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1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怒了,“怎么着……你还这想对清洗军队?”

    “不清洗,如何保证到时不发生兵变!”沈致远据理力争,丝毫不惧的回瞪吴争,“除非,你刚才说得是假的!”

    吴争慢慢坐下,看着沈致远好一会,然后抬手,指着门外,“……滚!”

    “黄昌平,从今日起……孤不想见此人!”

    ……。

    人,有时候很奇怪。

    仿佛这地球,离了某个人就不转了。

    可真当没了这个人,其实日子一样过,歌照唱、舞照跳。

    建兴朝没了皇帝朱莲壁,这场战争打到现在,事实上,朝野磨合,反而顺溜得多了。

    永历朝也没有了皇帝朱由榔,李定国一样带伤率军,在平定西北。

    也没见永历上朝堂诸位重臣,日子过不下去啊。

    按这样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那只是虚话、套话、场面话!

    可吴争心里清楚,这话不虚,建兴朝之所以没有因朱莲壁的死崩溃,那是自己这个“强臣”、“权臣”独揽着朝政。

    建兴朝从上至下,谁不心里明白如镜?

    吴王殿下既然可以一言自封为监国,那什么时候心情一好,自立为帝不也就一句话的事嘛?

    所以,没有人认为建兴朝没有了皇帝。

    自然,应天府朝野,也就没有了心思过于活泛之人了,就算有,那也得先自量一下,与吴王殿下对擂够不够格。

    至于永历朝,那就是笔糊涂帐了。

    永历朝全靠大西军撑着,之前靠孙可望,如今靠李定国。

    永历朝的文臣,原本是成点气候的,譬如吴贞毓、李元开、胡士端、蒋圪昌等人,哪个不是名动一方的人物?

    就说吴贞毓,他是崇祯十六年进士。

    朱由检自缢后,福王朱由崧在应天府登基,吴贞毓任户部主事。

    弘光帝败后,吴贞毓投隆武朝,这吏部主事。

    隆武帝失败后,吴贞毓参于拥立桂王朱由榔,也就是永历朝,吴贞毓升太常卿,之后官职就如同火箭发射了……吏部左侍郎、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拜相)了。

    也难怪,乱世之中,不但军职升得快,文职也一样。

    吴贞毓毕竟已是“四朝老臣”了嘛,虽然中间两朝,加起来不到三年。

    这样一群人在,朱由榔当时还有些话语权的。

    可孙可望不干啊,他早已对朱由榔挑拨他与李定国的“兄弟关系”心怀不满,借口朝臣阴谋叛乱,拘捕以吴贞毓为首,如李元开、胡士端、蒋圪昌等十八位永历文臣。

    当天,就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赐内阁首辅吴贞毓绞刑,内监张福禄、全为国和刑科给事中张镌三人凌迟处死,其余全部处死。

    如此一来,永历朝实际上文臣已经空了,朝堂上站着的,全是武臣,而且几乎大西军将领占了多半。

    如今李定国应吴争之邀,率大西军奔袭千里直入湖广、河南,几乎将大西军主要将领全部带在了身边,如白文选、马维兴等人。

    这种做法,其实是皇帝亲征时,将一些重臣和一些不安份的人,必须带在身边一样,为的,就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他们。

    所以,李定国在,永历朝就算没了皇帝,一样安稳。

    可现在,建兴朝又有“皇帝”了。

    不管吴争承认不承认,建兴朝确实是又有皇帝了!

    这和实力无关。

    只要是被拥立的,那就是皇帝。

    就算吴争再忿,最多也就是骂声“伪朝”、“伪帝”。

    可问题是,如今连这都不能骂。

    因为朱以海做的是建兴朝的皇帝,而吴争是建兴朝的元老,骂建兴朝是伪朝,岂不是在骂自己?

    这种憋闷,确实令吴争心头怒火炽燃。

    如果不是这七年的历练,说不定,还真和麾下诸将们的诉求一样,率军回师荡平众小了。

    七年了,时间令人成熟,吴争也二十四岁,已为人父了。

    按这个世代,那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

    能这么干吗?

    吴争也在心里问自己,但答案只有一个——不能!

    如果自己真想为天下汉人福祉做些事,那就不能。

    打烂用七年时间经营出的江南各府,与谁有益?

    反正与自己无益!

    此战之始,吴争确实料到后方会出事,所以也做了一些部署和应对之策。

    然而,吴争确实没有想到,他们会用这种方式来掣肘自己。

    不否定他们北伐的心思是坚决的,但事实上,这些人确实在拖北伐的后腿。

    因为他们怕啊,怕吴争一鼓作气,收复顺天府啊。

    这样一来,本就名声在外的吴王殿下,以监国登基岂不水到渠成了吗?

    还有谁能拦、谁敢拦?

    好嘛,于是就出现了准备不够、粮草不足、军工坊产量跟不上等等诸如此类之事了。

    只要北伐军停滞于兖州,哪怕是济南府以南,那就不算大功告成。

    到时,清廷就有足够的时间,部署与北伐军的对抗。

    这些人是真人精啊,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仗打到这份上,清廷败局已定。

    那么,拖上些时日,又有何妨,七年都过去了,还怕拖七个月?

    张国维到徐州,面会吴争,结果不欢而散。

    为何事来着?

    不就为了,该不该一鼓作气,即刻收复顺天府之事嘛!

    可吴争的断然回绝,使得这些人没了指望,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于是政变,就不可逆转的发生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没了指望,不得不立即发动。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爱恨情仇

    资助、怂恿政变,拥立朱以海,其实并不是为了什么正朔大义。

    他们只是想制约吴争,甚至扳倒吴争。

    因为吴争与他们不同道,吴争要“劫富济贫”。

    将少数人的利益,瓜分给多数人,这,动了他们的奶酪。

    那么,吴争真没丝毫准备吗?

    当然不是,从与张国维不欢而散之后,吴争已经感觉到,后方会发生些什么。

    可吴争太自信了,他认为兵权在手,万事无忧。

    尽管让他们闹,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可惜的是,如今,人家不造反了,而是拥立,这不是建兴朝没皇帝吗?

    诸臣拥立,天经地义!

    吴争能说什么?

    说这位置是我的,你们不能抢?

    问题是,这位置真是吴争的吗?

    就算是天下有能者居之,就算是吴争自认是有能者,那也不能不让别人有能吧,还讲不讲道理了?

    人家朱以海是明室宗亲,监国还在吴争之前,登基不很名正言顺的事吗?

    吴争这次,是真无奈了。

    率兵打回去,说的容易,做起来可难了。

    军队由士兵组成,士兵哪来,各府征募来的,谁没个家啊?

    打回去,兄弟、父子成仇,谁乐意?

    这是与北伐截然不同的战争!

    而吴争自己也明显感觉到,此举不妥,那等于是场内战,这和他想尽量保全汉人元气,在北伐之后,中兴汉族,使其屹立于世界巅峰的目标,完全背离。

    打胜这场仗,其实很容易,一声令下,北伐军迅速回师,七天,足矣!

    那些府兵,还有这些人募集起来的家丁护院,岂能是征战七年之久的北伐军对手?

    然而,打胜了又如何?

    吴争自己从此被钉在发动内战的耻辱柱上,人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恨,恩易忘,恨却可以延绵百年,甚至千年。

    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

    古往今来,例子比比皆是。

    吴争绝不想新朝会因自己争位而埋下动乱的祸患。

    杀人,可以。

    但须依法杀之,譬如,陈子龙!

    而吴争还有最难的一关,就是打胜登基之后,会有四个字伴随他一生——得位不正!

    如唐太宗李世民,又如明成祖朱棣。

    他们还是宗室,可吴争却是异姓。

    之后,吴争就必须为洗白这“得位不正”四个字耗尽后半生,最痛苦的是,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世人常说皇帝金口铁律,那是不明白皇帝是咋回事,或许是戏文看多了。

    除了争天下成功的开国皇帝,声威过甚,可以予取予夺,别的皇帝,从来都是强臣、权臣们的傀儡。

    也就在四方城里,象个皇帝罢了。

    中旨驳回,旨意出不了宫门,如此之事,司空见惯。

    怎么办?

    吴争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直到沈致远、蒋全义等将领前来闹事、逼宫之时,才真正做出决定,那就是他们玩他们的,咱,自己玩自己的。

    人生一世,做成一件事就够了!

    这话是吴争在号令全军兵临顺天府城下时,自己说的。

    吴争认为是正确的,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所以,战争依旧继续,后方发生什么,权作不知!

    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合乎兵法之要。

    ……。

    六月盛夏。

    京城,吴王府。

    就算是屋角放着窖藏的冰块,就算是手中捧着冰镇过的酸梅汤,依旧是炎热难耐。

    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周思敏容颜憔悴。

    她仿佛做了一场梦,历经七年的长梦。

    梦中有爱,有情。

    有绮梦呢哝,更有热血澎湃。

    曾以为,自己有良配、有佳儿,这便是真实。

    然而,一朝梦醒,才知道世事难两全。

    周思敏心中,有恨。

    但不知道,此恨从何而来,恨往何方……恨谁?

    “事已过去月余,你为何还放不下,眼见着容颜日见消瘦……哎……逝者已矣,还请看开些……。”

    吴小妹柔声劝慰着,她已经劝了一个多月了。

    眼见着周思敏神色更为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