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仰头一个哈哈,“不过就是门红衣大炮罢了,数里之外,击中本王的机会能有几成?”
吴争笑了,“摄政王手难道不累吗?不妨放下手,登高向泰州方向瞧瞧。”
多尔衮的手确实还举着,这样子多少有些尴尬,他疑惑地慢慢放下手,大声道:“来人,取千里镜。”
吴争没有阻拦,任由多尔衮登高远眺。
多尔衮用千里镜一看,心里格噔一下,泰州方向,二十多门红衣大炮一字排开,最左的一门,几个明军正在装填,这显然就是方才射击的那一门。
多尔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局势显然已经扭转,已经不是他所预期的了。
当然,杀死吴争,还是能做到的,但杀死吴争需要时间,这个短暂的时间,足以让火炮一轮齐射。
二十多门火炮的齐射,多尔衮甚至能想象出这片地域将被轰成齑粉。
可多尔衮依旧在疑心,他还是想不通吴争怎么可能将如此多的红衣大炮三天之内从对岸运至泰州。
他慢慢退回来,看着吴争道,“这些火炮怕是假的吧?”
吴争挑挑眉毛,哼道:“小安子,人家还是不信,那就多射几发吧。”
“喏。”旗影再闪。
“轰”“轰”“轰”“轰”四声巨响之后,高台左右两侧,出现了四个大坑。
多尔衮脸色再变,他终于相信,吴争真的将红衣大炮运来了。
洪承畴和范文程赶紧上前劝道:“王爷,今日本是双方议和,切不可伤了和气。”
多尔衮木立了一会,突然脸色一变,呵呵笑道:“镇国公,本王只是和你开个玩笑……你不会介意吧?”
这时,吴争身侧的陈子龙却不肯善罢干休了,他大吼道:“如此出尔反尔食言自肥之人,还能谈出什么来?请镇国公下令火枪火炮齐射,今日陈某宁肯与鞑子同归于尽,也不要与他们议和!”
吴争一听,心中里暗暗叫苦,他回头冲钱肃乐施了个眼色,然后对陈子龙道:“议和本是朝廷决策,但凡有一成和谈的希望,也能避免生灵涂炭不是?卧子先生今日受了屈辱,吴争感同身受,这样,咱们听听,如果对方确有诚意,那就继续谈,如果没有诚意,咱就一拍两散,回去聚集大军,用枪炮来谈。”
钱肃乐一见吴争眼色,领悟到吴争定是有苦衷,于是大步上前,一把拽住陈子龙劝道:“卧子啊,镇国公是谈判主使,凡事由他决断便可。”
陈子龙本还要争辩,不想钱肃乐拽他的手在他袖子里一捏,陈子龙受痛,看向钱肃乐,这才见钱肃乐的在向自己使眼色。
陈子龙不是个蠢人,随即有了些领悟,于是气冲冲地顿足道:“也罢。你们想谈就谈,陈某耳不闻,心不烦……。”
边说边走了回去。
吴争这才松了口气,回头对多尔衮道:“摄政王既然说是玩笑,那本公就当作是玩笑吧。可因摄政王这不适当的玩笑,浪费了我军四颗炮弹,这贵国多少该有些表示吧?”
多尔衮呵呵笑道:“本王不缺银子,四颗炮弹的银子还是出得起的,你开个价,本王绝不还价。”
吴争也笑道:“我朝虽然缺银子,但也还不在乎这几十两银子。本公的意思是,在我方火炮的射程之内,除非有贵方的火炮相抗衡,否则,这土地自然该归我方。摄政王以为呢?”
多尔衮的眼神一缩,他明白吴争的意思。
确实,清军的火炮远没有运来,以如今的兵力,真要硬撼明军相同兵力,已经不易,再加上这二十多门火炮的齐射,就算多尔衮也只能认怂。
多尔衮咬牙道:“镇国公这是要趁火打劫?要知道,之前的赌局……。”
吴争一抬手道:“摄政王千万不要再提之前的赌局,因为一提,本公心里就疼,心一疼,本公年少气盛,就捺不住性子。”
威胁,赤果果地威胁。
可多尔衮气势受挫,还真一时找不到反击的话来。
洪承畴适时上前做了和事佬,“镇国公,有道是万事以和为贵。既然摄政王已经澄清,这只是个玩笑,镇国公也道不介意这玩笑,那就继续谈……继续谈吧。”
吴争微笑道:“继续谈可以,但泰州本公突然不想交还了,这权当是给我军四颗炮弹的补偿吧。”
多尔衮大怒,指着吴争道:“本王还远不至于受你威胁的地步,你要占泰州,可以,能守住本王十五万大军的全力一击再说。”
气氛又是一僵,范文程跑上前来,冲吴争陪笑道:“镇国公之前也说了,泰州是交换龙潭的,出尔反尔终究是不妥……。”
吴争斜了范文程一眼,讥讽道:“之前摄政王出尔反尔时,范大学士可没有如此正义凛然啊。”
范文程尴尬地一噎。
洪承畴道:“镇国公,我朝豫亲王毕竟死于你之手,摄政王一时激愤,与镇国公开了这么个玩笑,也算事出有因。如果义兴朝硬要占据泰州,我朝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样就谈不下去了。一旦战事再开,怕是对你我双方都没有好处。”
吴争挑挑眉道:“洪大学士这是在威胁本公?”
洪承畴正色道:“镇国公误会了,洪某这是在分析利弊,所谓和谈,条件总得双方都可接受才是,否则直接刀兵相见,何须和谈?故,洪某以为,泰州的归属还是维持之前双方的共识才好。至于镇国公想要的,不妨再慢慢谈。”
吴争回头扫了一眼钱肃乐等人,见他们都微微颌首,于是对洪承畴道:“这话还算是有点道理……行,那就继续谈吧。”
第722章 不服
一出闹剧之后,双方重启谈判。
吴争已经不掺和,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多尔衮却不同,他虽然也靠着椅背不掺和谈判,可一双凶眼,微眯着紧盯着吴争。
不过这时,义兴朝官员的气势已经反压,清臣也因为多尔衮的那出“玩笑”而显得比较拘紧起来。
有句话说的好,正义只存在于火炮的射程之内。
被二十多门重炮指着,没有人的心里会不忌惮,就没有气势可言。
这次谈判就比较顺利了,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泰州泰兴归属清廷,明军在十五天内撤回南岸,但清廷不得在泰兴驻兵,泰兴做为一个不设防区域,形成双方的缓冲地。靖江正式归属义兴朝。清军从龙潭撤回北岸。
双方都没有再提到沈致远和钱翘恭,似乎被共同遗忘。
但吴争所提出的关于“四颗炮弹”的赔偿问题,被独立地单独列了出来,吴争提出,清廷以今日谈判的高台位置方圆二里土地,做为三十阵亡士兵汉家衣冠的墓地,来充作“四颗炮弹”的赔偿。清臣官员在多尔衮没有反对的情况下同意了,但提出只能立无字碑,不允许江北百姓悼念祭祀,义兴朝官员认可了。
最后的协议经吴争和多尔衮签字确认,但须各自送回京城用印。
士兵的尸体大都残缺,已经不适宜移动,但吴争坚决要求将他们带回家,最终,七十火枪兵含着热泪,用双手捧着已经泥土分不开的血肉,残肢进行收殓。
这种悲伤,让在场明臣无不掩面落泪。
吴争强硬下令,不准流泪,他对着七十火枪兵道:“百姓可以流泪,但我们不能流泪,我们没有资格流泪,我们能做的就是沿着他们的路走下去。等将鞑子赶出关外,甚至彻底消灭的时候,我们如果还活着,才有资格流泪。”
吴争转向义兴朝官员道:“你们也没有资格为勇士们流泪,他们今日的英勇无畏,需要你们的口去传颂,去告诉江南百姓今日在发生的一切,当每个百姓都能勇士的事迹耳熟能详之时,你们,才有资格为他们流泪。”
没有一人来反对吴争的言词,只是,这次吴争的命令不再好使。
将士们清晰地看见,他们的主帅眼睛里,有两颗豆大的泪珠滚落。
仇恨,从没有象今日这样深深地进驻到将士的心中。
因为,在今日,他们看到了曾经是自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袍,成为了英雄。
而英雄,死在了不公平的较量中,几近于谋杀。
这让他们,不服!
战死不冤,冤得是不公平!
他们相信,他们的主帅也不会服,他们要将这不公平,加倍还于敌人头上。
清臣们远远地看着,多尔衮的随扈也在收殓着重骑的尸体,还有受伤的战马。
但清骑的尸体基本都是完整的,他们有着铁甲的包裹。
那些降清的汉臣们,眼中的神色是复杂的,他们复杂的眼神中,或许也有一丝悲伤。
这不是立场,而是,就算是畜生,看到物伤同类,也会悲伤。
当双方官员告别时,洪承畴及范文程等汉臣几乎都回避着明臣的目光。
而多尔衮对吴争说道:“镇国公多多保重,本王总有一日,会迎镇国公入京作客。”
吴争回答道:“多谢摄政王盛情,本公也会在应天府为摄政王安置好宅邸。”
……。
回泰州城的路上,官员们围着吴争问道:“既然镇国公已经调来大量火炮,且泰州城内北伐军有一万余人,为何不趁势而上,扩大战果?”
吴争苦笑道:“就只有四门炮,还是从舟山水师炮舰上卸下来的,张名振动用了八百人,日夜兼程才运到的,多尔衮看到的二十多门炮,除四门真炮外,全都是木头伪装的,而且炮弹也不多,仅有二十四颗实心弹,就算真全部打出去,恐怕也形成不了气候。”
吴争的解释,让官员们面面相觑,心里着实捏了把汗。
吴争道:“泰州已经深入清廷腹地,很容易被三面合围,万一清廷之后变卦,泰州驻军就会成为一支孤军。不如换取泰兴的不设防,如此以靖江为跳板,随时可以泰兴用兵。”
吴争的解释,让官员们连连点头称是。
之后,与钱肃乐二人相对时,吴争歉然道:“小婿惭愧,未能救兄于水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