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

    带着一肚子委屈,方国安再去来到城前。

    “张大人,豫亲王对你素有敬仰……若你肯降,可授你绍兴巡抚之职……。”

    这次他得到的回答只有掷地有声的七个字:道不同不相为谋!

    随后城上乱箭齐发,方国安“呀”地一声狂叫,狼狈逃回。

    再次说降失败,多铎依旧不肯死心。

    他又找来一人——原南明吴淞总兵吴志葵。

    就是之前江阴遭受清军进攻,阎应远、陈明遇派出数十路乞援信使,而遭到勒索一千金的那个吴志葵。

    勒索千金到手之后,吴志葵倒也守信,拔营前往江阴增援,但因勒索钱财,一来一回,贻误了战机,那时清军已经完成了对江阴的合围,在接近江阴时,吴志葵部被清军伏击,兵败被俘,当时同时被俘的还有南明镇南伯黄蜚。

    可吴志葵不及黄蜚,镇南伯黄蜚身负重伤,被俘之后却宁死不降,被绑至南京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着他叫骂。

    清军把黄蜚右手弄断,黄蜚骂得更凶,于是又被割掉舌头,满口鲜血的黄蜚犹呢哑不停。

    之后,黄蜚与薛去疾、唐世荣一起在水西门外被清军斩首。

    可吴志葵却没有坚持住,他降了。

    多铎此时唤他来,令他与方国安再去说降。

    可怜方国安是欲哭无泪,所谓事不过三,这就是第三次了,幸运就算再好,恐怕也用尽了吧?

    而这次多铎换了种伎俩。

    他令人将吴志葵捆绑起来,然后让方国安押着吴志葵前往城前,交待方国安道:“告知张煌言,若还不降,就将吴志葵当场斩首。”

    吴志葵降清之事,发生不久,绍兴府还不知道消息,只以为吴志葵只是被俘。

    于是,二人一前一后,方国安押着吴志葵到了城前。

    吴志葵一到城前,就涕泪交流,泣喊道:“张大人,我是吴淞总兵吴志葵,朝中张尚书于我有举荐之恩。”

    张煌言倒是知道此事,张国维在听闻吴志葵被俘时,也曾流泪与他说起过,吴志葵是武举出身,张国维爱才,当年曾举荐他为金山定波营把总一职。

    可如今吴志葵被方国安押着前来,用意不言自明。

    在这种形势下犹豫,那将带来一场灾难。

    于是张煌言厉声喝斥道:“将军被缚,不过一死而已,何苦喋喋不休,作妇人样!你若不退去,休怪本官手下无情!”

    远远听着的多铎,这里才醒悟,要想说降张煌言,恐怕比登天还难。

    于是下令召回方国安二人,准备重启进攻。

    午后,多铎以四门从孔有德那分来的红衣大炮轰击,做为攻击的前兆。

    以五千骑兵绕至驿亭北面,一防明军出逃,二防有绍兴府援军赶来增援。

    部署完毕,火炮也轰击得差不多了,多铎悍然下令攻城。

    驿亭不能算城,它只是个军事要隘,方贺数里地,城墙很矮,不足一丈。

    堪堪够挡住鞑子骑兵冲击,可要挡步兵登城,那就相当困难了。

    鞑子只要随便架上几根竹杆,就能顺势而上。

    加上鞑子火炮预射,墙上明军,其困境可想而知。

    但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面对鞑子炮击,明人有他们的笨办法,当时的宅门,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木,明军从城中取来一扇扇大门,在一面包裹上铁皮,然后侧立靠在垛墙之上,再从百姓空中征集来棺材,那个时候,几乎每户人家,都备有棺材。

    与战乱无关,一个人只要有了妻、子,过了不惑,就会准备棺材。

    家中越富有的,准备棺材的年纪越早。

    因为棺材由木头打造,这刚刚赶制的棺材,木材潮湿,如果等人死了,现制,那就有损颜面了,这叫有备无患。

    明军将收罗来的棺材,填满沙土,然后推至门板之后。

    就是用这土办法,明军才能在鞑子的火炮下生存。

    可面对鞑子步兵的攻城,那明军就只有以命搏命了。

    由于城墙不高,能留给明军以弓弩阻敌的时间不多,几轮箭矢之后,清军步兵就已经靠近城墙,竖起了梯子。

    正因为城墙不高,从城墙上投下的石头和滚木的效果就会大减,唯一效用依旧的是火油、金汤。

 第二百三十九章 绍兴防御战

    仅一柱香的时间,清军就有不少人登上城墙,而且越来越多。

    明军士兵英勇的抵抗,千户廖仲平身先士卒、亲自上阵。

    用了大概半个时辰,才将这一波清军赶下城去。

    远处观战的多铎大怒,没等这波清军退下来,再次组织起第二波进攻。

    这一波进攻与第一次不同,一个牛高马大的鞑子参领(五个牛录的主将,麾下一千五人,相当于明军都司),他戴着铁面,穿上三层厚甲,腰挂两刀,手持巨斧,一马当先,率着六百重甲,冲上前去,从云梯攀援而上。

    城上明军虽然不断向这支重甲兵放箭,但用这些普通的箭去对付他们身上厚厚的盔甲,就如隔靴搔痒一般,完全不起作用,很快这六百人就缓缓爬上了城垛。

    这个时候,情况就相当危急了。

    六百清军重甲,如果任由他们登上城墙,守城明军就得将所有精力都专注于他们身上,那么随之而来的清军步兵,就会迅速登城。

    廖仲平急了,他嘶吼着“挡住他们”。

    可怎么挡得住?

    明军将士用手中长枪捅,捅不进。

    用刀砍,砍不透。

    甚至这些重甲兵的连脸部,都以铁皮覆盖。

    小小的眼孔,怎么瞄准?

    这些可是会活动、会进攻、挥刀的活人。

    近身的上百明军士兵哀呼地倒在清军重甲的面前,明军被迫得一步步后退。

    这城墙上能退几步?

    眼看着明军就要被挤下城墙,这个时候,城下早已感觉不对劲的张煌言,带着数百人拼死挤上城头。

    张煌言大喊道:“砍他们的脖子!”

    张煌言不是个将才,组织义军时,带过几天兵,可到现在,还真没打过仗。

    但他这句话,指点得正是时候。

    再坚固的甲,那都有缝隙、接合部,否则,穿甲之人岂不就成了铁块,还怎么走路、挥刀?

    清军重甲的致命处,也就在脖颈,与胳膊和腿关节不同,脖子需要上仰、下俯、左右转动,所以它的缝隙无疑是最大的。

    但脖颈的缝隙也不是那么容易刺中、砍中的,因为铁皮面具很大,从正面看,是挡着脖颈的。

    可就在张煌言大喊之后,几个聪明、反应迅速的明军士兵,就作出了反应。

    这几个人离重甲兵最近,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随时会被重甲兵劈中。

    所以,他们已经顾及不得危险,不退反进。

    这进,不是向前冲,而是向着重甲兵的面前扑倒。

    扑倒之后,再翻转仰天,这个时候清军重甲的脖子就暴露在他们面前了。

    而重甲兵身负重甲,他们的反应无疑是迟缓的。

    还没等他们低头,仰天的明军士兵已经将手中的刀尖,捅进了他们的脖子,一抽刀,喷涌的鲜血如瀑布般冲下,将动手的明军士兵淋了个正着,这场面就如同杀猪的那一刀,畅快淋漓。

    这一幕,迅速被周边的士兵效仿,于是不等片刻,六百重甲就莫名其妙地杀半。

    那个领头的清军参将意识到不对,可此时上城容易下城难,哪还有让他撤退的机会?

    幸存的一百多重甲兵已经团团被明军包围,那是冲也冲不得,退也退不得。

    一冲,明军纷纷扑倒在地。

    一退,明军就起身追击。

    无论进和退,明军士兵的速度都比他们快。

    已经斩杀十数人的清军参将郁闷得要死,举刀厉喝一声,可被铁面挡着,仅发出一声闷响。

    这个时候,一个瘦弱的明军士兵快步上前,将手中的长枪往前一捅,无巧不巧就捅进了那参将的咽喉。

    连吭都没吭出一声,参将轰然倒地,另一个眼快手疾的明军飞步上前,提着参将的铁盔,将手中刀就这么一圈,一颗二十几斤,带着铁盔的人头,就到了他的手里。

    这可是大功啊,升官、赏赐少不了。

    围观的明军士兵“哟”地齐鸣一声,而这时,鞑子的步兵已经在冲锋了。

    说时迟、那时快,六百重甲的覆没就在这么一瞬间,观战的多铎是相救都来不及啊,急怒攻心的多铎,情急之下就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六百重甲,那可是老本啊,铁器在大明,那也是管制物资。

    一个重甲,身上少说七、八十斤铁甲,先不说这铁甲耗费甚巨,要寻出这么六百能穿出这领铁甲之人,就算鞑子比明人强壮,那也是百中选一啊。

    一直所向披靡的重甲军,居然就这么覆没在一个小小要隘?

    这让多铎心中的怒火无以复加。

    于是,他心中所有计划和打算,在这一刻都变成了烈火,他只想焚城!

    明军士兵迅速靠向城墙,准备迎接第三波进攻。

    可这次,就已经没有地前两次那么幸运了。

    面对着鞑子第三波进攻,明军士兵经前两次的恶战,体力已经消耗大半,加上对六百重甲这么一冲,伤亡还可不计,关键是城垛上的设施已经垮塌大半。

    几轮箭矢之后,被多铎驱赶而来,凶猛的鞑子就已经冲上城墙。

    血战由此暴发。

    ……。

    被多铎派往驿亭北六的那五千骑兵,由博洛统领。

    博洛此时也才三十出头,可他已经是沙场老兵,从十一年前,他就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的军事才能还略胜多铎一筹。

    身份的差别,让博洛屈居多铎之下,但博洛并没有抱以怨言,反而非常敬重多铎。

    多铎让他领一支偏师去北门,如果换了耿仲明,恐怕心里就会嘀咕了。

    五千骑兵,这可是八旗骑兵,在野战中,那足以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