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真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重新渡过这条江!打完这仗……咱心满意足,咱可以卸甲归田了……咱可以对街坊乡亲自豪地说,对面的江都城,那就是咱打下来的……荣耀啊!”
许多人的眼睛里,涌起了一层薄雾。
张姓百户道:“三哥说得是,有此战功,家乡父老谁敢不向三哥竖个大拇指?”
可贺老三突然吼道:“可眼睁睁看着这份滔天的功劳,就这么化为烟尘,咱不甘心啊!”
“不甘心又能如何?”张姓百户宽慰道,“那是朝堂之上,食肉者谋的事,咱们就是可有可无的士卒……三哥啊,别动气,咱们哪,就思忖着每日多吃一碗饭,睡个安生觉也就是了。”
贺老三慢慢坐倒,“这倒也是,咱也没那个能耐。朝廷决定的事,总有朝廷的道理……可江都,我们打下的,守不守得住,那是咱的事。这理得说明白了,没得回去,江都失守倒成了咱作战不力了。”
张姓百户脸色也有些黯然,道:“三哥想多了,这事自然有国公做主,想来不会亏待了咱们这帮弟兄。再说了,王将军不也说了吗?就算朝廷没有赏赐,将军也会掏腰包赏赐弟兄们。”
“狗屁!”贺老三又来了气,“你还真想着从他手里拿到赏赐?这要是公爷发话,那是一口唾沫一个钉,换成他……嘿嘿,咱问你,回了南岸,他若不给,你小张子还敢上他府上去讨要不成?”
“告诉你,就算王将军真兑现了银子,那这万把人的军勋、职位呢?将军也能兑现喽?”贺老三嗤声道,“他自己劫掠江都之罪,都差点被朝廷惩治,那能替弟兄们去向朝廷讨要军功?做你个大头美梦吧?”
张姓百户愕然。
贺老三骂累了,从边上一总旗手中取过茶碗,嗞嗞地牛饮了一大口。
“十几年了,要说咱心中佩服的,原本还就公爷一人。可现在,咱多佩服了一个。”
“三哥说得是谁?”
“就你小子话多,老打断咱说话。”
“呃……三哥请讲。”
贺老三道:“也没点眼力见,能让咱佩服的,整个庆泰朝除了公爷,也只能一人了。”
“三哥是说……镇国公?呃……三哥继续说,继续说,我不问就是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军心难违
“算你小子机灵,自然是镇国公了。”贺老三挑了挑眉毛道,“可惜啊,镇国公年纪小了些,少了些威仪、气势,要不然,今日往那江都一站,就算鞑子们敢来,看见他就该吓得屁滚尿流、闻风而逃。”
说到这,贺老三来了劲,他起身一脚踩在凳子上,对着众将领道“要说打仗,咱庆泰朝可没一人比得过镇国公。”
那张姓百户忍不住怼道“三哥不是说最佩服咱公爷吗”
贺老三一愕,笑骂道“你小子就知道挤怼咱,咱说过不佩服公爷吗咱说得是打仗。出兵之事,公爷就对咱说过,镇国公之前与他商议时说,这仗只要动作快,就一定能胜,说是有惊无险来着瞧瞧,多大的本事,这边还没出征呢,镇国公就料到了结果。”
将领们一个个听得入神,这堪比坊间评书啊。
张姓百户道“三哥说得在理,镇国公虽说年纪不大,可战功赫赫,听闻从绍兴府到应天府,从未有过败绩神人哪”
旁听将领纷纷点头认同。
贺老三却叹息道“只可惜,两位国公爷怕是怎么也猜不到,今日这场憋屈到姥姥家的撤兵啊。这要是二位国公此时在江都,以他们的本事,加上咱们弟兄们拼命,这扬州府怕是三支手指撮田螺,那叫个十拿九稳啊到时,嘿嘿你我这帮弟兄,可就是咱庆泰朝的复兴功臣喽”
这时,一个身着千户军服、满脸络腮的中年汉子走来,“我说贺老三,我可警告你,别瞎煽乎,弟兄们可不象你,光身一个,弟兄们都是有家有口的,这抗命可是重罪,到时没得还连累了家人。”
这话一出,在场将领们都窃窃私语起来。
贺老三目光一闪,嘿嘿一声道“罗千户果然是火眼金睛,都能一眼看出咱在煽乎得嘞,爱听不听,诸位兄弟自己考虑着,这兵啊,爱撤不撤,关我贺老三屁事。”
说着,贺老三拍拍屁股走人。
“三哥慢走。”十几个声在贺老三身后响起。
那张姓百户问道“三哥方才不是劝动将军去找钱大人商议了吗真要象三哥说的,那钱大人所部抗命不肯撤退,有他们守着,总好过将江都拱手让给鞑子。”
贺老三呵呵笑道“钱大人那可就那么数百人,能守得住江都”
“那三哥的意思,我们都得留下来”
贺老三摇摇头道“留不留,得听王将军的。”
说着冲那罗千户一撇嘴道“朝中吏部左侍郎,是罗千户的亲舅舅吧,得想必罗大人是不会担忧军功、赏赐无着落的。”
罗千户愠怒道“贺老三,说话别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我舅是吏部侍郎不假,可我这千户之职,可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不想贺老三鄙夷着往边上“啐”了一口,“你杀过鞑子吗”
罗千户大怒,“本官杀民贼,那也是为国尽忠你这杀才还敢替那帮贼人抱不平不成”
贺老三连连摇手道“罗大人莫往老三头上扣屎盆子,咱说的一码归一码,我问得是,你杀过鞑子吗”
罗千户还真没杀过鞑子,他的千户职,说起来还真是以功累积的,当然从百户到千户这一步直跃两阶,那就是因为拥立鲁王监国了。
当然,这无可指责,国难当头嘛,升迁就是朝廷重臣一句话的事。
是他的军功,都是与大顺军作战而得。
以功升百户后,就追随王之仁了,然后所有人都知道,明军一路溃败,王之仁还在无奈之下,向清廷献过降书,就没和鞑子有过交战的时候。
之后,王之仁受钱肃乐等人的感召,毅然举兵反正,重回大明旗下,就一直驻守定海,也没有与鞑子有交战之时。
直到吴争北伐,可这时的罗千户已经是千户了,加上战事打得顺,自然没有亲自上阵的时候,哪来亲手杀鞑子的机会。
贺老三说的是事实,但有些偏颇,将领杀敌,没有必要一定手上沾敌人的血。
但反过来说,要想在军中有威望,还就得手上沾血。
否则,想要士兵尊敬你扯蛋
这时的场内,都可都是这万人大军中的各级军官。
被一个小旗,当着所有同僚的脸羞辱,所谓士可忍孰不可忍,泥菩萨都会冒火星。
可罗千户敢对贺老三动杀手吗
他不敢他要真敢令士兵对贺老三动手,那指不定士兵会冲谁呢。
连王一林喊了两次“来人,拿下”,贺老三还好整无暇地和众人扯闲篇呢,他罗千户还真不够格。
老兵,是一军之魂。
特别是象贺老三这种一直追随主帅的老兵,那等于是一军魂中之魂,这种老兵是士兵心中的一杆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在军中享有着主帅的待遇。
从古至今皆是。
罗千户涨红着脸,他面子过不去了,他要决斗,与贺老三决斗
不过这决斗,不是两人刀来剑往的决斗。
这拼杀起来,罗千户有自知之明,他不是贺老三的个。
这战,明军打得顺手,清军兵力空虚,仪真是弹指间被攻破,江都城虽说洪承畴亲自挂帅、登城楼抵抗,但败势已成,终究无力回天。
可这不影响贺老三立功啊,他的一小旗是先登,贺老三两战累计,得级十一首。
放眼军中,谁能与贺老三相提并论
所以,罗千户提出的决斗,不是与贺老三“肉搏”,是比拼接下来,谁杀鞑子多。
嘿嘿,这有点无赖了。
但也说得过去,贺老三本就以此拿话羞辱罗千户,那么罗千户提出这个比拼来,也说得过去。
于是二人当着全体军官的面,击掌为誓。
一支虎贲,往往能被一个或者几个老兵,轻轻地挥手,激起血性,是为精锐之师。
军中崇尚强者,鄙夷弱者。
这二人一场颇为可笑的意气之争,让一场撤兵的动员,就此彻底变成了一场誓死大会。
看起来这是一场闹剧,其实却是,军心,难违
第五百三十五章 种子终于发芽
无独有偶。
城里还有一处军营,也在上演这类事件。
那就是钱肃典那支残部。
不过钱肃典部毕竟是禁军,“成份”比王之仁的水师要好得多。
所以,将士们还是比较“懂礼”,且言行也“文雅”不少。
黑压压的一片,数百号人一声不吭,就坐在钱肃典的“官邸”门口(就是一所临时征用的小院)。
钱肃典面色阴沉地站在门口,他也为难啊。
将士们不肯吃饭啊,绝食啊。
听闻朝廷勒令江北明军限期撤回南岸,这数百号人就开始坐在这了。
“想造反吗?”钱肃典喝斥道,“你们是兵不是贼,是兵就得听令!”
一个参军起身道:“大人说得没错,是兵就得听令。可这令与令,还是有区别的,我等不从乱命!”
“放肆!这是朝廷诏令,何来乱命!”
“大人不必动怒,是不是乱命,大人心中知道,我等……也知。属下只是想替弟兄们,向大人讨个说法,还望大人解我等心中之疑惑!”
“说。”
“扬州清军兵力空虚,我等取江都之后,就算不北攻,固守想来不难。这可是实情?”
“没错。但徐州八万清军南下,已逼近江都。”
“好,大人说得对。八万清军逼近江都不假,可咱们身后,有着兴国公二万水师,还有镇国公数万大军。先不说清廷是否敢于我军在扬州决战,就算是,我军也并非无一战之力,这,大人以为然乎?”
钱肃典怒道:“这不是你们该考虑的事,你们的本份,就是听命!听命懂吗?”
那参军突然单膝跪下,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