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肃乐正容道:“钱某此举,无非是为了朝廷和天下,此心唯天可表。”
王之仁甩甩手道:“行了,行了,本公信你就是。可本公说过了,吴争在本公面前承诺过,至少将建虏赶出中原之前,他没有拥立长平公主登基的意思。怎么,二位难道连本公的话都不信了?”
这时陈子龙突然问道:“照兴国公的意思,吴争是想,让长平公主一直以监国身份执掌国政?”
王之仁挑挑嘴角,“有何不可?”
“荒唐。”陈子龙断然拒绝道,“如今朝廷已归南京,正是拥立新君,号令天下之时。以监国执政,短期尚可,日子一久,名不正言不顺,何以服群臣,又何以服天下民心?”
王之仁翻翻白眼怼道:“有何不可的?今日你等不也待在南京城中了吗?”
其实这事王之仁心里也不乐意,但吴争的话也有道理,空出尊位,或许更能平衡朝中权力。
陈子龙摇摇头道:“兴国公有所不知,这其中区别大了。如果我朝只以监国临朝,何以收揽各地臣民义士,况且南面隆武早已称帝,我监国临朝已是不伦不类。”
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钱肃乐也道:“绍兴府时监国临朝,那是无奈之举,况且朝廷仅占绍兴府及周边十余县,兴国公应该深知此情,可如今朝廷有九府之地,更有南都在手,理该拥立称帝。”
王之仁有些不耐烦,道:“你们有你们的道理,吴争也有吴争的道理,本公今日无非是做个中间人说和说和,你们真要固执己见,那本公也就没办法了,你们好自为之吧。”
说完起身道:“吴争之前说的,你们也都听见了。你们若是不愿入阁,那就辞官回乡吧,若是愿意,那就继续长平公主监国……其实本公也奇怪了,吴争说得有道理啊,反正监国自此不署理诸事,军政大事皆交于内阁,二位何必为执意拥立鲁王呢?”
这话让陈子龙二人一愣,连忙问道:“什么入阁,什么监国不署理诸事……兴国公且慢,将话说清楚了再走不迟。”
王之仁心中暗赞道,吴争这招倒是有效。
“本公其实也不是太清楚,这都是吴争筹谋的格局,用意是保持朝堂中权力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虚君权,实相权……只是相权被分解成五人,虽设首辅,但首辅并无实质特权,与其余四阁臣权力相平。”
钱肃乐、陈子龙惊讶起来。
惊讶的原因有二,在他们看来,如今吴争胜券在握,该是显露他狼子野心之时,就算要粉饰颜面,可对于权力的贪婪也应该暴露出来了。
可现在,吴争竟提出这么个根本不算折中的方案,甚至其中的实力对比更趋向于他们。
这如何不让钱肃乐、陈子龙惊愕?
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这样防备、诋毁吴争,岂不是枉作小人?
还有,如果虚君权,实相权,这不仅是对监国乃至以后皇帝权力的钳制,如果吴争真有篡位窃国之意,这种政治格局,岂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到时他登基称帝,可君权如同虚设,这篡位还有意义吗?也就是个名头罢了。
钱肃乐、陈子龙面面相觑,心中暗思,难道自己真误会了吴争不成?难道吴争真是个被自己误会的忠臣?
钱肃乐想了想问道:“内阁五人,如何分配?”
王之仁答道:“吴争的预案是,文三武二,不过如今我朝力图复兴,战争必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须维持武三文二一些时日。本公对此没有异议,二位以为如何?”
钱肃乐、陈子龙更加惊异,如果说虚君权,实相权,吴争断绝了自己篡位的实际意义,那么现在王之仁所说文三武二,哪怕是武三文二,都将使得吴争实际操控朝堂变得非常艰难。
吴争只是个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武臣,就算再显赫一时,也无法扭转他根基浅薄的实质。
人心非常复杂,就象是面前的王之仁,虽说现在坚定地站在吴争这边,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因利益的分岐,瞬间翻脸、反目成仇。
何况文人之中,钱、陈二人自认号召力是巨大的。
所以,王之仁说的这两点,让钱肃乐、陈子龙震惊得浑然摸不着自己的头脑,他们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而心底差点就以为自己误会、错怪了吴争。
可钱肃乐、陈子龙终究不是毛头小子,他们的阅历,让他们下意识地去怀疑任何事,哪怕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事有反常必为妖,二人之间的眼神,所传递的不外乎这个意思。
“敢问兴国公,吴争可曾经说起,内阁五臣的具体人选?”钱肃乐问道。
王之仁心中暗道此事有戏,因为他是清楚吴争所拟人选名单的,而这个名单显然对文臣、清流有利。
王之仁答道:“吴争确实说起过,按他的意思,如果二位肯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一致抵抗满清,内阁五人中,二位将居其二。”
陈子龙急问道:“那其余三人是谁?”
王之仁道:“吴争的意思,本公勉为其难,忝居其一,至于另外二人,吴争只取一个席位,另一位,当有已定四阁臣廷推之后决定。不过吴争想推举谁,本公尚不清楚。”
陈子龙急忙追问道:“按兴国公所言,吴争……他竟不入阁?”
王之仁点点头道:“没错,吴争当着本公的面承认,他无意入阁。”
钱肃乐、陈子龙的眼神怪异起来,他们相视之后,心中都越来越觉得此事蹊跷。
吴争哪怕真是忠臣良将,依他的功劳而论,入阁是情理之中。
可现在,他虚君实相的建议和筹谋内阁五臣的比例,都已经让二人诧异。
而现在听到吴争竟主动不入阁,这就不是忠臣良将的范畴了,而是圣贤了。
吴争是圣贤?
这个念头,让钱肃乐、陈子龙面色古怪地直想笑出声来。
王之仁看着二人的脸色,心中诧异起来。
之前二人的反应,让他萌生此事说得通的错觉,但现在,王之仁感觉不对劲。
钱肃乐、陈子龙绝不是心动的神色。
王之仁心道不妙,突然想起吴争的交待,于是道:“吴争有几句话让本公转达二位。他的原话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若二位定要分裂,所造成的后果二位很清楚,吴争大不了率部辗转于海上,占几个小岛,也可安生渡日。”
陈子龙嘿嘿一声,问道:“完了?”
王之仁心中一叹,点头道:“完了。本公言尽如此,二位慢慢考虑吧。”
说完,王之仁转身欲回。
此时陈子龙开口道:“且慢。”
王之仁心中一喜,赶紧回头问道:“卧子先生可是转变了心意?”
陈子龙冷冷道:“劳烦兴国公转告吴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陈某自知才能浅薄,不足以担当阁臣重任,让他另觅贤能吧。”
王之仁闻听心中一凉,转向钱肃乐问道:“钱大人之意,也是如何?”
钱肃乐看了陈子龙一眼,点头道:“若吴争执意拥立长平公主,钱某只想请辞还乡。”
王之仁脸色黯然,默默向二人一拱手,一言不发地离开。
第三百八十七章 杀吗
听到王之仁的回复,吴争笑了。
这笑让深谙官场的王之仁心中一阵发冷。
王之仁明白,这个时候,笑远比怒更加可怕。
只是王之仁意料不到吴争,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年轻能如此狠。
“天要下雨,强扭的瓜不甜。”吴争缓缓吐出这一句,“那就按你我约定,涤清朝堂,一应人等皆驱离应天府,若有敢聚众闹事者,杀!”
王之仁虽说心中发凉,可他同样也知道此事拖延不得,必须快刀斩乱麻。
如果让这些文人再聚集起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民众是盲目的,这些文人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不是武人能媲美的。
王之仁点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那就按事前议定,我部负责北城,你部负责南城。”
吴争抿着嘴,用力地点点头。
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言已无益,那就比拳头谁硬。
夜幕落下,应天府城大军开始密集地调动。
无数的士兵奔跑于大街小巷,提前开始宵禁。
钱家叔侄夏完淳及手下将领,被聚集到东城皇马司,这是吴争带来的骑兵临时驻地。
吴争此时正在做着政变前的演说,兜售着他一直所倡议的“汉明”理论。
“天下是汉人之天下,而大明则是汉人之大明。前朝朱姓,亦是汉人之朱姓……山河破碎,外族入侵,同胞遭受凌辱,百姓生灵涂炭……但凡天下汉人,皆应同心同德共抗外辱,以驱逐鞑虏复我华夏为己任……可今日正阳门外事变,证明朝野有用心险恶之徒,欲行分裂之事,先于淳安废黜长平公主监国,后拥立伪帝于奉天殿……吴争人微言轻,但忝为靖海候,自当以一己之力,铲除奸倿恢复朝野清明……。”
吴争一字不提自己所受到的冤曲和不公,而是直接将矛头引向了鲁王朱以海。
他慷慨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兵司马衙门的操场上空。
将士心中的火焰被引燃,无数的声音在应和着吴争。
唯有钱家叔侄夏完淳等,心中一股寒意浸透,这种氛围,他们太熟悉了,今日早上洪武门外,午后在正阳门外,钱肃乐陈子龙等人不也是这样号召民众的吗?
其结果是什么?
军民被蛊惑煽动,而盲目地进攻假想中的敌人,不论对错,只管阵营。
在这一刻,钱家叔侄夏完淳等人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悲哀,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都以为自己之前站在吴争这边,是正确的,是对天下有益的,甚至不顾父子兄弟师生的情义,而坚定地站在吴争一边。
现在,他们后悔了,吴争,竟也是个……政客。
他们在后面聚集,眼神交流,可意识到,此时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