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若不是看吴争在场,真有可能当即大耳刮子扇过去了。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圣旨
马士英面对着二人喷火的眼神,罗圈一拱手,道:“奉天殿前一幕,王爷和诸公都看在眼里,郑三是长……陛下亲随,如果没有陛下首肯,夜枭能狂妄到掳掠皇帝的地步?”
黄道周怒道:“马瑶草,你也亲耳听到、亲眼看见,陛下当时与郑三的交谈,也看到了陛下是如何挡在王爷面前,以自尽之决绝,迫使夜枭后退的!”
马士英悠悠道:“首辅也是久历宦海之人,难道就不明白,有时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的,也未必是事实真相的道理吗?将一个皇帝掳走,藏于宫禁两日,长公主竟丝毫不知情,这难道不古怪?如今郑三死了,死无对证,以他对陛下的忠心,自然是什么事都肯为陛下抗,马某对此怀疑,也是情理中事。”
“可奉天殿前,夜枭明明已经掌控局势,如果不是陛下以刀架颈,迫使夜枭撤退,今日恐怕连王爷也会被害,……如果是陛下指使,何必多此一举?”
“原本陛下该在两天后登基,一切是顺理成章之事,可王爷带兵入宫,搜查皇帝下落,这本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也就是说,陛下和郑三根本没有料到王爷会得知皇帝藏在宫中的消息,而夜枭实力无法正面阻止、对抗沥海卫、府卫,那么一旦皇帝被救出,郑三自然是逃不了了,与其将陛下一同拖下水,不如弃车保帅,由郑三一人抗下所有事,如此陛下依旧能顺利登基,且不落从亲兄长手中夺位之恶名。”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可这一番推测,还真让人觉得有些合理,黄道周一愕,沉默下来细思了。
可钱肃乐却沉声道:“马大人这只是无端猜测,你可有确凿证据?”
“没有!”马士英很干脆地答道,“若有证据,马某早已呈给王爷,何须在此多费口舌?”
钱肃乐愠怒道:“你没有证据,也敢在郡王、首辅和老夫面前,诬陷当今天子?”
马士英却没有退缩,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直面钱肃乐道:“好叫太傅知道,马某是王爷幕僚,也仅忠于王爷,天子为何人,与我马士英无关!况且,王爷时常有云,利高者疑,敢问太傅,今日之变后,谁最得利?”
这话引得钱肃乐一愣,而黄道周脸色剧变,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与钱肃乐可能出错了。
自己与钱肃乐也是吴争这边人,马士英的话,有着挑唆二人与吴争关系之嫌,可吴争却在一边听着,脸色平静,并没有制止马士英……这么说,马士英如此狂悖之言,是出于吴争授意?
那这问题就严重了,这不是讨论皇帝是不是授意、策划了今日政变,而是自己二人的屁股坐在哪了,这是忠诚问题,绝不可小觑。
黄道周沉默了,他是不敢再开口。
可钱肃乐听到马士英如此顶撞,愤怒地道:“马瑶草,你这是在挑唆陛下与郡王之间的关系,你可知道……追究起来,这可是大罪!”
马士英微笑面对钱肃乐,不发一言。
黄道周离钱肃乐近,见钱肃乐还在发飙,忙用手指捅了捅钱肃乐的腰。
钱肃乐先是一愣,而后迅速从黄道周的眼神中感觉到些什么,他心里一惊,看向吴争。
而吴争拍拍椅靠,脸色一片平静,看不出喜怒,“马士英,你终究没有说出证据来,如此胡言乱语理当治罪……你可服气?”
马士英躬身道:“属下心服口服……全凭王爷发落。”
吴争看向黄道周、钱肃乐,“首辅、太傅以为该治马士英何罪?”
钱肃乐刚要开口,黄道周赶紧上前道:“马大人所言虽荒诞,可他为王爷筹谋之忠心,难能可贵……我觉得,稍加惩诫便可……罚其三月俸禄足以。”
钱肃乐确实愣了,他是个直肠子,虽说年纪也大了,却不擅权谋之术。
吴争微微颌首,对马士英道:“都听见了吗?首辅胸怀若谷,没有按律治你的罪……愣着做什么,还不谢过首辅?”
马士英冲黄道周拱手道:“马某谢过首辅仗义相助。”
吴争道:“好了,这种没影的事,往后不可再提……马士英,下不为例啊!”
“属下遵命。”
黄道周暗吁一口气,拱手道:“王爷,我此来还有一事要禀报,陛下已经口谕,册封王爷为吴王,我来想听听王爷的意思,若王爷应允,我这就回去回复陛下。”
马士英突然开口道:“王爷,马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又有什么妖蛾子……讲!”
“请王爷向陛下陈请,挟丹阳王入杭州府。”
这话不仅让黄道周等人惊愕,连吴争也蹩起了眉头。
“马士英,你这是何意?”
“王爷,今日之变,王爷已经洗清嫌疑,可反过来讲,陛下有了嫌疑,所谓瓜田李下,不可不防。”
吴争大怒,“好你个马瑶草,本王是太给你脸了不成……你这是在暗示陛下会加害丹阳王?”
马士英垂眉低头躬身,“属下惶恐!”
可这态度,哪有一丝惶恐的意思?
“你……。”吴争被马士英雄这话堵了一堵,还没等吴争继续开口,门外又有府卫前来禀报,宫里来人了。
这让所有人转移了注意力,面面相觑,朱媺娖这是何意?
……。
来的是一位陌生的老太监。
他满是沟壑的脸上,陪满了讪媚的笑容。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陛下有旨!”
其余人已经行礼了,吴争却漠然而视。
这让那老太监异常地尴尬起来,手中的那卷黄绫,不知道是宣,还是不宣。
这样大概有半柱香的时间,吴争终于有了动作,他慢慢伸出手去。
老太监惊愕了,这世上有这么接旨的吗?
吴争哂然道:“怎么,你想将它带回宫去?”
老z太监一听,连忙将手中那卷黄绫放在吴争手上,如同那黄绫会咬他手一般。
吴争就这么慢慢打开黄绫,扫了一眼,然后对折起来,负手在后。
在老太监面前来回踱了几步。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
“这位公公如何称呼啊?”吴争微笑起来,面容很亲切。
老太监却是吓傻了,断断续续地答道:“老奴姓徐……贱名就……就不辱王爷耳朵了。”
吴争笑道:“旨,本王接下了,那就烦请徐公公回去复命,顺便替本王传句话。”
“老奴遵命,还请王爷吩咐。”
“丹阳王是个烫手山芋,留在宫中很是不妥,陛下若不反对,那就交于本王,本王带他回杭州,与鲁王作个伴。”
老太监惊得张大了嘴巴,他怔怔地看着吴争,好半晌发不出声音来。
吴争轻哼道:“怎么,徐公公不愿意替本王传话?”
“呃……这,这,王爷这话老奴可不敢……。”
“无妨,你就照实传就是,本王保你无事。”
老太监只能躬身道:“老奴遵命……老奴告辞。”
这敢情是一刻都待不下去,也不想待了。
吴争笑道:“徐公公终究是来传旨报喜的,怎能让你空手而回呢……来人,赏银百两。”
老太监吓得连客套都没有,只是连连应着“老奴多谢王爷赏赐……”扭头匆匆而去。
钱肃乐问道:“旨意上说了什么?”
吴争随手将黄绫递了过去,“岳丈自己看就是。”
“吴王?!”钱肃乐打开一看,顿时惊叫起来,册封吴王已经人人皆知,可用得着这么急吗?
长公主刚刚在奉天殿外仓促登基,黄道周此来最大的原因就是为此征询吴争对此册封的意见。
可黄道周人还没有回去复命,旨意直接就发过来了。
这算什么?叫什么事嘛?
虽说从朱慈烺登基之后,内阁权力已经削减许多,可册封亲王之事,就这么一道中旨发过来,未必让人心中有些不适。
钱肃乐冲吴争问道:“陛下究竟想做什么?”
“天知道!”吴争背负双手仰望门外,长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究竟是会来的。岳丈也不必纠结此事,静观其变即可。眼下最紧要的是与已经到来的清廷使团和谈,这事还须岳丈和首辅不遗余力,为我朝尽量争取最大利益才是。”
钱肃乐、黄道周点头应道:“这是自然。”
黄道周默默地看了一眼吴争,躬身道:“王爷若没有别的吩咐,我就先回宫复命了。”
吴争微微点头道:“委屈首辅了。”
黄道周身子一颤,强笑道:“王爷言重了。”
待黄道周走后,钱肃乐瞪了马士英一眼,对吴争道:“你是真信了马士英的胡言乱语?别人不说,你应该是了解陛下心性的……她做不出这种事来。利高者疑,话没错,可并非绝对,你若因此错怪了陛下,那恐非朝廷之福啊。”
边上马士英带着一丝得意道,“太傅此话终究有欠公允,自古以来,但凡涉及皇权之争,就没有什么亲情可言,父子尚且如此,何况兄妹?”
“放屁!”钱肃乐骈指指着马士英怒喝道,“这世间就因有了你这种只求目的、不择手段之人,才有了这无数亲者痛仇者快之惨事、恨事!”
吴争忙挡在二人中间,劝慰钱肃乐道:“岳丈不必动气,我也并没有信马士英之言。”
“当真?”
“当真!”吴争郑重点头道,“人活在世间,总有些人得去信……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不会去怀疑她。”
钱肃乐点点头道:“如今时局唯艰,陛下又是仓促登基,正是合力图谋北伐大业之时,万不可因小人谗言挑拨,疏远了君臣情份。”
“多谢岳丈教诲,吴争谨记。”
“那老夫这就走了……对了,你还得知会一下莫执念等人,户部钱庄之事,不可再耽搁了。”
“是。”
……。
钱肃乐离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