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只有将战争拖下去,清廷的兵力才会更加捉襟见肘,才能为西南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由此再反过来反哺江南。
此时,吴争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的心里,还是有着对西南、东南方向,明显地防范意识。
……。
淮安城内。
大河卫军营。
与城墙上悍然拼杀完全不同。
营中迷漫的是一种死气,几乎每个人的脸上,唯一的表情就是木然。
这是一种对将来不再抱希望的木然,生死、荣辱皆已不放在心上。520小说
全凭着还喘着一口气,奉命作战。
带着卫兵巡营的祖大弼,不由得微叹一声,城中粮食开始紧缺了。
朝堂上该死的肉食者们,难道就不明白,如果淮安一失,朝廷不但会失去赋税重地,甚至徐州便将直接面临北伐军的兵锋吗?到时黄河南岸一片糜烂,想重整怕是有心无力了。
如此畅通无阻的运河水道,被围城二十余天,仅运来二十船粮食。
这是喂兔喂猫呢,淮安城中军民百万人之巨,二十船粮食那叫杯水车薪,若非摄政王有预见在先,令自己在城中囤积了大批粮食,这二十多天的围城,怕早就饿死人了。
可有道是坐吃山空,十万石粮听起来数量巨大,可真要分到百万人口之中,那每人也就二十斤,围城二十余天,怎么可能吃得够?
祖大弼在十天前就已经不再向城中百姓放粮,以保证淮安、大河二卫将士的日常所需,可这么一来,城中人心哪还能不浮动。
人饿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烧、杀、抢、掠,甚至敢袭击军营粮仓。
由此被镇压者不下千人之数。
祖大弼心中也不忍,可慈不掌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与其破城之后玉石俱焚,不如舍弃民众以保证守城。
看着营中将士痴呆的目光,祖大弼一阵凄凉,或许这就该是自己的下场……报应!
祖大弼一跺脚,再没有了巡营的心思,转身回中军帐了。
……。
可祖大弼前脚一走,这些目光呆滞的将士们,却有了动作。
他们纷纷向大火堆方向聚拢。
而大火堆处,几个年近四十岁的老兵,正在烤鞋底。
今年是早春,江南雨水充足。
连着七天的细雨,整个人都快长霉花了。
“赵老大,快说说,吴王真有撒豆成兵、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么?”
一个年近四十,却白脸短须老兵,拍拍手中的鞋底,没好气地道:“瓜娃儿,吴王要真有那等本事,还在城外做什么……北伐军早就攻入城来了。”
那被喝斥地士兵,顿时泄了气,轻轻叹了口气,道:“这日子是没指望了,今日半斤米,我拿回去给家里人熬了一锅粥……六口人哪,这粥都能照出人影儿来,到时,怕不用北伐军破城,咱们就饿死了。”
边上一个士兵,不耐烦地骂道:“谁让你太会生,一口气还生两,否则还能省着点……你看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那个叫赵老大的瞪了一眼这士兵,“你家中穷得连床被子都没,哪个女娃能看得上你……淮安城中,咱这帮子弟兄,哪个不是拖家带口的……你这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想挨揍不是?”
那士兵被这一骂,讪讪笑道:“赵老大,我这不是心里闷得慌,找这小子开涮嘛……您别往心里去,成不?”
其实赵老大的话没错,如今的淮安、大河二卫,几乎完全承袭了明朝的卫所。
人还是那批人,官却换了一茬又一茬,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士兵们的日子却过得越来越不堪了。
第1251章 强攻
ps:感谢书友“hqb”投的月票。
虽说明末卫所制度崩溃,士兵的田地基本上都被官员们圈走,可淮安府不同,为了保障漕运、盐业及江南赋税,朝廷对两卫是特别照顾的。
过好那是不可能,但吃饱饭、衣食无忧,这事还真存在。
可换了主子之后,事就变了,三餐改为两顿(这三餐指得不是早中晚,而是中、晚、半夜),干的也变成稀的。
直到祖大弼上任之后,士兵们的日子,总算稍稍好过了些。
祖大弼不索贿、不克扣粮饷,这已经够好了。
所以,这也是将士们这些日子,愿意为祖大弼拼命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祖大弼太熟悉卫所制度和这些士兵心中的牵挂了。
卫所制度,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兵以卫民,民以饷兵。
也就是说,这些将士的家人,全在身边,这既能保证士兵不临阵反叛,也能保障士兵的日常生活起居。
到明末时,淮安、大河两卫其实大都已经不种田了,而是发饷,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南北漕运的安全。
可这样一来,一家人每日所需的米粮,就得从街市中购买,也就不存在有余粮之说。
同时,这也有助于主将掌握军心。
祖大弼在战前就开始牢牢控制住士兵在城中的家人,掌控住这些军属,军队就乱不起来。
事实上,情况也是如此。
二十余天的激战,每天都有数百人战死城头,可两卫将士,明知上城头就是九死一生,却也不得不闭着眼睛上去。
祖大弼将两卫士兵分成一千人一营,编好顺序,轮流上城墙,只要运气好,大难不死,就可以间隔至少十五次才会再轮到,而在起初时,将士们认为十五次之后,北伐军早该被击退了,所以,他们是乐观的。
直到二十多天过去,北伐军不退反而增兵,加上米粮补给迟迟未到,粮一少,人心则乱。
被赵老大喝斥的士兵,讪笑之后,一转话头,“赵老大,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就算不战死,也得饿死,我听说,城中百姓已经开始吃打鸟捕鼠吃了,再这样下去,怕是吃人也会出现……要不,咱哥几个一起……投诚了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惶地四顾。
赵老大大喝道:“放屁!咱是那无德之人么?况且兄弟们哪个不是拖家带口,你想害死所有人吗……若再满口胡吣,某必出首……滚!”
那士兵被骂得脸一阵青一阵红,在众目睽睽之下,尴尬地离去。
见他走远,先前问赵老大“吴王真有撒豆成兵、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么”的士兵嘿嘿笑了起来,道:“这厮定是将军安插在营中的奸细,这等事都用来套咱们的话了……想蒙赵老大,也不看看咱赵老大是何等人?”
另一个士兵也笑道:“这厮进咱营中不过一个月,自来熟,什么话都敢说……一瞧就知道是个奸细。”
赵老大“啪啪”地拍了几下鞋底,然后将鞋套在脚上,沉声道:“你们几个与各营联络得如何了?”
“都联络过了,兄弟们都有这心思,只是担心一旦起事,家人怕是会遭毒手,都犹豫着呢。”
赵老大稍一沉默,道:“既想举事,又想保家人平安……天下哪来这样的好事?去告诉他们,明日后半夜子时一过就动手,不愿意的咱不勉强,可要是谁敢出卖告密,那就别怪咱不留情面!”
“是。”看看小说
……。
鲁之域很头痛。
阻击自己的敌人,就象一块石头,油盐不进地顶在那。
无论自己侧翼包抄,还是佯装撤退,它都纹丝不动。
不是不能强攻,可对方的火炮数量太多,弹幕密集,要让麾下将士冒着如此矢石冲锋,鲁之域于心不忍。
这支军队,从杭州防御战时,归附吴争以来,一带是他带着,鲁之域甚至能叫出许多老兵的名字。
如果不认识,牺牲也就牺牲了,不过就是一个数字。
可一旦叫得出名字,就有了感情。
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将领指挥起来如臂使指,可同样,如果遭遇血战,需要让一些人去牺牲,就会不忍。
人嘛,熟悉了,就混成兄弟了。
谁能让兄弟,就这么去当炮灰?
鲁之域不忍,他做不出这决定,因为他心中还有期盼,盼着蒋全义在淮安方向突破,也盼着从杭州调来重炮。
可吴争传来的急令,让鲁之域无法再回避。
他只能咬牙下令,连夜组建“敢死队”。
看着身边的吴易、孙兆奎、沈自炳、沈自駉等等,这些跟随了自己五、六年的将领,和对面一张张熟悉的脸,鲁之域眼睛红了。
八百敢死队,由沈自駉率领,原本该是沈自炳的,可沈自駉硬是从兄长那抢了过来,理由很简单,长兄如父!能让父亲死在头里吗?
这是吴淞卫的骨血啊,鲁之域不仅在心中埋怨起吴争来,一场野战,即将报销掉吴淞卫三成骨干……值得吗?
然而,将士的目光是炽热的,他们脸上没有一丝犹豫、迟疑,他们兴奋地看着自己的主将,在等他的一声号令。
连攻五天受挫,与鲁之域想法不同,吴淞卫的将士们打出了火气,这是组建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挫败,将士们盼望着用热血,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做为军人的荣誉。
鲁之域强忍着眼中的酸楚,他心里清楚,吴淞卫此时手中最大口径的火炮只是六磅炮,射程仅为三、四里地,而对面的敌人,却部署着八磅炮,射程可达五、六里。
这是第一次敌人火器占据了局部战场优势,这是因为,此战事发突然,吴淞卫装备无法及时运至江北。
“听我命令……!”鲁之域沉声喝道,可声音渐渐变调,“都给我活着回来……我……我请你们吃酒。”
“不克敌阵,誓不休兵!”
“不克敌阵,誓不休兵!”
“不克敌阵,誓不休兵!”
八百敢死队士兵,异口同声地一遍遍喊道。
鲁之域眼中的泪,终于滚落下来。
知道要去做什么吗,我的兄弟们?
第1252章 得先捅死你
这是一场夜幕下的野战。
鲁之域的选择其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