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提出,与其丢弃,不如就地掩埋。

    蒋全义同意了。

    于是,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脚,找了个本身就有的山洞,将所有财货都搬了进去,最后砸塌岩壁,封住洞口。

    王一林心痛地说道,“这要是哪个祖坟冒轻烟的看到,怕是几辈子,不,几十几百辈子也用不完啊。蒋老弟,你可是作了大孽了。”

    蒋全义不理会王一林,转身就下令,全军转东南方向行军,即日起,遇县城绕行而过。

    ……。

    清廷震动。

    这支明军的“杀伤力”太大了。

    清廷的“怀柔”对象是义兴朝,可问题是义兴朝手一摊说,咱们已经宣布这是支叛军了,他们的死活和作为与我朝无关,你们爱打打爱杀杀,不用理会我们的感受。

    义兴朝不管了,可清廷得管啊,死的伤的被抢的,那可都是自己的地盘啊。

    由此,朝堂上竟出现了一些“招降”的呼声。

    这不奇怪,今时不同往日,未入关前,清军打打草谷,袭扰劫掠一番之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哪管身后巨浪滔天?

    现在,都坐了三年天下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改变。

    屁股决定立场,任何朝代都一样。

    清廷从光脚的,变成了穿鞋的。

    自然开始想着要安定了。

    可这支“叛军”却是光脚的。

    他们除了一条烂命,无所顾忌。

    很难想象,连命都不要了的人,还会去顾忌别的。

    所以,招降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不是光脚吗,得,给他们穿上鞋就是了,这样,他们就有了顾忌。

    招安,自始至终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非同小可。

    可这种声音,遭到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联手打压。

    倒不是说这两个老冤家,开始握手言和了,而是对于这件事上,二人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只是仅仅在这件事上联起了手。

    道理在很简单。

    长江南北周边,这几年一直反复易手,清廷征收不到赋税。

    凤阳至淮安一线,几府之地,承担着清廷在东南一隅的主要赋税来源。

    可现在被这支“叛军”扫荡得够呛,谁是周边各府各县人人自危,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许多商船已经不再敢北上了,而是选择杭州、松江府转运。

    而民间,不管是富商巨贾、还是平头百姓,无一不怨声载道。

    这种舆情背后的干系很大。

    满清入关到此时,不过百多万人,统治偌大的中原,还得依靠汉人。

    清军之中,汉旗、降清明军加起来,得占六七成。

    这支“叛军”在这十来天的功夫,让清廷遭受的人员、财产损失,甚至远远大于仪真一战。

    最关键的是,这支“叛军”其中很大一部分追随过吴争北伐,他们养成了一种见鞑子就杀的习惯,这习惯不好,真不好,特别地让清廷头痛。

    如果真将这支“叛军”招安,那问题会很严重,试想要是那些降清的明军,也都来这一手,那天下不就乱套了吗?人心就得散了。

    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在这一点上,多尔衮和洪承畴的意见是一样的。

    于是,一个满族的摄政王,一个降清明臣的领袖,不约而同地达成了默契,打压这种招安的呼声之后,朝廷下旨,勒令郑亲王济尔哈朗限期全歼之支“叛军”,五天之内回京述职。

    旨意简单明了,就是说济尔哈朗从接旨的那一刻算起,到站在奉天殿中奏报,就给你五天。

    你还得做到“全歼”二字,一个都不能少。

    ……。

    济尔哈朗承压了。

    压力山大。

    这倒不是说济尔哈朗无能,力有不逮。

    恰恰相反,济尔哈朗的和硕郑亲王爵,那可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真正的爱新觉罗近支。

    可姓爱新觉罗的多了去了,也没见有几个如同济尔哈朗这样成为和硕郑亲王、辅政大臣的。

    年轻时济尔哈朗,无论对明朝、蒙古、朝鲜乃至满族内部反叛部落的作战,那都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他并不认为歼灭这支叛军很难。

    难的是,这支叛军踪影不定。

    这是个最难的难题。

    不管古今,两军交战,重点在于知己知彼。

    首先要知道对方主帅的性情特征,遇事的反应方式。

    可这支叛军的主将只是个副都指挥使,从五品衔,还是个新兴之秀,谁知道他从哪冒出来的?

    一无所知。

    其次,得知道这支叛军的目的和行军方向。

    可这支叛军忽北忽南,忽东忽西,有时疾如脱兔,有时还返身打追击清军一个回马枪,打个小伏击。

    这让追击清军苦不堪言。

    最后,朝廷围剿得调动大军吧?

    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叛军一个劲地奔逃,无意占领一个城固守,这样的军队,再让人头痛。

    这就象要追捕一个逃犯,得知道他的心性、爱好,遇事反应、有哪些亲朋好友,最有可能往哪去,在何处落脚,方可安排布控。

    这些,济尔哈朗都无从知晓。l0ns3v3

 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圣明

    在济尔哈朗看来,这支叛军更象只无头苍蝇,四处乱窜。

    济尔哈朗更没有权力对自己的地盘上来一场坚壁清野,这样,怕是他济尔哈朗会死得比叛军更早。

    可如果不坚壁清野,叛军就能从富饶的各府、各县轻易得到粮食,甚至从城中得到各种军械补给。

    难不难,可真难死哈朗老哥了。

    但,现在开始,不一样了。

    济尔哈朗敏锐地感觉到,不一样了。

    他发觉叛军不再进攻沿路的县城。

    他将叛军这十来天忽北忽南、忽东忽西的复杂路线连起线来,发觉了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那就是叛军的整体方向是在向东南。

    特别是叛军到了如皋之后,再度转向东南。

    这个发现,让济尔哈朗判断叛军还是希望活着的,因为东南是,大海。

    只是济尔哈朗还在犹豫,如果把大军全部投入到围剿中,万一自己判断错误,就会使得这支叛军脱离清军的追击。

    由此海阔天空,甚至可能真向北方扑去。

    这支深入腹地的叛军,最后结局是早已肯定的,但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却是无法确定的。

    济尔哈朗还不想为这支叛军陪葬。

    此时清廷的旨意到来,逼得济尔哈朗只能孤注一掷。

    他将叛军行军的整体方向标注出来,进行延伸。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只有一个——海门。

    济尔哈朗迅速下令,江心岛清军全军出击,直扑海门进行阻击。

    ……。

    含凉殿。

    君臣六人正在奏对。

    内阁四人,和御史台王翊。

    朱慈烺手里抖动着杭州府传来的急报,“敌酋多铎大举进攻绍兴、金华两府,镇国公传来急报,请求朝廷派兵增援,诸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陈子龙当即答道:“清廷出尔反尔,毁诺重启兵戈,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为当令兴国公水师、镇江府守军小心戒备北岸清军来攻,同时派一支劲旅南下支援杭州府。”

    朱慈烺神色不动,不置可否,他扫了其余四人,问道:“三位爱卿可赞同首辅所言?”

    钱谦益看了一眼陈子龙,心中叹了一声,这书呆子。

    他起身道:“臣以为首辅之言不妥。镇国公在杭州府有四卫共计四万大军,敌酋多铎来犯之敌也仅四万人,而多铎之前更是败于镇国公之手,不管怎么说,镇国公自保应该无虞。况且,既然双方已经开战,京畿重地,安危更重要。首辅所言,令兴国公水师、镇江府守军小心戒备北岸清军来攻,臣赞同,但派兵前往杭州府……就不必了。”

    钱肃乐起身道:“臣以为首辅所言才是老成谋国之言。敌酋多铎蓄意来犯,自然是经过时日准备的,如今北岸清军正在围剿水师叛军,想来是没有精力渡江进攻的。陛下,当派援军南下,万一绍兴、金华有不测,唇亡齿寒哪!”

    都御史王翊道:“臣也赞同派援军南下。”

    徐孚远看了一眼陈子龙,也起身道:“臣赞同首辅之策。”

    四比一,钱谦益却丝毫不慌张。

    他很自信地陈述道:“诸公显然是过虑了,镇国公手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我听说不久前还将四卫命名为北伐军,其意图无非是想与朝廷辖下军队区别开来,这事若在非战时期,可定谋逆罪。陛下胸襟宽广,没有加罪于镇国公,可此时派兵增援,就没有必要了吧?”

    陈子龙蹩眉斥道:“荒唐。只要吴争还是我朝镇国公,绍兴、金华两府还是我朝的疆土,遭遇强敌,朝廷岂能不救?就事论事,功过岂能混为一谈?钱尚书所言,偏颇了。”

    钱谦益微笑不语,只是将目光投向朱慈烺。

    “啪”地一声轻响,朱慈烺将折子拍在御案上,大声道:“援兵当然得派!不但要派,而且须派有力之一部。令都指挥使廖仲平挑选五千精锐之师,增援杭州府。”

    众人起身拱手道:“陛下圣明!”

    只有钱谦益嘴边挂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

    果然,朱慈烺随后道:“钱尚书且留下,朕想听听钱庄筹办事宜,诸爱卿先退去吧。”

    只有朱慈烺和钱谦益二人了。

    朱慈烺把玩着御案上的玉镇纸道:“听钱尚书方才之言,看来对镇国公成见颇深啊?可在朕心里,镇国公劳苦功高,乃我朝栋梁、忠臣,朕视其为臂膀。钱尚书是不是过虑了?”

    钱谦益躬身道:“镇国公是不是忠臣,臣无须评判,也无权评判,但镇国公所拥有的兵力和财力,已经威胁到了陛下,威胁到了皇权,做为陛下臣子,臣不得不大胆直言。”

    “哦?”朱慈烺挑了挑眉毛道,“那依钱尚书之见,又该如何应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