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莫执念骑虎难下,召集几个儿子召开家族会议。
莫执念是这么说的,“这就是一场豪赌,赢了赚个盆满钵满,输了就输个精光。将来你们是要继承莫家家业的,该怎么选,我今日想听听你们的意思,你们可以畅所欲言。”
让莫执念心灰意冷地是,他的三个儿子竟不约而同的选择放弃这个计划。
他的长子,也就是吴争之前见过那个惊艳佳人莫亦清的父亲,这里说道:“父亲曾经教导孩儿兄弟,为商者,切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莫家虽然富有,但将整个莫家置入吴争这一只尚且还不够大、不够坚固的篮子,岂非与父亲当年所言有悖?还望父亲三思!”
他的话引得众兄弟纷纷附和。
莫执念脸色不变,可心里却凉到了底。
他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一些事,自己毕竟年岁大了,能追随吴争最多也就十几年,可莫家的传承如何下去,如果没有一个能契合自己心意的人接手,那么自己做的一切,恐怕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莫执念经过与吴争的几次彻谈,非常了解吴争的心性,这个少年绝不是以年龄可以猜度的,他的多疑、善变,还有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果断,几乎可以用睚眦必报来形容。
如今自己尽心尽力地辅佐,可有朝一日,自己撒手归天,一旦继承者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所有一切就会如镜花水月,不但不能为莫家带来尊荣,反而惹来杀身之祸。
在这一刻,莫执念动摇了,他思索起来,是不是真应该如长子所说,把鸡蛋分放在多个篮子里。
可也在这时,一个清音传来,“祖父说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用意,无非是分化风险。可祖父也说过,商场如战场,既然是战场,并可知战局瞬息万变,相同的方法遇见不同的局势,自然应该转换应对方法。”
莫执念眼睛骤然一亮。
他长子蹩眉喝斥道:“清儿,这不是你一个女儿家该插嘴的事,莫道你祖父平日对你纵容,你便可肆无忌惮,在你爹面前放肆!”
莫执念抬手制止道:“按礼,清儿确实没有插嘴的权力,但今日是老夫让她躲在屏后的,她就有资格说话。”
长子急忙道:“父亲,礼不可废啊?!”
莫执念悠悠道:“什么礼?”
“天地君亲师之礼,纲常之礼。”
“老夫是你爹,你如此顶撞于我,何礼?”莫执念略带讥讽地反驳道,“况且,老夫今日让清儿在屏后旁听,除了老夫溺爱这丫头之外,还有一个理由。”
“请父亲明言。”
“清儿已经许给吴争,那便是吴家人。她以吴家人的身份旁听,不为过吧?”
长子立马反驳道:“父亲,这是莫家在议事!”
莫执念道:“虽是莫家事,但事关莫家与吴争之间的盟约。”
诸子无语。
莫执念转头道:“清儿,还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细细说来。”
莫亦清向莫执念躬身,然后向她爹和诸位叔叔福了一福,然后轻声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孙儿虽然不懂军务,但这个道理祖父、父亲和诸位叔父想必都明白。莫家以阖家之力襄助吴争,确实有风险,但回报也是超乎预期的,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如果莫家在此时半途而废,这不仅仅是失了信誉之事,而会树立起一个强敌,而现在杭州、嘉兴、松江三府之地都在吴争控制之下,莫家以何去抵挡吴争一怒?”
莫执念撸须点头,神色悠然。
莫亦清继续道:“原本孙儿不该开口,但想到祖父平日对孙儿的教导,更想到莫家未来的荣辱,孙儿信口一说,望祖父、父亲和诸位叔父不罪。”
说完,又一福,慢慢隐于后面一个琉璃屏风之中。
莫执念抚须感叹道:“莫家后继有人了。”
长子急道:“父亲,清儿只是个孩子。”
莫执念老眼一瞪道:“老夫自小教你育你,你至今日尚不如清儿有见地,商人以何为贵?何为信?”
诸子无语。
“不过你们所虑,也不无道理。”莫执念闭目想了想道。
诸子脸色一喜。
莫执念突然睁眼道:“这样,老夫给你们每人十万两,你们可去任何地方经营,以五年为期,到时回来,以赚得银两多者为胜,可继承莫家家业。”
诸子一听茫然,长子道:“父亲掌控杭州府经济大权,如今正是莫家用人之际,您此时遣孩儿兄弟外出经商……。”
莫执念厉声道:“方才是谁说鸡蛋不可放于同一个篮子的?老夫现在正是化解风险的举措,只要你等兄弟分散于天下,便没有任何人可以将莫家连根拔起。怎么,你们想违逆我的决定吗?”
“孩儿不敢。”
这天夜里,莫执念留下了孙女莫亦清。
“清儿,你倒是说说,如今杭州官仓米粮告罄,莫家是否该动用储粮,继续低价抛售?”
“祖父,孙儿斗胆。”莫亦清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若不动声色地继续抛售,城中富户依旧可以联手吃进,这等于以莫家一家与整个杭州城为敌,孙儿以为,此举不妥。”
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
“哦?”莫执念口中虽“哦”,可脸不改色,他问道,“那依你之见,眼下该如何应对?”
莫亦清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祖父如今手中掌控着杭州府财税大权,为何不加以利用,偏要以莫家一家之力对抗全城呢?”
莫执念闻听,脸色有些动容。
“以孙儿之见,祖父可以令杭州市舶司张贴布告,即日起但凡从各地、各国运粮至杭州府的商船,皆可免征关税。”
莫执念大惊,瞪了莫亦清许久,问道:“可就算如此,至少也得十天之后吧?眼下危情如何应对?两天之内,如果莫家不出粮,市面上的粮价就会打着滚地往上翻……这可是临安伯大军的军粮啊,绝不能有一点闪失。”
莫亦清微微一笑道:“祖父可以同时悄悄将莫家储粮运至外地,再乔装从松江、嘉兴、苏州运回杭州。”
“啊?”莫执念惊愕了,他已经很高看这嫡孙女了,现在发现还是低估了,“那万一临安伯光复苏州失败呢?”
“真到了那时,杭州城的危急早已经解了。”莫亦清从容道,“祖父一向看好临安伯,此时为何就不看好临安伯北伐能继续凯歌呢?”
莫执念恍然,继而犹豫道:“不是我不看好,而是毕竟临安伯麾下这支军队成份复杂,人心难齐,松江府的光复,也非攻克,而是投诚。而据消息传来,洪承畴已经率大军亲援苏州,恐怕临安伯一时半会攻不下苏州啊。如此,就无法将苏州米粮运至杭州,以解燃眉之急。”
“祖父所虑稍过了,孙儿以为,临安伯攻苏州必胜,不仅如此,临安伯还能一路凯歌,说不定真能光复应天府。”
“哦?此话从何而来?”
“孙儿奉祖父严令,自幼熟读史书。纵观史书中,都可寻到一种规例,那就是所谓的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大明灭亡或许是天意,但它灭亡太快,自清军入关之后,清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掠地,各地明军或闻风而降,或转进南下,可正因为如此,人心压抑得太久了,就会想反弹,临安伯攻杭州府,祖父和城中富贾心中何尝不是这么在想?这也就造就了临安伯今日之辉煌。所以,嘉兴如此,松江如此,苏州府自然也是如此。孙儿想说的是,不是临安伯造就了这次北伐,而是天下人心造就了临安伯这次北伐。”
莫执念有种醍醐灌顶的畅快,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他的嫡孙女,这孩子的天份太高了,可惜,只是个女儿身。
……。
之后的日子里,莫执念几乎照搬了孙女莫亦清的谋划,先是下令免征到杭州府粮船关税,然后就是暗中安排的米船陆续到港。
城中富户的串联抢购动作迅速收敛起来。
其实人心就是这样,再强大的人,都对未知怀有恐惧。
他们可以掌控住杭州府周边的粮价,却对国外,尤其是海那边的情形不知。
米船的到港,让他们深深怀疑起自己决断的正确性。
免税,这是一着狠棋。
所谓财能通神,有钱赚的事,特别是有大钱赚,可以让人的立场都发生改变。
他们不怀疑因免税政策促使中外商人向杭州府大量输入粮食,由此,他们开始观望。
这无可厚非,粮食就算是这个时代最畅通无阻的硬通货,可粮食终究是一年两季的可再生商品,他们可以操控杭州一府乃至数府之地的粮价,却无法去操控海外的粮食价格、产量。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的收敛,给了莫执念时间和空间。
莫家的囤粮迅速上市,成为了压垮杭州府粮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真正将他们打回原形,并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还是十天之后,苏州、太仓、江阴三地的光复。
吴争没有失言,在光复苏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苏州存粮运往杭州,这一运,便是三、四百万石,足以击垮杭州城中富商最后一丝幻想。
杭州城中,米价最低到达一两三石的恐怖位置,大明有史以来,也就洪武中后期才有过这个价格,当时杭州城的粮价是一两二石三斗,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城中富户已经不堪重负,马上又是盛夏的收获季节,新米将收,陈米无法清出,需要更大的囤积成本,于是,只能割肉清仓。
在吴争出征时,米价已经上升到一两一石的籼米,粳米价更高。
莫执念以这个价格的九成至六成往外抛售,而如今莫执念暗中迅速回购,赚得是盆满钵满。
用个简单的数字来形容吧,这一卖一买之间,官仓和莫家囤粮未受一点损失,反而以陈粮换新粮,这只是顺带的,关键是,在莫执念手中,所获净利,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两之多。
官商联合做庄的威力,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