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仲平点点头道:“如公爷之言,吴王确是个性情中人……。”
说到这,廖仲平抬起他少了根尾指的指头,微微叹息道:“可就是……末将想不通啊,这永历朝根本没把咱当自己人、当友军,无时无刻不在防着咱……您说,若非如此,之前咱需要东撤回来吗……可眼下,朝廷旨意令咱撤兵,而吴王令咱须随时增援汝宁……从此地赶往汝宁,就算急行也最少须两天……耽误战机不说,还让咱陷入如此被动……真是想不明白吴王是怎么想的……难道真是因为王爷要娶永历郡主缘故?”
说到最后,廖仲平的声音低得几不可闻,“要么打要么撤,吴王也不给个准信……这一天几拨太监前来催促……末将是真抗不住了!”
夏完淳斜了廖仲平一眼,“今日可有促归的人前来?”
“咦……被公爹了这么一提,也怪了,今日还真没有……要不,末将也没法来公爷这发发牢骚啊。”
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重兵合围
廖仲平大有后知后觉的尴尬,“按理说……朝廷只会催得更紧……难道是吴王回京……与陛下达成共识了?要是这样,那倒是好事!”
“定是有大事发生了!”夏完淳转向东面应天府的方向,悠悠道。
夏完淳令廖仲平一愕,“公爷的意思是……?”
问出这句话时,廖仲平脸色大变。
“我可没这么说。”夏完淳淡淡地道,“该来的总会来的……除非廖将军想回京掺合一脚?”
廖仲平急忙摇头,“这……这等事,末将避犹不及,哪会想去掺合……只是,末将担心吴王安危啊……那可是有着十多万右营的京城!”
“你多虑了,吴王是什么人……若真是吴王败了,促归的信使早已来了几拨了。”
就象是印证夏完淳的猜测一般,辕门之外,信使急报声响起。
“传监国殿下令……!”
夏完淳、廖仲平目神复杂地互视一眼,我朝,什么时候又有监国殿下了?
二人整理了行头,联袂出帐。
“监国殿下令……孤已亲率右营全员渡江西进,不日便可与汝等会师……令,廖仲平即刻召集左营全员西进,绕过商城,牢牢守住阴山关,不得有一个来犯之敌越关东向……令卫国公夏完淳率己部全员重返固始,之后,西向占领光州,不得使敌酋阿济格所部顺利南下商城……!”
夏完淳、廖仲平震惊了。
这震惊,不是因为此令已经截然不顾永历朝那边的反应,直入原本属于大西军的地盘,也不是完全将左营、建阳卫头上的紧箍咒消去。
而是这次来传令的,不是太监,是头上、腰间着孝的禁军。
“京城……出了何事?”
在传令完毕之后,夏完淳厉声喝问道。
“回卫国公话……陛下崩了、大长公主、首辅大人,于同一日……薨了!”
晴天霹雳啊,夏完淳、廖仲平惊愕当场。
皇帝年少,不似早夭模样,而大长公主一直在杭州府修养……怎么可能同日离世?
夏完淳一把拽住信使,“此令中,监国殿下……是谁?”
“是吴王殿下。”
夏完淳神色渐渐回复,手也慢慢放开,果然,如此。
那就不足为怪了。
夏完淳与廖仲平相视一眼,目光中许多话,皆已心领神会。
回到帐中,廖仲平兴奋地指着地图,“看来王爷不仅要吃掉阿济格这六万多大军,更是要一口吞下吴三桂所部啊……公爷您瞧,原本末将以为,仅以数千人马卡住沈丘,进不能攻,退不可守,根本毫无用处……可如今监国令一下,左营、建阳卫皆可全员西进,这样一来,兵力够了……。”
夏完淳神色也难抑激动,只是强捺着,他强作镇定地应道:“监国亲率右营与我等会师,集合左右营、建阳卫、第一军四部人马于河南地界,确实足以吞掉所有敌人了……看来,监国当日来固始,其实心中早已有了定策……不然,这三十万大军,岂是想调就调的……监国殿下高瞻远瞩,远非我等可比拟的……。”
“正是……关键在于,这三十万大军的调动,就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偏偏敌人瞧见了,还无动于衷……确实高明哪!只要敌酋阿济格、吴三桂所部被击溃,河南以西,再无可抵抗我军横扫之敌……东面徐州、青州之困,无须增援便可立解……妙,妙,妙,殿下下得一盘好棋啊!”
说到此处,廖仲平拱手道:“军令在身,末将须立即返回营地……公爷,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唯有胜利,会师于顺天府城下……你我自可相见,到时,夏某与将军共谋一醉!”
“如公爷所言……公爷保重!”
“廖将军保重!”
……。
马车上闭目养神的吴争,无由来的直打喷嚏。
在马车外骑马随行的蒋全义,急忙靠近车窗,“王爷可是着凉了……可要召军医?”
“无妨。”吴争懒懒地回道,“总有宵小惦记孤……无须理会,赶紧行军,就两天时间,必须赶到舒城。”
“殿下尽可放心,末将愿立军令状。”蒋全义精神极佳,大声应道。
“孤此次调你部参战,一是检验你部这半年多的训练效果,二是在战场上看看连发火器对骑兵集群冲锋的效果空间如何……你可不要再疯言疯行,让孤失望啊?!”
“末将理会得……这半年多时间,末将日日自省,再不会行差踏错。”
“此战关乎全局,只可胜不可败……如今的关键在于晋王能不能撑到援军到达……若是大西军一溃,那此战的战果就大打折扣了。”
蒋全义在车外微笑道:“晋王是出了名的能打……况且虽兵力不如人,可毕竟有卫国公和池、廖二位将军在侧护持……应该能撑得住。”
吴争不置可否,只是挥了挥手,蒋全义扬鞭前行催促行军去了。
……。
马士英身子蜷缩在车厢里,处于吴争左侧的角落。
看着这一路上闷闷不乐的马士英,吴争心里有些好笑。
这老货老得象个孩子,但却不让人起鸡皮疙瘩。
“怎么……怨孤没将你留在应天府享福?”吴争调侃道,“也是,如今孤接了监国位,你做为孤的近臣,如果留在京城……多少重臣高官贵胄富户……还不得上赶子给你马大人送礼陪笑,啧啧,万人簇拥……那滋味,想想都令人艳羡!”
马士英幽怨地看了吴争一眼,“那滋味……马某多年前品尝过,可也就大半年的光景……好日子总是过得快……马某痛定思痛,自觉有所感悟……这人哪,无论到了何时,都夹紧了尾巴做人!”
吴争惊讶起来,“哟,老马……你什么时候参禅了?”
“王爷勿要取笑……士英说得是实话。”马士英正色道,“马某可不是惦记着京城繁华,只是……王爷自己也说了,士英是您的近臣,可王爷布下如此大局,却不知会士英一声……王爷可知道,士英在京城那日子过得……无人待见不说,还得替王爷提心吊胆……!”
原来如此。
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 河南战局变化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打趣道:“你真以为,这传言说孤布了个大局、下了盘大棋……是真的?”
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
吴争点点马士英道:“孤是神仙吗……知道持续近四个月之久的民乱背后,是皇帝、大长公主的杰作,还是知道有无数人参与其中,不乏孤的麾下之臣?”
马士英骇然,问道:“难道王爷是……。”
吴争收敛起笑容,严肃地道:“就算皇帝不称职……废黜就是,何须杀之?大长公主恃机谋反……圈禁就是,何须杀之?黄道周为当朝首辅,就算罪不容赦,可念其年岁已大,为北伐之心亦是可圈可点,圈禁起来使其善终便是……。”
“这么说来,大长公主、首辅……非王爷所杀?”
吴争与朱媺娖去文华殿商谈大事,这是人所皆知的。
大长公主令近侍以七尺白绫勒死朱莲壁,是乾清宫太监宫女亲眼所见,也无争议。
可大长公主、首辅黄道周是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
于是京城坊间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指向吴王,说是吴王听闻大长公主弑君,急怒之下一剑刺死了大长公主,然后以谋反罪令人勒死了首辅黄道周。
关键是,吴争没时间解释,也想不解释。
于是这些风言风语满城传。
马士英虽然名声不好,但无疑是个善于阴谋的智者。
他一想,对呀,利大者疑嘛,皇帝一死,挡在吴王面前的,无疑是大长公主,而黄道周左右摇摆不定,吴王借机杀之,顺理成章嘛。
对于象马士英这样的阴谋家,见猎心喜啊,这么大的一盘棋,他竟无缘参与,岂不羞煞、恼煞?
这才有了一路止如同急妇般的神情。
可如今,被吴争这么一说,他怀疑起自己之前的判断来……也对,吴争要杀人,何须背着人?
大长公主潜逃至京,弑杀皇帝,不用吴争动手,就已是死罪。
黄道周背弃效忠的吴王,参与此次谋乱,此罪当诛。
完全可以按律法处置,还需要吴争亲自动手沾血吗?
“王爷,那……究竟是怎么回事?”马士英急了,完全忘记了,知道越多,越死得早的禁忌。
吴争讥讽的眼神扫了马士英一眼,慢慢吐出两字,“你猜。”
马士英急得抓腮挠耳,“既然不是王爷所为,那须得公告天下啊……没得让王爷背黑锅的道理?”
可吴争却不想说,而是另起话题,“知道孤为何让你随行吗?”
马士英强捺心中的好奇心,“请王爷明示。”
“永历被吴三桂挟持,晋王挟怒而攻,兵力远不如人……孤令你随行,是有件事要仰仗你老马啊。”
“可不敢当王爷说仰仗……请王爷示下,不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