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孙正强没有表情的脸,陈洪范几乎要哭出来了,“孙大人,咱可是多年的交情了,你不能这样做啊?”
孙正强冷冷道:“交情?当年出使北方,若不是陈大人密信与多尔衮勾通,我岂会被俘降清?虽说我确实是怕死,可若没有你,我也不会主动降清……今日拿住陈大人,换我一条活路,也算是你我两不相欠吧!”
陈洪范一听这话,知道孙正强是打定了主意,要拿自己换活路了,一时心中恐惧,两腿一软,瘫倒在地。
孙正强反倒被吓了一跳,连忙收刀,他还不想杀死陈洪范,因为他知道,一个活着的陈洪范,才能真正换他一条命。
可饶是如此,刀刃依旧割破了陈洪范的皮肤,血液顺着脖颈流入衣裳里,可陈洪范已经恐惧、麻木,没有丝毫反应了。
此时码头上,清兵已经无暇顾及,吴争率部直驱如入无人之境。
直到顺利突破,看到船甲板上仅有二人,吴争这才下令,分出大部分府兵,去支援码头上民众,而他自己仅带十人登船。
登上船的那一刻,孙正强将手中刀一丢,“扑通”一声跪在甲板上。
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桧被生擒
孙正强拜伏道:“罪臣孙正强擒获清廷太仆寺少卿陈洪范,献于王爷!”
吴争是被孙正强的话惊到了,惊得不是孙正强乞降,而是那个背对着自己,瘫坐在甲板上的那堆“烂泥”,竟是陈洪范。
陈洪范?老熟人啊!
吴争一愕之后,迅速走上前去。
围着陈洪范转了一圈,没错,就是这厮。
吴争用脚尖挑了挑陈洪范的下巴,确认是陈洪范没错,“来人,将这活秦桧拿下!”
上来四府兵,两个迅速将陈洪范按压之后,再拎着他的后脑勺的发辫,将他的头拽起,另两个将刀左右交叉,架于陈洪范脖颈。
吴争笑道:“没想到吧,陈洪范,本王与你又见面了。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你想想,这次本王该怎么拾掇你?”
陈洪范脸色苍白,两腿簌簌发抖,惊惧地看着吴争。
吴争的手刚伸出,陈洪范就急叫起来,“别打我……别打我……。”
吴争哑然失笑,“看来你在清廷混得也不舒坦啊?多尔衮仅用区区一个四品太仆寺少卿就将你打发了?”
陈洪范哭了,涕泪交流,他抽噎道:“罪臣知错了,罪臣愿意反正……。”
吴争轻轻叹息道:“虽说在弘光朝时,你也不招人待见,可终究是一个正经的太子太傅……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做活秦桧,让本王奈何?”
就算是傻子都明白,但凡位越高者,遇到这种情况暴怒还好,一旦平静,结局可想而知。
陈洪范急得拼命挣扎道:“王爷……王爷……,容我把话说完,罪臣有无数清廷机密禀报王爷……只求王爷能饶我一命。”
吴争哂然,轻挑眉毛道:“哦?”
不想,边上趴伏的孙正强突然开口道:“罪臣禀告王爷,陈洪范所知之事,罪臣都知道,罪臣愿意毫无保留地向王爷全都吐露出来。”
吴争哈哈大笑,手一摊对陈洪范戏谑道:“瞧瞧……瞧瞧……本王对你也爱莫能助啊。”
陈洪范冲着孙正强大骂道:“狗贼,枉我视汝为友……你就如此想要置我于死地乎?”
孙正强抬头反诘道:“呸……与你为友,不如与畜生为友,来得更安全。陈洪范,今日若换作是你先起意动手,做得定会比我更绝,你这等卖国、卖友之徒,某羞于汝为伍!”
陈洪范突然意识到,孙正强走了这一步,断不会容自己活下来。
这换作是自己,也会这么作。
可陈洪范确实不想死,他不再理会孙正强,嘶哑着嗓音,对吴争道:“王爷……王爷容我说完,我还有孙正强不知道的事,可以说与王爷听。”
这下孙正强诧异了。
吴争呵呵笑道:“哦?说来听听。”
陈洪范立马腆着脸道:“还请王爷许诺,饶罪臣一条狗命。”
吴争仰头打了个哈哈道:“本王都不知道你要说得是什么事,如何来判定值不值得换你活命?”
陈洪范是真不知死活,他道:“我知道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和太后之间的密事。”
吴争愕然,这厮是真不知羞耻啊。
竟想拿着这等男女私事来作为活命的筹码。
吴争突然脸色一寒,喝道:“多尔衮与布木布泰的私情,对本王来说毫无兴趣……本王此时感兴趣的,是该怎么发落你……来人,将他严加看管!”
“王爷饶命……罪臣还有许多秘事……。”
吴争朝码头上望了一眼,战局已经非常明显,随着八十多府兵生力军的加入战场,清兵已经被有效地集中起来,控制在一处,歼灭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于是走到孙正强面前,沉声喝道:“抬起头来。”
孙正强依言战战兢兢地抬头,可目光却不敢正对吴争。
吴争打量了一眼道:“你与陈洪范为何会出现在秀水?”
“罪臣与陈洪范奉清廷之命,来南边购置火器。”
吴争皱眉道:“鞑子也想组建火器军?”
“是。清廷已经筹建三千九百火枪新军,这才命罪臣和陈洪范前来购置火器……对了,之前清廷从海路已经购置过一批,不想在陈钱山一带水域遭遇海盗,船带货尽数被劫,清廷无奈之下,才传令让我二人由陆路购置,再从运河转运北上。”
吴争心里一动,这么说来,王得仁还真干了几笔大买卖了?
不过脸上不动声色,继续问道:“你们经陆路购置了多少火器?”
“回王爷话,共计火枪五千五百杆,大小火炮七十八门……王爷,此时这些火器除了用于东、西城门之外,皆囤在码头,罪臣可以引王爷前去查验。”
“不必了。”吴争微微皱起眉来,“这么大数量的火器,你们又是从何购得?”
孙正强见吴争皱眉,唯恐吴争突然变脸,心惊胆颤地答道,“是太常寺少卿汤若望联络的南边红番(葡萄牙人)购置的,因怕被海盗海路劫掠,由番商以战船将火器运至乍浦,再由我们派人经平湖运至秀水,本是分批从运河北运的,可陈洪范想省些沿途打点银子,就……。”
汤若望?吴争有些震惊。
这名字对于吴争而言,非常熟悉。
汤若望是罗马教会的传教士,说起来,与卫匡国是“同门”,只是国籍不同,卫匡国是意大利人,而汤若望是德国人。
崇祯七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命以西法督造战炮,整理出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和《火攻秘要》。
崇祯九年,汤若望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数十门。
想着鞑子可以从南边轻易购置如此巨量的火器,还差点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北运,吴争心里冒出一股子邪火。
看了一眼孙正强道:“本王可以赦免你,但你须得把从乍浦接手火器后,沿途所有与火器转运有关之人,一一列出名单……能做到吗?”
孙正强闻言大喜,他连忙磕头如捣蒜,口中道:“多谢王爷宽宏,罪臣愿为王爷效力,绝不遗漏一人。”
第八百三十二章 当受世人敬重
在吴争下船之时,码头上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
让吴争意外的是,只有十七个清兵被俘虏,余者皆被杀了。
看着一地的清兵尸体和吞吞吐吐禀报的府兵,吴争心里很明白,定是民众动手,府兵作了配合。
不过吴争无意去追究,能如此顺利截留这批火器,这些义士居功至伟。
这时,吴争见一群民众朝自己涌来。
为首一个半身染血的络腮大汉,瞪着吴争道:“你是……王爷?”
吴争点点头道:“没错,正是本王,这位义士是……?”
“小的姓张,人称老张头。”
吴争哂然道:“好,本王就称呼你老张头。”
老张头道:“王爷,今日我等兄弟五人,召集了码头数百弟兄,为官府截留火器,阻杀清兵,如今我五兄弟死二伤三,码头弟兄伤亡上百人之众,还请王爷给我们一个交待。”
说到此处,老张头眼睛血红起来。
吴争环顾了一圈,看着那些期盼的眼神,点头道:“诸位义士的功劳,本王亲眼所见,那……老张头,你且说说,本王该如何给诸位一个交待呢?”
老张头指着那些清兵俘虏道:“我要那些清兵,杀来祭奠兄弟们在天之灵!”
吴争眉头一挑,道:“可以,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你们动手。”
老张头以为吴争在推托,追问道:“那是什么时候?谁来动手?”
吴争反手一指远处被府兵看管的陈洪范,对老张头道:“那才是敌酋首恶,况且东、西城门战事尚未平息,逃兵还在追捕……这样,等战事平息,本王问完口供之后,本王会在县衙前,公开处决这批俘虏,给你们和秀水百姓一个交待,如何?”
老张头想了想,问道:“王爷所言当真?”
吴争正容道:“本王言出必行!”
老张头本欲拱手,却发现自己从此再无法拱手,惨笑道:“那张某和弟兄们,就等王爷消息了。”
说完,转身以右手向手下招呼道:“跟我走。”
吴争有些愣,这么就完了?
于是招呼道:“老张头,且慢。”
老张头回身问道:“王爷还是何事?”
“你们伤亡了这么多人,难道就不向本王要些赏赐、抚恤?”
老张头也一愣,“我等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呃,如果王爷手头宽裕,想赏赐我等,那敢情好,让我对伤亡的弟兄家人,也好有个交待。”
吴争哭笑不得,问道:“你受谁人之托?”
“就是县衙前大街的里正徐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