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金山卫却因此而陷入了苦战,可谓是天意弄人。
吴争本来是想以王之仁水师和舟山水师联合封江。
到了真挡不住的时候,就在应天府水域,让出一个缺口,让一部分清军突入,以应天府坚固的防御来消耗这支突入的清军。
这样,以镇江府为据点,结合守军和金山、杭州两卫,就算镇江水域也被突破,同样能抵御清军攻城。
这不是吴争怯战,不想与清军堂堂正正地以正合。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管是朝廷还是大将军府,仅以十府之财力,供养七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加上几乎从没有停下的战争,底子已经耗尽,急需修养生息。
吴争杀多铎,确实是想拖清廷同样陷入这种财政困局,可绝不是想当下就与清廷决战。
可王之仁的突然重伤,让吴争不得不改变原本的作战思路。
在吴争预想之中,应天府可以挡住清军一、两个月,这个时间足以让自己从容进攻靖江,然后进攻泰兴,这样,就形成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格局。
清军攻应天府攻不下,可吴争可以攻下靖江、泰兴,这样清廷势必恐惧吴争会率部北上,直入腹心,如果真按吴争的想法,这事还真有可能,缺少粮饷,吴争完全可以在沿路劫富济贫,这事,吴争干得出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所以,照吴争的想法,最好是打得清廷不得不主动撤退,理想状态是能占据江北一个州府,做为日后北伐的跳板。
但人算不如天算,战局瞬息万变,谁能知道,如此坚固的城池加上兵力并不比清军少太多的应天府,竟不到四天就被清军攻破。
如果吴争能想到这点,只怕啥想法都不会有,早就直接派金山卫增援京城了,毕竟,京城一失,整个江南人的士气都会下降,好不容易有的大好局面就会化为乌有。这样的损失,吴争是承受不起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买。
吴争得知京城危急的时候,杭州卫已经从靖江出发登陆对岸,向泰兴进军了。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哪怕退兵,恐怕也救不及京城了,吴争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在心中祈祷鲁之域、吴易进攻龙潭顺利,这样围魏救赵,或许还能逼济尔哈朗回援龙潭,如此,说不定能减轻廖仲平的压力。
吴争下令加速向泰兴进军,是加速,不是急行军,这是为了在赶到泰兴时,立即组织起进攻。
第二天凌晨,也就是济尔哈朗打算撤退,却被谭泰拒绝的第二天凌晨,杭州卫对泰兴发起了进攻。
泰兴是个小县,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县,此时隶属扬州府。
清廷原本没有在泰兴驻囤军队,只有三千六百兵力驻囤于泰州。
因吴争光复长江东南十府,清廷才在泰兴驻屯了一千八百守军。
可此时,靖江被攻下的消息已经传到泰州,那儿的三千六百清军,已经在杭州卫前锋到达泰兴之前赶到,两部会合之后,有了五千四百人,这就让吴争无法迅速攻下泰兴,一天激战之后,吴争没有连夜攻击,而是下令当夜让将士休整,等待后军赶来。
打算天亮时发起强攻。
……。
两天的时间,足以将战场变化,传到黄河边。
多尔衮闻知军报,就已经感觉到战局的变化不妙。
他的判断几乎与济尔哈朗相同,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应该立即从应天府撤退。
因为龙潭绝对无法守住,金山卫是清军守军的两倍,龙潭虽然是要隘,但也仅仅是个要隘。
无民可以协防,清军死一个就少一个。
加上清军刚刚攻下龙潭,周边都是明军控制的地盘,不具备任何可借力之处。
打顺风仗还好,可要让这些降清明军与金山卫打一场殊死之战,很可能形成哗变。
这样一来,攻入应天府的清军就被隔开了,丧失了退路。
如果攻下应天府还好,可以凭应天府城墙防御,且应天府中的囤粮和百万民众的存粮,足以保障二万多清军的需求。
可如果陷入僵持,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境。
那一万八旗军是绝对损失不得,就算是多尔衮也无法承担这一万八旗兵在江南全军覆没的结果。
多尔衮立即手书传令,令济尔哈朗撤退。
同时将战局变化急奏朝廷,建议朝廷,只要义兴朝送还豫亲王多铎的尸体,可以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然后进行和谈。
之后,多尔衮开始组织前锋渡河。
这个时候,多尔衮就算再谨慎,也只能冒险一搏了。
因为一旦泰兴被吴争攻下,那么黄河以南沿海,就没有一支可以抵挡吴争北上的清军了。
这会使得局面失控,清廷或许可能由此而失去黄河之南的整片土地。
所以,就算冒险,多尔衮也须搏一搏。
第693章 各怀鬼胎
战局的变化,往往就在细微不经意之间。
吴争攻下靖江,兵临泰兴城下的消息,在泰兴周边各县引起不小的混乱。
连带着有驻军的县的清军,自动向泰兴增援。
这就使得正在镇江水域与王之仁水师交战的一万清军阵线开始松动,这不难理解,明军都攻到清军侧翼了,泰兴一失,明军只需一天时间迂回,这一万清军的背后就会出现明军。
清军开始出现慌乱的苗头。
王之仁在镇江水域水师的压力聚减,于是水师开始分兵向应天府水域西进。
水师这个无意的动作,着实帮了正在进攻龙潭的金山卫大忙。
一直苦于没有攻城武器的鲁之域、吴易在几艘水师炮船的支援下,向龙潭要隘发起了猛攻。
战况迅速扭转,这下,终于轮到清军苦苦支撑了。
……。
此时的济尔哈朗,虽然还没有接到多尔衮的撤退令,但龙潭被攻击、靖江被吴争攻占的消息已经传来。
这次济尔哈朗不再犹豫,他明白,再不撤,怕真要被明军包饺子了。
于是,济尔哈朗一面封锁这两个消息,一面知会谭泰撤兵,这次,济尔哈朗是以军令的形式,勒令谭泰撤退。
奈何谭泰正打得兴起,满心的不想撤。
也确实是可以理解,谭泰所部在城里,占据民舍之利,对建阳卫的射箭居高临下。
而建阳卫只进城了前半部分,后一半还在城外,被清军死死挡着,是进进不得,退退不得。
只能用脑袋硬顶着高处而来、有如长了眼睛般的箭矢,还得与对面清军死磕。
加上夏完淳的指挥确实不及身经百战的谭泰老练。
虽然是僵持,但谭泰更得心应手一些,双方的伤亡比,也是打成一比二,建阳卫的伤亡更大些。
所以,谭泰根本不把济尔哈朗的撤退军令当回事。
济尔哈朗这下抓耳挠腮,没辙了。
可他毕竟是个老江湖,居庙堂之高,早已修练成了精。
他在思忖之后,想了个破解之法,他立即派人向明军方向射出书信,建议双方停战和谈。
廖仲平得知情况愕然,他虽然得皇帝授权,可以临机决断,可这样的大事,他还是不敢应,迅速派人向皇宫通报。
……。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闭塞。
从江岸至龙潭再到应天府一线,如今都控制在清军手中。
济尔哈朗是得到消息了,可义兴朝却还没有得到消息。
得到廖仲平奏报的朱慈烺是惊愕,然后第一个反应是大吼,“来人,快……快将长公主追回来!”
已经在奉天殿滞留了两天的文武官员们在一阵的寂静之后,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就象明军胜利了一般。
只有钱肃乐、陈子龙、王翊等人面面相觑,但这算这了了数个清醒的人之中,观点也是不一样的。
钱谦益在回过神之后,立即拜伏在地上,泣声大呼道:“天佑大明,天佑吾皇!”
引得无数官员山呼起来。
朱慈烺脸上也显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双手伸出、张开双臂道:“全仗诸公忠义,全仗将士勇武!”
钱谦益高声应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又是一阵山呼。
朱慈烺脸上笑意渐盛,“诸卿平身!”
钱谦益立即奏道:“既然清军有了退意,陛下当指派有为之臣,组成使团与济尔哈朗谈判善后事宜。臣毛遂自荐,愿为使臣前去与济尔哈朗谈判。”
朱慈烺笑着刚要开口,钱肃乐上前道:“臣以为此事不急。陛下,清军明明占据优势,却突然提议停战谈判,臣虽然想不通究竟发生了何事,但急着谈判怕是中了济尔哈朗的奸计。”
钱谦益反驳道:“不管是不是济尔哈朗的奸计,此时清军已经攻入京城,我朝危急关头,停战无论对朝廷、对陛下还是城中百姓都是好事。太傅难道想让清军围攻皇城吗?”
钱肃乐皱眉道:“首辅之言也有道理,但对于济尔哈朗的提议不可不防。陛下,臣以为停战可以,但清军应先撤出城外,方可谈判。”
王翊道:“恐怕济尔哈朗不会应允,如今清军已经占据优势,岂会吐出到嘴的肉?”
见有了帮手,钱谦益更加有了精神,他向朱慈烺拱手道:“陛下,太傅之言太自以为是了。依臣之见,应立即回复济尔哈朗,停战、谈判可在同时进行。”
钱肃乐立即反对道:“不可!无论济尔哈朗因什么理由提议停战和谈,至少我朝应该了解原因之后,再作出是否谈判的决定。”
钱谦益怼道:“太傅的意思是,宁可陷君王、臣民于危境,也不欲与济尔哈朗和谈?”
钱肃乐怒道:“钱某何曾说过这话?何曾有过这意思?”
钱谦益斜眼道:“如果不立即和谈,万一清军再进攻怎么办?”
钱肃乐道:“自然是继续抵抗。”
钱谦益“嘿嘿”冷冷一笑道:“太傅莫要忘记了,城中已经有二万多清军。”
陈子龙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