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在收割,他们已经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伤亡,就可以收割明军的脑袋。

    他们甚至看见明军冲来,就后退,然后等明军士兵拄着刀喘气时,再一涌而上,砍下对方的头颅。

    这已经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屠杀。

    没有人弃刀,就算已经拿不稳手中的刀。

    没有一个人投降,哪怕喘着气,面对着当头而来的刀,无力闪避。

    这是一支铁军,不是身上有铁甲的铁军,而是经过了铁血锻打过的、有着钢铁般意志的铁军。

    苍天有眼!

    怎会让这样的一支铁军全军覆没?

    当身后传来“呯、呯”的射击声时,当听到“得得”马蹄声时。

    蒋全义流泪了。

    王一林也流泪了。

    激动的泪!

 第651章 沈致远如愿以偿

    援军,终于来了。

    镇国公的援军终于来了!

    因为整个义兴朝,怕也只有镇国公拥有着为数不多的火枪兵。

    自己这些人,总算没有被遗忘。

    这一点,对蒋全义、王一林来说,此时比生死,更重要。

    “镇国公派兵增援我们了!”在二人竭力地大声呼喊下,明军士兵有如神助般地振奋起士气,开始反击。

    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清军开始后退。

    蒋全义、王一林回过头,这时才发现,援军确实来了,可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般。

    援军,只有廖廖数百人,而之前听到的马蹄声,也仅仅是数十骑兵所发出的。

    蒋全义、王一林相顾愕然。

    ……。

    这支援兵,自然就是血气方刚的钱翘恭和打算做番大事给吴争和吴小妹看看的沈致远带来的三百火枪兵和三十六骑兵了。

    他们来得晚了,这怪不得钱翘恭和沈致远,路途远不说,还得坐三天船。

    他们尽力了。

    若不是士兵来自南方,怕三天的海上颠簸,就能让这数百人暂时丧失战斗力。

    好在,总算是救了蒋全义、王一林及千多残部。

    可不好的是,连他们都被清军包围起来。

    是,他们还是能逃的,毕竟来的船还在。

    问题是,千多人怎么逃?

    “怎么办?”蒋全义、王一林瞪着钱翘恭和沈致远问。

    “好办!”沈致远有些兴奋地答道,“我们来,不是为了救你们回江南,而是和你们会师,在江北打出一片天的。”

    “这是个疯子!”蒋全义、王一林面面相觑,在对方眼中,二人都找到了这五个字。

    其实他们自己已经够疯狂了,可二人自认比起这眼前之人来,自己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蒋全义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老上司钱翘恭,钱翘恭之前是仪真京卫的副指挥使。

    不想,钱翘恭竟然点点头道:“沈大人说得没错,大将军已经任命沈大人为江北义军主帅,我为副帅,让我们率你们在江北站住脚,为日后我军北伐,做策应!”

    这显然是假传命令,满口胡吣了。

    可蒋全义信,连王一林也信。

    先不说钱翘恭是吴争的大舅子,沈致远可是吴争的嫡系。

    这二人口吻一致,这事就不会假了。

    可问题是,眼前所有人加起来就二千出头,而且除了这三百火枪兵和数十骑兵,皆是疲惫之师,其中伤者还占了二、三成。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突围?

    就更不用说是要在上万清军的合围中站住脚了。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王一林眨巴着眼道:“沈大人,镇国公应该还有后续增援到来吧?”

    钱翘恭刚想开口,欲以比较婉转地口吻去回答王一林提出的问题。

    可沈致远却很干脆地点头道:“没错,朝廷已经将你部定为叛军,大将军怎能公然接受你们?只是在将军也不忍看你部毁于鞑子之手,这才派我们前来,引领你们在江北打出一片天。”

    王一林苦涩地看着这个自信主爆棚的少年,想哭,“敢问沈大人,带来多少粮草、补给?”

    沈致远一愣,“你们缺粮草补给吗?……不好意思,这我还真没想到,来得匆忙……不过,我倒是带了一船火枪和弹药。”

    这下连蒋全义都想哭了,这样的主帅,天啊,还是让我投海算了。

    钱翘恭干咳一声,“先不说这些,眼前最要紧的是,先脱出清军的包围。”

    这话实在,果然是有带兵经验的老兵。

    蒋全义、王一林不想再理会沈致远,他们将目光聚向钱翘恭。

    沈致远被冷落,非常不甘心,他瞪了钱翘恭一眼,大声道:“以本帅之见,清军从西、西北两个方向合围我军,东海又是海,我军得从北面沿江而上。”

    没人搭理他。

    沈致远继续自说自话,“本帅带来共计五条船,清军没有水师,只要我军沿海岸行军,至少可以有五、六百人可以幸存,不至于全军覆没。”

    蒋全义、王一林的目光开始转移过来。

    沈致远有些得意,“最重要的是,立于不灭之地的我们,只要在火枪射程的范围内,就可无虞,至少,在清军调集重兵到来之前无虞。”

    蒋全义、王一林的目光开始流露出善意。

    “打不过,就投海,清军不善水、还要忌惮火枪射击,他们不敢下水追,如此,我军更加无虞。”沈致远很得意。

    王一林试探地问道:“可我军没有粮草补给,怎么办?”

    沈致远脸色渐渐有些僵硬,瞪了王一林一眼,他对这人的观感立马降到了最低,这厮太不会说话,哪壶不开提哪壶!

    “粮草嘛……也好办,没有粮食,我们就吃鱼,海里多得是鱼,水师将士都是水中好手,就地取食嘛!”

    众人无语,但这话似乎也有那么些道理,总不至于饿死。

    蒋全义、王一林终于还是选择放弃沈致远,把目光投向钱翘恭。

    钱翘恭正色道:“我认为沈大人说得不无道理,先突围出去,再想办法筹集粮草。”

    蒋全义、王一林对视一眼,同意。

    这时,清军又开始进攻。

    只是这次的规模显然比之前的大得多,清军在知道明军来了援兵之后,终于不再存有保存实力、减少伤亡的念头,他们开始调主力进攻,因为剿灭这群“烦人的苍蝇”,是清廷下得死命令。

    沈致远下了他执掌这支军队的第一道命令——逃。

    往海里逃!

    骑兵先逃,火枪兵据二,蒋全义、王一林残部殿后。

    这道命令差点就让蒋全义、王一林立马翻脸。

    好在,钱翘恭坚定地站在了沈致远这边,无论如何,他的官位可以压服蒋全义。

    于是,沈致远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下去。

    沈致远带来的船,是货船,不是战船,平底,适合内河、近海也就是沿海岸线运输的商船。

    这种船不挑剔吃水线,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无限地接近岸边。

    火枪兵撤退之后,就依据着五条船,结成了火枪阵。

    水中、船舷、船上,三个高度、三排射击线。

    清军没有骑兵,如果有,蒋全义、王一林部到不了海门,早已尽没。

 第652章 金声桓的小算盘

    长江之北的清军骑兵主力早已调向西北,剩余的此时正在蒙古与反叛部落交战。

    所以,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他们和明军一样,就靠两条腿。

    这就给了火枪兵,相对充裕的射击时间。

    当清军集群压向蒋全义、王一林残部时,沈致远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蒋全义、王一林残部在与清军即将接触的那一刻,转身撒腿就跑。

    逃命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那一幕,甚是壮观。

    清军莫名其妙,但冲锋的惯性,让他们继续前冲。

    于是,一场热兵器对冷兵器的屠杀,开始了。

    不需要瞄准,只需要简单地重复着装填,循环着第一排到第三排的齐射。

    半柱香的时间,清军终于从暴风雨般的迎头打击中回过神来,他们撤退了,抛下数百具尸体和伤员,往回逃窜。

    这一仗,让沈致远着实露了把脸,士兵们见识了火枪的犀利,在得知沈致远带来了一船的火枪和弹药,看向沈致远的眼神,就象是白骨精看着唐三藏。

    由此,沈致远迅速在这支残部中竖立起了威信。

    但,清军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时间,更不会给他们训练火枪射击的时间。

    半个时辰之后,清军聚集起大约三千人,再次涌向海边。

    火枪的射程仅百步。

    甚至比强弓还要近。

    这个距离之内,可装填最多四、五次。

    以三百火枪兵射击出的弹丸计算,百发百中也无法消失这三千人。

    况且问题是,士兵个个是神枪手吗?

    显然不可能!

    也就是说,清军已经做好了以人命换人命的准备,也要将这支明军彻底消灭在海边。

    当清军开始进攻时,就算是自信满满的沈致远,也开始打退堂鼓了。

    沈致远开始下令,执行他的战前部署——上船,往海里撤退。

    可残部加上援军,有二千出头,船上最多也就容纳六百人,这还得是抛弃战马的情况下。

    所有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谁死?谁活?

    钱翘恭坚定地上前一步,“我死!”

    蒋全义不甘人后,“我死!”

    已经迈上船舷的王一林,终于收回了准备跨出的另一只脚,“娘的,老子还没活够呢……蒋全义,别这么看着老子,老子也敢死!”

    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

    有这么三个人,一群疲惫之师,也能打出一支精锐的风采来。

    在三轮火枪齐射之后,三人率部向清军发起了反冲锋。

    清军的气势被打得明显一个顿挫,甚至有了溃退的先兆。

    可这时,清军又一波后续攻击波开始了。

    在进攻的号角中,原本有了溃退先兆的清军开始咬牙硬撑,甚至开始了反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