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刑部尚书俞士悦脸色不愉。
只有兵部尚书于谦是最安静的,他动都没动。
因为研究燧发枪有功,从而获得再次调任,成为兵部另一位管事尚书,为年纪大了的于谦大爷分担工作的李贤整理了一下衣冠,捧着笏板站出来了。
“臣附议王竑、薛希琏二位御史之言!”
李贤的话,让某些踌躇中的官员松了一口气。
虽然上次他为了站队皇帝那边,义正言辞的给了太上皇一记背刺,让不少人都觉得惊诧,乃至于他在不久后从实权清贵的吏部调任去工部,都让同僚们暗自偷笑——
因为不知道燧发枪的事,所以他们还当李贤舔得太急切,适得其反了。
但在两个月前,由于于谦年老称病,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自己派一个帮手时,李贤被提拔成了兵部尚书,便让很多人看明白了,李贤这是真的“简在帝心”。
毕竟在兵部另一位尚书仪铭于今年去世后,有不少官员为了更进一步,都在拉拢帮手,想要给占了那个萝卜坑。
听说内阁的江渊都在走关系,结果高谷不理他,本应该是狗友的陈循却因为得到了太子那边的意思,也没有给他开后门。
在李贤被提名前,大家都在观望谁能成为兵部新的主事者。
谁让于谦和景泰朝的很多名臣一样,都有年纪大这一特点。
景泰六年,他已经五十七岁了。
常年清苦劳累的生活是注定了他不能长命百岁,子嗣就一个女儿,女婿朱骧性格跟岳父一模一样,目前而言,没有人能够继承于谦在政治上的遗产。
谁想最大程度的接过于谦手里的权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他坐一把椅子。
只要能够跟于谦混成好搭档,那皇帝也会欣赏你。
所以大家都很嫉妒李贤能变成黑马跑出来把萝卜给叼走了。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任命,朝臣基本都能猜到,他代表了谁的意思。
“臣,附议!”
“数代衍圣公皆深受皇恩,甚至世人都视曲阜为孔家封地,结果却有人不思恩德,反去祸害我朝百姓,岂能容忍?”
又有六科言官站出来,满腔热血的发言。
这对于摇摆派的官员来说是个借驴下坡的好机会,纷纷出声附和。
要说维护孔圣人,那是必须的。
可孔家做的各种丑事都放在台面上,六部长官在皇帝生气到不想说话后的种种表现,显然早就有了如何处理的定论。
所以孔彦缙一定是保不住的。
但,孔彦缙是衍圣公,衍圣公却不一定得是孔彦缙!
这么多代传承,衍圣公里面有坏人是肯定的,可只要皇帝仍旧礼遇孔圣后代,不废掉这个爵位,那士大夫们可以退而求其次,换个人当衍圣公。
只有寥寥几个在为孔家说话,用的还是一些蒙骗傻子的理由,比如“圣人后代怎么可能这样,必然是有小人诬陷,或者被带坏了!”
“这一任的衍圣公已经五十有四,谁能带坏他!”
李贤冷哼一声,眼神不屑。
难不成奏疏上提到的“被害民女”,还是幕后凶手,馋孔彦缙的身子?
那无脑维护偶像的官员被李贤批的哑口无言,最后跪倒在地流泪磕头,不停复读着“圣人千万不可受辱”的话。
景泰帝更加气恼,命人把他拖出去廷杖五十,其余处理学太子的办法,既然这人脑子都没了,那自己就帮忙把他名声也搞没!
朱见济对此,竟然感到了几分满意。
他本来以为,朝廷中的衍圣公死忠粉会有很多,谁知道最后只有几个站了出来。
想来大明朝识时务的俊杰还是有很多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推行了快一年的考成法,提前把这种“圣人门徒”给清理了出去。
朝议过后,皇帝下旨,通过了王竑薛希琏的“按律法办”提议,然后又钦点定国公和靖远伯王骥为特使,前往曲阜辅助这件事。
王薛二人到底还是在文官体系内,做了这种事,难免坏名声。
朱见济是个好领导,让勋贵派过去给两人分担点压力。
再说这事是徐二哈搞出来的,怎么可能到事了阶段,还让他继续潜水?
我要做明世祖
第122章 王骥来到了孔府
徐永宁接到圣旨后,喜出望外,当即搂着姐妹花表示,他要带着二人光明正大的前往孔府,然后问责孔彦缙,替美人报仇!
两位美少女自然是感激涕零,只遗憾自己是带孝之身,不能为小公爷当牛做马,实在可惜。
不过徐永宁身上的豪侠之气也让她们觉得安心,不认为等自己守孝完毕后,小公爷就会抛弃她们。
“不过朝廷怎么会派王骥这个老家伙过来?难不成是想以毒攻毒?”
在美人那里露脸显摆了一下,徐永宁回头就对着前来恭贺他的梁白开皱起了眉。
后者是地方上的小二代,不懂京城贵人的各种黑料,见到徐永宁一脸厌恶,便好奇问了一句,“靖远伯怎么了?”
难不成这老头子管教过徐永宁,让哈里哈气的小公爷怀恨在心?
谁知徐永宁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对着梁白开摇头叹气,“此事便不为外人所知了!”
作为一名性格跳脱的勋贵,徐永宁打小还是很关注朝廷武力动向的。
在正统年间,南疆地区时常有叛乱发生,去年被送到京城斩首的思机发便是其中一个叛乱的头目。
而在平叛过程中,自然会涌现出不少名将,比如方瑛,比如……王骥。
这位在后世与王越、王阳明并称为“三王”的老爷子是个猛人,本来任职是文官的,却在南方工作期间,硬生生靠着镇压叛乱的军功封了爵位。
属于大明朝武德充沛的代表性人物。
按理来说,这样的传奇经历,徐永宁对这个王老头应该是非常欣赏的,但也许是因为过于有“自知之明”,让本来就有些自命不凡的王骥更加飘荡,从而败坏了人品和名声。
比如说正统年间王骥三征麓川,声势浩大,如果能够取得大的战果,那大家还能接受。
可这人是把握住了王振想要“扩大自身名望”的途径,从而力主征伐麓川的,结果还没抓到造反的思机发父子。
征战途中,劳民伤财,根据当时会川卫训导詹英的怒而呈辞,控诉了王骥在此过程里“不体上心,惟纵己欲,行李二三百扛,动役五六百人,将带彩币等物,密散都司等官,以邀厚利。”
除此之外,敢说真话又不怕死的詹英还指出,王骥违背太祖规矩,擅自阉割幼童,说着是要送到宫里伺候皇帝,其实是供自己享受。
行军没有纪律,十五万大军竟然命令他们同时出发,导致严重的踩踏事故发生,并且还强迫每个士兵除了自身装备,还要背六斗米,在贵川的十万大山里面跋涉,逼的不少士兵受不了,上吊自尽。
打仗了,王骥因为指挥失误吃了个大败仗,却反手抓了不少当地的渔夫假装是俘虏,厚着脸皮告诉皇帝自己大胜!
有官员为此弹劾了他,结果王骥恬不知耻的抱上了王振的大腿,反而升官发财去了。
徐永宁知道这些事情后,便无法再正眼相对王骥了。
特别是这老头子目前七老八十了,还龙精虎猛,天天喝酒玩女人。
用后世云南某位知名艺术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天天吃肉不长胖,天天嫖娼身体棒”!
简直是天理不容的存在!
“这老头真厉害……”
梁白开被小公爷普及了一番京城贵人的故事,只是咂嘴,忍不住的羡慕。
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干,他好羡慕的!
想想自己,青春年少着呢就被人使唤去勾心斗角,这些天为了笼络孔家,他头发都掉了好几根!
谁让和蠢货交流也要花心思的?
让蠢人不高兴了,他才不管你怎么样呢,直接就跟你翻脸了。
徐永宁认可的点头,跟着梁白开一块同仇敌忾。
只是他搞不懂,为什么小太子会派这人过来。
而朱见济那边,想的却是很简单——
孔家不要脸,可王骥也不要脸啊!
作为一个有功劳的当世名臣,虽然也有污点在身,但压一压孔家还是可以的,再加上王骥的混不吝个性,朱见济就想着来个“以毒攻毒”!
而事情发展也不出他所料,等着王骥到达曲阜,联合了徐永宁后,就摆着架子去了孔府宣旨。
首先,撸掉了孔彦缙的爵位,贬为庶民,新的衍圣公要从孔家中选择品行良好之人接任——
本来以大明律法,是要对孔老头处以死刑的,但一来人年纪大,二来人“宣圣之后”,真这么干估计天底下的读书人都得嚷嚷起来。
于是朱见济权衡利弊,觉得给这人一个“死缓”也行。
反正孔彦缙酗酒酗了几十年,平时还玩的那么开,身体早就垮了。
等他没了衍圣公这个名头的保护,孔家人继续朝他狂怼,这老头八成就得嗝屁。
除他之外,孔谇坐地免职,并且要替“衍圣公”背锅,压赴京城受审处决,孔克勋也不能再当族长了,换人!
至于孔克煦等人,也有编造谣言污蔑族人的黑料,但由于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太过分,身上也没有官职,便采取了罚款的方式,给他们施以教训。
就是罚款有点多了。
孔可煦他们听到朝廷“秉公执法”的决议以后,心里为了自己的钱包而狠狠一疼。
不过转头一想,他们的敌人孔彦缙已经倒台了,而自己只需要出一些钱财,之后还有机会利用孔家赚回来,便松了口气。
只要对手趴下了,即便自己没获得什么好处,那结果就是好的。
起码以后,凭借孔克煦的辈分,荣华富贵还是有的,而且在家族里说话会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