庄的时候,正好见到打工人热血澎湃的一幕。
农人在一大片整齐的田地上春耕种,旁边有瞪大眼睛的宦官盯着不让人偷懒,抓住了就扣他工分,连带那人所在的小生产队都要跟着受罚。
马冲已经提前一步赶过来组织人手迎接太子。
在朱见济的吩咐下,他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布太子殿下驾到的好消息,以免降低皇庄的工作效率。
毕竟打工人每付出一份汗水,老板就能多买一辆新车。
只见马冲小跑着过来,在遇到道路上的小土块时还有明显的跨栏动作,显露出他激动的心情。
而在马冲身后,管庄宦官跟其他被朱见济安排来的宫人,都步调一致的跟随着马公公。
第四十七章 太子拥有了四轮马车
“这场面有点意思啊。”
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徐永宁感叹着。
张懋和柳承庆还是在哇,已然是养成了习惯。
“殿下!”
“您之前吩咐下来的东西,有人做出来了!”
朱见济接见了他忠实的土狗,而等他听完话,算是明白马冲为何喜悦了。
他高兴的让马冲细细道来。
原来就在两天前,已经有匠人研究出了四轮马车——
那是一位参与过郑和宝船制作的匠户,被朱见济调来皇庄后,没有忍住太子殿下开出的高额悬赏,正好孙子病了也需要钱,干脆将研究专业从海上转移到了陆地。
好在人老手艺高,四轮马车的转向技术也并不是太难,以中世纪西方人的死脑筋都能弄出来,放在东方古国的老牌工匠身上,更是“俺寻思”一下就行了。
以前没有四轮马车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二轮车,出行方式更有坐轿子这种装逼利器,马车有没有多几个轮子,对于乘客而言并不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在朱见济把这玩意拿来鼓励开发,一个来月就被人摸索出来了,而且在老匠人的手下,四轮马车的制造技术直接奔着“成熟”而去。
而马冲之所以说“两天”,那是因为经历了多次技术调整后,在那一天终于造出来了一辆完整版的四轮马车。
马冲试着坐过,感觉是配得上皇太子的。
“是吗?带孤去看看!”
朱见济让马冲开道,一行人熙攘着来到匠户们住着的“研发院”——这是朱见济特意开辟出来给技术人员住的地方,基本按着园林布置。
在大院门前,一辆精致的马车正停在那里,四个轮子的配置让车厢比起朱见济过来时坐的那辆还大上不少。
小太子喜新忘旧,当即让马冲给自己安排踩脚凳,带着小伙伴都钻了进去,指使着旁边一个小宦官来驾车。
体重都很敦实的五人并没有给拉车的大马造成多大负担,在宦官挥动的鞭子下,很轻松的拖着马车动了起来。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徐永宁坐在车厢里面东摸西摸,最后一撇嘴说道,“殿下你还给做这玩意儿的发百两银子?”
钱多了没地方花给自己嘛!
徐永宁前几天刚因为乱说话被他管家的老娘扣了零花钱。
“你懂什么?我给你的小本子看完了吗?”
朱见济不客气的让徐永宁一边去,然后问“哇派”左护法柳承庆,让他想想看四轮马车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柳承庆努力思考了一番。
“按照殿下秘籍上面【力学】的部分,有了四个轮子,马受的负担小了,同样的力气,它可以拉更多的东西。”
“以后运输粮草就方便多了!”
“的确如此!”朱见济含笑肯定了柳承庆的回答。
毕竟马车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交通运输。
不仅仅是运输粮草,还能运人运物。
马匹放在中原还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资源了。
朱见济作为大明未来的掌控者,自然需要物尽其用,能多压榨就多压榨。
等以后发展起来,道路设施弄好了,马拉公交也可以安排上了。
当然,除却连畜牲都不放过之外,朱见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诱导偏重于实用制造的大明匠人调转方向,走上研究发明这条路。
他并不介意在转型初期,匠人们弄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掏钱,只要他们习惯了思考新事物,探究其中原理,那就是绝对的收获。
比如说这次的四轮马车,那个制造它的匠户还顺便强化了“减震”能力,让朱见济坐着马车转了几圈都没有感觉到多颠簸。
于是朱见济下了车以后,就让马冲将那位匠人带过来,同时召集其他人聚集于院中的大空地上,他要当众嘉奖发明者。
不久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