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要是一千骑兵全来,那等于大半的敌人都安然无恙。

    他们安然无恙,自己的末日就到了。

    厉如海带着他的手下过来,微笑着对吴争拱手道:“祝贺大人!”

    吴争笑道:“你们当记功。”

    当沈致远拎着那个闯祸的地痞过来时,吴争指着他半天,骂不出来。

    心里憋得慌,伸脚踹翻,才吐出一个字,“滚!”

    可怜那小子,也知道自己闯祸了,忙不迭地从地上爬起来,还不忘向吴争抱拳道谢,“谢大人不杀之恩。”

 第七十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监国

    惹得吴争哭笑不得,这厮该是戏文看多了吧?

    那小子一路地向南跑,一路上有人打他,踢他。

    直到他跑出大街。

    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兴奋和欢笑。

    胜利来得太容易,屋顶准备的箭矢、器械只用了三成。

    千余人中,无一人阵亡,受伤的三、四人,还是因为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三百鞑子啊,这对于江南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胜利。

    吴争也在自喜,胜利总是来得如此意外,却又如此容易。

    可吴争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一句古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终究是不够老练,缺乏历练。

    被胜利冲昏了头的卫所将士,从上至下,忽视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那就是本该随三百鞑子齐至的另外七百骑兵,在哪里?

    这对于街上近千将士、壮丁,无疑是致命的。

    或许这是上天给吴争的磨练和考验。

    可,太过残酷了。

    当那个被所有人鄙视的闯祸者,连滚带爬地哭喊着跑回来时。

    伴随他而来的是“隆隆”的马蹄声。

    那闯祸者甚至来不及喊出任何一句完整的话,就被射成了一只刺猬。

    鞑子主力到了。

    ……。

    朱以海要逃了。

    不,按朱以海自己的话,要转进舟山,继续领导反清复明的大业。

    朱以海原本以为,方国安、王之仁的援军会及时赶到。

    可最新的消息是,方国安借口钱塘江防线遭遇清军进攻,无力抽调援军前来。

    为此朱以海直骂了十八声“小娘皮。”

    就算真有清军进攻,也该派支军队回援“京城”。

    哪有任凭京城陷落的道理?

    而兴国公王之仁要比方国安忠诚,确实派了三千援军前来支援。

    可三千援军,呃……是不是小了点?

    对方可是骑兵啊。

    可真怪不了王之仁,他的定海水师正在海上,鞑子绕过钱塘江来袭太过突然,王之仁手中仅有八千人,能调三千人来已是不易。

    总不能让定海防线唱空城计吧?

    朱以海心乱了,所以毅然决定,转进!

    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已经磨破嘴皮子了,这次也无法劝阻朱以海。

    因为张国维三人,无法与堂内十数个朝中重臣相对抗。

    朱媺娖今日没有说过一句话。

    准确地说,除了在当日吴争被方国安胁迫朱以海治罪,朱媺娖很少说话。

    这个世道,是男人的世道。

    做为女人,哪怕是公主殿下,对于朝政,也没有资格说话。

    看着这君臣文武的表演,朱媺娖白晰如玉的脸上枯井无波。

    二千鞑子骑兵,就让这坐拥六七万大军的朝廷慌乱到想“转进”。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可这笑话不好笑,反而……可悲。

    朱媺娖由此想到了她的父亲,勤政爱民的父亲。

    虽然严厉,可这不影响朱媺娖心中,他是一个好帝王。

    一个省吃俭用,连皇后都在织布的帝王,在这千百年来,不说仅有,也属罕见的。

    朱媺娖更想到了父亲的自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父亲做到了。

    若是父亲还在,江南岂会是如此的景象?

    朱媺娖的心中一片酸楚,父亲啊,你可曾想过,你之后的天下?

    可想到这,朱媺娖突然想起了吴争来。

    这个……混蛋!

    满嘴的叛逆,如果父亲在,肯定得砍了他的脑袋。

    可朱媺娖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些道理。

    如果是在没有离开京城时,朱媺娖认同吴争所说的话,可经过这一番颠沛流离,朱媺娖现,吴争说的,有些道理。

    哪怕大明亡了,明人依旧是明人,至少大多数的草民,都认为自己是明人。

    大明养士三百年,口口声声是大明忠臣的,饱读圣贤书的重臣,却腆着脸降了清。

    朱媺娖心中喟叹,恐怕以父亲一己之力,改变不了这天下。

    人心变了,特别是所谓的精英阶层的心变了,何以回天?

    朱媺娖也不知道,她只是个女子,一个亡国失家的孤苦女子。

    她不能改变,也无力改变。

    她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走得体面一些。

    没得辱没了父亲、辱没了帝女的颜面。

    可朱媺娖没有想到的是,朱以海没有抛弃她。

    “公主殿下随本王一起去舟山吧。”

    朱媺娖的眼睛终于凝聚成一点,面前的朱以海,原本在朱媺娖心中可以算是一个明君,能为百姓捐出私房钱的监国,这世上不多了。

    可现在,朱媺娖有一种针扎般的痛。

    既然不能死社稷,何苦监国?

    难道就为了那片刻登顶的愉悦?

    朱以海是父亲的族叔,论辈份,朱媺娖该称他叔祖。

    不能劝,无法劝,只能沉默。

    可如今要让自己与他一块儿逃,便是死,亦不能。

    朱媺娖平静地说道:“本宫不能走。走了便是愧对还在为大明血战的将士。”

    朱以海并不是真的要呵护这个孤苦无依的侄孙女,在他看来,朱媺娖与己有用,长平公主的名号,就是一块活生生的招牌,可以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拥有大义。

    岂能轻易舍弃?

    朱以海微微皱眉道:“长平,你真信他一个小小百户,手下区区千把人,能挡住鞑子骑兵?听本王的,走吧!”

    朱媺娖没有看朱以海,而是将目光散,向堂内十几个官员,用平静地令人惊讶的证据道:“吴争能从嘉定府的尸体堆中活着回到绍兴府,本宫为何不信?吴争在嘉兴府以北官道,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能救本宫和数百明军,本宫为何不能信?从京城到绍兴府,辗转数千里,本宫见过无数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草莽之辈,却鲜见有为大明朝忠臣的文臣良将。在场诸公,请告诉本宫,为何不能信吴争?”

    听着这女子娓娓道来,却刀刀扎心。

    官员们无不愧然,低下头去。

    都说读书人,要是不明是非对错,那就是假话了。

    可问题是,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至少,在现在,没有人敢明着说,我要逃跑。

    可有个人却不一样,他就说了,我要逃跑,你待怎样?

 第七十一章 说不通便用强

    这人自然只能是朱以海。

    朱以海沉声道:“长平,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天下大乱之际,身为皇族就该珍惜性命,岂能轻易言死?没得等到天下子民需要大明皇族振臂一呼之时,天下再找不出一个皇室血脉来,如此,岂不是称了鞑子的心意?你不必再坚持,就随本王去舟山。来人,请公主殿下上路。”

    说不通,便用强。

    图穷匕现。

    满堂官员无不色变。

    朱以海是监国不假,可监国就算是实权在握,也不是皇帝。

    监国是臣,公主就算是女流之辈,那也是帝女,是君。

    以臣对君,以下对上,用强?

    可道理是道理,道理永远屈从于实力。

    就象后世有位开国元帅说过,真理和正义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没有人开口劝阻。

    但朱媺娖有能力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按自己的意愿活着,或者去死。

    一翻手,朱媺娖的右手擎着一把匕,指着自己白晰的咽喉。

    若吴争在,或许能认出这把匕来,当日在决定转道金山卫时,小蛮(周世敏)也曾经用这把匕表白过心迹。

    朱媺娖身边的郑叔,眼见剧变生,阻拦不及,只能跪下泣道:“殿下,请保重凤体。”

    满堂的官员怔怔地看着这一切。

    朱媺娖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大明亡了,先皇身死社稷。本宫偷生苟活于世,已是不该。今日鲁王强掳本宫远去海外,本宫不去。不是不去,是不能去!前方将士还在浴血拼杀,朝廷却要弃他们而不顾,怎能不让将士寒心?试问,这天下还有谁肯为复明大业效命?本宫不强留鲁王和诸公,但请鲁王与诸公成全,给本宫一个机会,让天下还忠于大明的将士们知道,皇族还有人愿意与他们一起流血舍命,给天下明人一个希望,为大明挽留一丝人心。”

    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煌言横跨一步道:“臣愿随公主殿下留下。”

    钱肃乐哂然道:“老朽年迈,不堪舟船劳顿,愿与公主殿下留下。”

    张国维轻叹一声,冲朱以海跪下道:“监国殿下容禀,此时撤离,确实不妥。前方将士若闻知监国转进,士气便会崩溃。先不说能不能挡住,就说兴、越两位国公的援军,此时应该就在路上。以臣看,总得等到战报传来,再定撤退也不晚。监国若真不安,可先将王府诸人和行李送去码头,等战报传来,臣愿意率王府侍卫为监国殿后。”

    张国维的语气平和而无奈,但对于人心的杀伤力,却比张煌言和钱肃乐的诤言更大。

    他说的更切合在场官员的心态。

    没有人愿意逃跑,不管是胆小还是因为别的,能堂堂正正地活着,没有人愿意苟且偷生。

    这前提无非还是两个字——利益。

    所以,当张国维平声静气地说出这番话之后,官员们的态度瞬间有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那就是等战报来,再决定逃还是不逃。

    人心就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