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不可能的事,被这么一说,变得似乎越来越真实。
真实得就象已经发生一样。
吴争霍地站起,看着地图的他,沉声道:“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问题一抛出,一片静默。
调动三处大军,至少得两、三天功夫。
人员还快点,火炮怎么办?
关键是,靖江还在遭受泰州五万清军的牵制,还有通州一万清军。
能调动吗?
一旦调动,对岸清军假戏真做怎么办?
本来北伐军就兵力不足,三万人依靠长江天堑来对抗清军渡江。
没有人敢开口,就算心中有想法,也不敢开口。
因为这后果太大了。
如果调兵救援应天府,江阴至杨舍兵力一空,对岸清军随即渡江南攻,那苏州、松江、嘉兴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杭州府。
仅靠陈胜的八千沥海卫?
吴争明白将领们为什么不肯开口,他也不能逼人开口不是?
吴争自己也在权衡利弊,多尔衮这手,确实太狠了。
攻其必救不说,还带着声东击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是阳谋。
保应天府,那苏州、松江、嘉兴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杭州府就会被泰州、通州六万清军如入无人之境。
保住江阴,那么京城应天府就会丢失。
吴争怎么选择都是不对,怎么选择都将成为义兴朝势力衰微的开端。
这个时候,吴争怪自己太轻敌了,太小看多尔衮了。
可,还有用吗?
金山卫副指挥使吴易道:“生死存亡之际,我等不是圣贤,只能先保住我军不被重创,以图将来。”
鲁之域点头认同道:“都保已经不可能,只能取一舍一,只要沥海卫顶住苏州府,严州卫防止从江浦登陆的清军南下,然后王爷招安的忠贞营能震慑住福建清军北上,我军就能守住苏州以南……还请王爷决断。”
第九百二十二章 蒋全义是个狠人
宋安看了吴争一眼道:“吴、鲁二位将军所言在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但不管王爷做何决定,我宋安绝无二话,听王爷的。”
吴争扫了一眼诸将,见没人说话了,于是一咬牙正待做决定。
此时池二憨闷声道:“依我看,我军如今的装备、实力远胜于清军,清军号称十八万,可真正有战力的无非是那些满蒙旗兵罢了,有多少?一万?二万?最多三、四万吧!他们攻咱们必救,我们何不反攻他们必救?无非是最后拼个你死我活罢了,怕他们作甚?”
这话一出,不仅是将领惊愕了,吴争也顿时精神一振。
太对了,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你攻我应天府,我灭了你对岸六万清军,占你扬州府。
扬州府一失,清廷就得担心山东得失了。
如果再让吴淞水师配合到大沽轰他x的几炮,清廷怕是要震动了。
吴争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池二憨的后脑勺夸道:“你小子,还真没看出来,关键时候有急智啊……所以说嘛,我让你读书还是有好处的,瞧,这几个月的军校没白上吧?”
池二憨嘿嘿笑道:“是,是,少爷的话向来都对。”
吴争更乐,对宋安道:“听听,听听,咱家池二憨也懂得溜须拍马了。”
……。
“本王令!”吴争做出决定。
诸将齐齐立起。
“令,金山卫由吴淞水师掩护,渡江攻通州,须在明日日落之前,击溃通州清军,向如皋挺进,对泰州清军形成合围。”
“令,杭州卫由舟山水师掩护,渡江占领石庄,然后迅速北上,进逼泰州。”
“令,蒋全义部,立即渡江占领泰兴,固守待援,等至杭州卫占领黄桥镇后,配合杭州卫两面夹击泰州城。”
“令,舟山水师在完成掩护杭州卫之后,迅速西进至丹徒水域,配合兴国公水师阻击仪真清军渡江。”
“令,吴淞水师完成掩护金山卫之后,出海北上,对大沽进行炮击。”
“令沥海卫立即北上,接管苏州府防务,并派有力之一部,进驻常熟,以防万一。”
“令严州卫北上至宁国府,防止从江浦渡江之清军南下。”
……同时,吴争派人急往应天府,建议夏完淳的建阳卫驻囤大胜关,对江浦渡江之清军进行阻击。
……。
这是局部战略设想。
至少吴争现在,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北伐。
充其量是围魏救赵。
但吴争看好这设想的前景,池二憨说得没错,真正有战力的八旗军,没有多少人,多尔衮更不可能把精锐部署在佯攻、牵制北伐军的泰兴、通州方向。
那么,在自己对面的清军,就算有六万之众,也是纸老虎,一场迅猛的突击战,足以击溃这些原本应该是自己的降清明军或者汉人武装。
只有打疼了多尔衮,打疼了清廷,清军才会主动收缩,由此来缓解应天府的压力,其实这方法,在之前镇江、丹徒防御战时,吴争也用过,异曲同工罢了。
六月初一子时刚过。
靖江蒋全义部先头三千人组成的突击队,以六十多艘船只,向北岸发起了突击。
半个时辰之后,先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荡平了沿江数百封锁江岸的清兵,在丑时初,向泰兴方向挺进。
寅时初,天色还是漆黑一片,金山卫、杭州卫同时渡江,近千条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地布满在江面上,甚至连临时征集的百姓家中门板、床板都用来拖在船只后面运送物资器械了。
但经过训练的两卫士兵忙而不乱,他们有条不紊地按序列登船,在黑夜中,搭着前头士兵的肩膀行军,甚至可以说连咳嗽声都没有。
寅时三刻,先头部队登岸,在对沿岸小股清军实施击溃和驱逐之后,随即分成数队,向五里方圆实行警戒,以掩护后续大队人马登陆。
从泰兴至通州,三个方向,在三个多时辰里,有近二万大军顺利登上对岸。
然后形成三个箭头,向北挺进。
……。
卯时初,清军在多尔衮的部署下,按预定时辰,以三个方向,向南发起了进攻。
泰州清军攻泰兴。
仪真方向、江浦方向,有数千条船只出现在岸边。
这是一场双方都认为是奇袭的战役。
而主攻目标,也恰恰是对方战前无法预料的方向。
吴争以为沈致远传来的情报是正确的,从而错误地部署了兵力。
而多尔衮以为吴争已经上当,却不想吴争在临战前一天多的时间里发现了不对劲,从而改变了战术,迅速由被动防御,转变成主动进攻。
这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最后坚持不下去。
……。
蒋全义是个狠人。
他原本不是狠人,但在之前仪真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防御战之后,再佛性的人,恐怕也会变成狠人。
这狠,发自内心,刻骨铭心。
他被吴争安排在军校学习了半年,此时因战争突然暴发,被临时调回靖江指挥他的部队,他的部队还没有完成换装,唯一已经装备的就是手雷和地雷。
这两种东西训练使用所需要的时间,远比火枪训练更短。
说难听点,就算是个目不识丁的,也能在两、三天内学会使用,当然,精通就不可能了,而战场上也不需要精通,会使用就足够了。
从江岸至泰兴,和泰州于泰兴,距离要近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在蒋全义所部占领泰兴时,泰州南下的清军先头部队,才走了一半的路。
经过惨烈战场的将领,胆子确实比普通人大。
此时蒋全义手中仅三千人,后续部队还在路上。
按吴争的命令,蒋全义应该在泰兴城部署防御,固守待援,以等后续部队到达,配合杭州卫袭击泰州清军。
配合,这就是主次,打胜了,首功是杭州卫。
当然,蒋全义也明白这不是吴争厚此薄彼,而是无论从装备、训练还是兵力满编程度,杭州卫都无胜于己部,杭州卫担任主攻,并无不妥。
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万大军的伏击
ps:感谢书友“缘醒”投的月票。
可蒋全义内心不服气啊。
他知道,要想在吴争手下出人头地,那就得建奇功。
能从仪真那座血肉磨坊中活下来,被清军追击辗转千里幸存下来,蒋全义已经没有一丝佛性。
杀,或者被杀。
他麾下三千精锐,也是这样的老兵。
于是,蒋全义留下一小队人,做为联络他后续部队之用,自己率部迅速前出。
他要打一场,伏击战!
疯狂!
确实疯狂!
三千人,要打五万人一场伏击战。
如果吴争在,一定会一脚踹蒋全义一个后滚翻。
这简直就是寿星公吃砒霜,活腻歪了。
先不说能不能伏击成功,就说成功了,能撤退吗?
打掉清军先头部队,让你使出全身力气,尽可能地杀,能杀一万人?
后续敌人主力会如潮水般将你淹没。
如果敌人有骑兵,那更不用说了,分分钟就能包围、歼灭。
后世游击战,那是打运动战,将敌人拖着跑,然后在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时,伏击其跟得近的先头部队。
可现在不一样,清军倾巢而来,目标很明确,就是泰兴,不存在被明军牵着鼻子走,打运动战的可能。
但蒋全义,就这么,干了!
蒋全义想要奇功,但他也不想送死,他还没有到达如此不管不顾的疯狂程度,况且想建奇功的人,又怎么想去送死呢?那功劳岂不白费了吗?
实际上,蒋全义对泰州到泰兴的地形很熟,之前率部与济尔哈朗“躲猫猫”,在扬州府造了那么久时间的“孽”,带着济尔哈朗所部一个劲地来回转圈,岂能不熟地形?
加上吴争在泰州城与多尔衮谈判时,蒋全义带兵来投,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