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多铎非常敏感地率部撤向沥海,与沥海清军会合。

    这确实是明智的,绍兴城、平岗山两个方向一旦向沥海合围,不用多,每个方向有千人足矣。

    沥海清军就会陷入三面被围,独木难支的局面。

    其实多铎已经想退了。

    或许这是此战双方最有“体面”的罢战台阶。

    按吴争心里的小心思,真不想打下去了,此战,整支骑兵营覆没,带来的杭州卫三千人,伤亡已超过四成,火枪兵也折损二成,沥海卫、金山卫、严州卫伤亡情况目前还不知道,想来自然也不会小。

    如果多铎真打算这么退去,吴争其实是乐观其成的。

    但这一切,都因一件事而改变。

    这件事,其实按现状而言,算不得大事。

    至少还无法决定义兴朝和清廷之间战不战的战略关系。

    但它对于吴争而言,却是不容触碰的底线。

    吴庄农户被掳走三百多人!

    多铎原本倒也没有想屠杀这些农户,他只想以此为要挟,换回绍兴城的清军。

    所以从百官离开,撤往沥海时,多铎带走了这三百多人。

    吴争赶到百官时,百官传檄而定。

    听闻百姓被掳走,吴争怒了。

    自己苏醒时,就曾立下誓言,“守护自己身边的人”,这些农户是吴争当时从金山卫救下的百姓,一部分安置在沥海打渔为生,一部分安置在吴庄种田为生。

    可现在,他们被自己牵累了。

    吴争立即下令,令已经进入曹娥江的水师,炮击沥海清军。

    同时,集合全军,对多铎进行追击。

    ……。

    从吴争出平岗山,到百官传檄而定,其实不过就是两天时间。

    也就是说,厉如海率沥海卫出击,对沥海清军发起强攻,也是两天时间。

    这场仗打得很激烈,但也是最无建树的。

    所有大战,其实胜负都不在主力对抗,那就是消耗战,除非一方士气崩溃或者士兵伤亡殆尽,几乎无法判定胜负。

    真正的胜负,都是由战局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譬如偏师合围、粮草补给、天时地利的变化等等。

    水师炮击,也顶不上什么大用。

    沥海要隘早已部署火炮,清军也有几门火炮。

    相互炮击,在清军堵住沥海卫出兵之路时,已经发生。

    可开花弹只能打到三、四里,根本够不着,只能选择实心弹。

    这实心弹的威力,可想而知,呼啸而去,“咚”地落地,然后靠着强大的势能,造成些物理伤害。

    简单地说,两天炮击,上千弹丸,造成的清军伤亡,恐怕不足百人。

    在人命贱如纸的此时,这些命甚至还不如这上千弹丸、火药值钱。

    厉如海和他的沥海卫确实打得很辛苦。

    可辛苦不代表着能突破、有建树,清军早已构筑防线,死死地顶住了沥海卫的强攻。

    如果按双方兵力伤亡而言,沥海卫恐怕还要比清军多出不少,因为沥海卫在强攻。

    可这一切,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多铎已经心存撤兵之意。

    既然目标达成无望,再打下去,又有何益?

    多铎如今只寄希望于金华府有所突破,那么自己发动这战,还不至于太难堪,对清廷也能有所交待。

    所以,一到沥海,多铎就开始进行兵力收缩,准备渐渐脱离于沥海卫的接触。

    可多铎没有想到的是,厉如海和他想得不一样,厉如海在强攻。

    强攻,是个战术术语。

    它的意思是不计伤亡的进攻。

    这与双方排兵布阵,前锋对前锋,偏师守两翼这样的套路不同。

    以正合,准确地说都可以划入佯攻之列。

    因为它们随时可以用侧翼掩护前锋、中军后撤。

    可此时厉如海的强攻不一样,那是全军进攻,没有侧翼。

    这就成了决战。

    决战,不分胜负不罢休,不死不休。

    清军撤不了,除非多铎值得断臂求生,以近乎五成的清军做为殿后炮灰,否则,在两军胶着死咬着不放的情况下,清军走不了。

    这确实让多铎很难选择,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

    吴争如果真如他所料,去了绍兴城,那么绍兴城肯定不保。

    随之而来的就是明军对自己的合围。

    可多铎不舍得断臂求生,他更认为,自己可以赶在吴争到来之前,击溃对面的明军。

    半天,多铎给自己的时间是半天。

    于是,双方决战终于开始了。

    说是双方决战,这没有错。

    之前清军一直依据构筑的阵地与沥海卫打攻防。

    可此时,清军开始主动出击。

    于是,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之前说过,两军交战,各自排兵布阵,前锋对前锋,为何是前锋对前锋呢?

    因为前锋装备好,所有最好的装备都集中在前锋。

    大半人高的竖盾,最坚固的铠甲、最锋利的刀剑等等。

    所以,看起来最危险,其实伤亡最小。

    可决战不一样,所有人,一整条阵线的互搏,没有什么前锋、中军、后阵之分。

    伤亡顿时直线上升,那就是一个屠宰场。

    每一刀挥出,都能杀人,每进一步,都能踩在血泥的“叽咕”声。

    沥海卫在硬抗一个时辰之后,阵线开始松动。

    这无可厚非。

    单兵的作战,无论从体能还是技战术,沥海卫士兵确实不如这些从关外到关内的八旗兵。

    更何况是多铎麾下的百战老兵。

    陈胜在城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战局,他此时的心,如同火灼般地焦虑。

    陈胜一直不肯率沥海卫出击,他所担心的就是眼前这一幕。

 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

    此时的清军八旗兵,作战彪悍,战力确实强大,这不容否认。

    否则就不会从关外到关内,纵横上万里,未尝败绩了。

    所以,在没有超过清军兵力时,陈胜确实不敢出兵。

    可现在,陈胜也为难了,救不救?

    救,很可能前军溃败导致整个沥海要隘的失守。

    不救……那可是八千子弟兵啊。

    陈胜眼睛血红,他嘶吼道:“开炮……开炮……他x的开炮。”

    身边将领黯然。

    他们明白了,都指挥使已经决定,不救!

    “隆隆”的炮声开始密集,炮弹造成的伤亡在增加,因为人群密集了。

    可沥海卫依旧在退。

    因为阵线的松动,绝不是靠一、两个人的悍勇可以扭转的。

    后退变得越来越快,崩溃就在一瞬间。

    “隆隆”的炮声更加密集,这在双方正在撕杀的士兵心里,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因为弹丸是绝对不会砸到自己头上的,炮弹只会落到身后的后军头上。

    清军的攻击更加猛烈。

    但此时双方观战的将领,却露出了相同的神色……惊讶!

    弹丸飞来的方向不对。

    也就是说,有不同方向的火炮在射击。

    多铎突然意识到,吴争可能早到了。

    这个想法,让多铎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这时,一个传令兵急奔而来,口中大喊道,“我军崧厦接敌,敌军势大,请大王派兵增援!”

    多铎知道,在崧厦部署的一千清军,挡不住吴争。

    多铎只是想让那一千清军能多拖住吴争一两个时辰罢了。

    有这一两个时辰,自己就可以安排撤退。

    只是,没想到吴争来得比自己预料的要早得多。

    多铎长长吁出一口气,他喟叹道,“十日辛苦,终为徒劳!”

    “撤!”

    博洛急道:“崧厦我军尚可一战,请大王下令,我愿亲自前往指挥,挡住吴争,哪怕最后一败,也须将对面这支明军击溃。大王,只要再一刻钟,不,一盏茶的功夫……。”

    多铎面色有些灰暗,他没有喝斥博洛,他只是指向两军交战的方向,“你再看看,一盏茶的功夫,够吗?”

    博洛惊讶地顺着多铎手指的方向望去。

    沥海要隘城门洞开,一支至少不少于五千人的大军,已经从三个城门涌出,冲向交战地。

    陈胜终于孤注一掷了。

    他能猜到,这火炮的出处。

    既然舟山水师到了,那么自己前面的判断是正确的。

    虽然陈胜无法知道水师究竟到了多少,是不是足以负担起对沥海的增援,但这一刻,陈胜只能把它当作是一个机会。

    于是,陈胜下令,全军出击!

    一战定胜负,一战决生死!

    博洛额头冷汗浸出,他知道,多铎说的没错,恐怕一个时辰,也无法击溃对面的明军了,不,现在要考虑的是,清军该如何撤退。

    此时多铎再次下令道:“撤!”

    “大王,前方至少还有三千人哪?!”博洛的眼睛通红着。

    多铎不再说话,转身离开。

    博洛再次往战场望了一眼,原本一直后退的明军,已经不再后退,反而是清军阵线开始缓缓后退了。

    博洛带着无限的痛苦,转身追多铎去了。

    他明白,这场战争结束了。

    上万精锐,折损在了绍兴府。

    这,在不远的日子里,将让自己和多铎,面临朝廷严厉的申饬,甚至可能因此而被贬职降爵。

    但这些,远不及眼前族人的死亡来得更让博洛痛心。

    博洛泪如雨下!

    ……。

    多铎下令撤退,意味着清军进犯绍兴府的图谋彻底失败。

    可战斗依旧在继续。

    战场上,还在死人。

    被多铎弃之的近三千清军,依旧在抵抗。

    直到吴争率部突破崧厦清军的阻击,与沥海卫两面夹击,这才真正击溃了这些已经注定无法返回他们故乡的弃子。

    而被两面夹击之后的这支清军精锐,最后投降的仅二百多人。

    整个沥海军民一片欢腾。

    半个月了,胜利终于到来了。

    吴争却无法享受到这种期盼已久的欣喜,因为他心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