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谦益闻听急问道:“敢情京城之中,真有吴王的暗子?且数目之在,竟有八百之众?”
沈致远见话已经收不回来了,于是真实性就明言了,“没错,人倒是有,可长林卫终究是情报人员,要论作战,还真派不上什么大用……。”
“不。”钱谦益急忙道,“对沈大人没什么用,可对钱某,那就有大用。”
沈致远、钱翘恭面面相觑。
“你想怎么做?”
钱谦益道:“拱北城的新军想要光明正大入城,怕是不易,钱将军最多也只能调个百来扈从相随,凭这点人手想入睿亲王府,那是做梦。”
说到这,钱谦益有些激动起来,“可有了这八百人,那就不同了,他们在城中,一旦召集起来,再加上钱将军的随扈,就有了入王府的本钱。”
沈致远皱眉道:“钱大人,我还没同意将长林卫交与你指挥。”
钱谦益一怔,随即笑道:“都一样……沈大人若信不过钱某,钱某只策划,不参与行动便是。”
“说说看。”
“沈大人,原本咱们想的是,有拱北城近四千人手,只要时机合适,就算强攻,都有三、四成把握……可朝廷终究猜忌沈大人,不同意将沈大人官复原职,这么一来,仅凭钱将军的一千多人,强攻是不行的,计划就得改变。钱某的意思是……强长得不如智取。”
“如何智取?”
钱谦益古怪地一笑,“先探明要救的人在王府哪个方位,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城中长林卫救人。”
沈致远蹩眉道:“说说容易,怎么探明要救的人在王府哪个方位?”
钱谦益呵呵一笑道:“沈大人这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哪?”
“此话何意?”
“大人贵为额驸,有格格在手,何愁探不明?”
沈致远一愣,“你是要我挟格格为人质,逼迫王府中交出柳如是和清吟?不,这万万不成!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钱谦益心中喟叹,都这时候了,还讲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
可他还真不敢违逆沈致远,因为钱谦益心里很清楚,这里作主的不是钱翘恭,更不是他钱谦益,而是沈致远。
说句不好听的,离开沈致远,就算他刚刚原了礼部侍郎的官职,那也就是个屁。
钱谦益话锋一转,摇头道:“沈大人误会了,钱某怎能让沈大人做这等无耻之事呢?钱某的意思是沈大人不妨求助于格格,格格毕竟是多尔衮唯一的女儿,王府中人多少得给她几次面子,瞒谁怕也瞒不住她呀。”
沈致远摇摇头道:“这我早已想到了,也求过她,可许多天了,她依旧没打听出清吟的下落……如今加上柳如是,只怕更难了。”
钱谦益一怔,这他还真没想到,思忖了许久,钱谦益小心翼翼地问道,“额驸与格格伉俪之情莫非……。”
沈致远脸色一沉,“这不是你该问的。”
钱谦益不由得一叹,“那……除此之外,钱某就没有更好的计策了,恐怕也只能趁夜强攻王府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钱翘恭突然开口道:“沈致远,事已至此,能不能先将儿女私情放在一边?大将军可是传令要尽力救出清吟和柳如是的。”
边上钱谦益听了一愣,急问道:“钱将军是说,吴争……呃,吴王真下过此令?”
:。: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艰难的选择
钱翘恭木着脸答道:“是。”
沈致远忙纠正道:“吴争是下过此令,但不是必须,而是尽力。”
钱翘恭道:“上有所命,尽力即是必须。”
钱谦益不由得沉默起来,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疲惫,自己是真的恨吴争,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吗?
沈致远瞪着钱翘恭:“让一个女人冒险,这事你能做得出?”
钱翘恭哂然道:“不知是谁,成天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沈致远急喘了几口,“……容我再想想。”
……。
“在你心中,她……真有这么重要吗?”
东莪直直地看着沈致远,眼中的幽怨之意,已经显露在外。
沈致远欲言又止,他确实为难,因为无法解释。
“比我还重要?”东莪执拗地追问道。
沈致远依旧沉默。
许久,东莪幽幽一叹,“就算我去打探出方位,可王座之中,数百府卫,你要如何救人?”
说到这,东莪声音颤抖起来,“今日钱将军重新执掌拱北城新军……你是想率军强攻阿玛王府?”
沈阳远生硬地道:“如果格格能探出方位……可以不攻,只须潜入救人便是。”
“你休要哄我……怎么潜入?”
东莪不傻,如果王府能随意潜入,那多尔衮这些年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要杀他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这其中,除了汉人,也不乏满人。
沈致远在东莪面前,完全没有往日的随意挥洒,他迟钝地、干涩地说道:“若格格为难……就当我没来过……告辞。”
告辞?
东莪心中一痛,这是你的家啊!
“且慢。”东莪咬咬牙,喊住了已经动步的沈致远,“你能保证……不会借此谋反吗?”
沈致远愣了愣,点点头道:“我只救人,不……反。”
“好,我帮你打探。”
在东莪看来,或许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沈致远做出强攻王府的大逆之事,也只有遂了沈阳远所愿,才能让沈致远平安地活着,也只有这样,她才能不负阿玛的嘱托,等到阿玛回京。
可惜得是,东莪终究年少,她想得太天真。
这种事,要么不做,做了就是决裂,怎么可能停得下来呢?
就算沈致远等人真只为了救人,那救了人之后呢?
从睿亲王府救出人,天一亮,这京城不乱套了吗……不反,怎么出城?
……。
此时淮安府的黄河段,一场激战已经持续了两天。
多尔衮六万大军,以清河、草湾、赤晏庙、安东四个方向,对南岸发起了全面进攻。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魄力很大,要么不战,战则决战!
可惜这是黄河沿岸,如果换作是长江沿岸,这种攻势,只要沿江水师炮舰横向炮击,配合岸防炮,可以让吴争分分钟教会多尔衮怎么打仗。
但在这里,吴争做不到,因为没有岸炮,水师战舰也到不了河道。
好在吴争在攻破淮安城时,反应得快,开战前三天时间,开始令吴淞卫、泰州卫进驻清江浦、刘伶台等处,否则,这这种敌军四路齐进的态势,吴争也就只能下令兵力收缩,固守淮安城了。
可就算如此,只有火枪和小炮的北伐军,在敌军的全力强攻下,也打得非常艰苦。
因为敌人进攻的突然,开战第一天时,刘伶台一度失守,清晨时,驻守刘伶台的三千北伐军,面对着二倍于己的渡河敌军,以血肉之身硬抗满身皮甲的敌人,战至午后,三千北伐军几乎尽没。
刘伶台一失,淮安城的北大门就直面敌人的兵锋了,好在鲁之域及时从东门调出六千人赶去增援,虽说没来得及救助三千守军,但终究是堵上了缺口,用了一个下午,才将敌人赶回了黄河喝泥水。
事实上,如果多尔衮不是将兵力分散四个方向,那么刘伶台一旦失守,就很难再夺回。
但这个突发事件,引起了吴争的警惕。
多尔衮究竟想做什么?
伤十指不如断一指的道理,多尔衮会不知道?
吴争在地图前转悠了好些时候,眼睛无意中落在洪泽湖时,才突然醒悟到,不对,南面骑兵可以从凤阳府穿插,那么,徐州敌军,为何不能从洪泽湖进攻?
这个想法,让吴争冷汗渗出,蒋全义的泰州卫守西、北二门,由于攻淮安城时,泰州卫伤亡巨大,实力已经折损不少,如果敌人真从洪泽湖来,那么泰州卫肯定顶不住。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泰州卫撤回城中。
可问题是,一旦泰州卫从清江浦撤退,刘伶台的吴淞卫便会独木难支。
如果将吴淞卫也撤回,那么淮安城,就会被敌人三面合围,如果祖疯子南向的骑兵遭遇不测,待敌骑北上,淮安城真就成了一座孤城,到时十万计的敌人围攻,恐怕第一军援军抵达,也无法解淮安城之围了。
一时间,吴争陷入了极度的为难之中。
……。
鲁之域、蒋全义被吴争急召赶来。
吴争将自己的猜测述说了一遍之后。
看着二人疲惫的脸,吴争苦笑道:“两天打下来,多尔衮给我挖下的坑,已经基本上显现出了全貌。事实上,真正的屠刀是两把,一是黄河对岸的这支驻防旗军,二是徐州八万人马,西、北两路夹击,加上南面的凤阳骑兵和东面盐城的那支火器军……我军还真得陷入了四面楚歌了。”
鲁之域闷声道:“既然如此,末将以为,当收缩兵力撤回城中,再不济,二卫加上原淮安、大河二卫降军,也足有三万余人,守上十天半月,想来是没问题的……。”
“不成!”蒋全义立时反对道,“淮安城新附,民心本就不稳,我军一撤,无形中就给了民众我军败退了的暗示,如此一来,想要守城就更困难了。况且,有清江浦、刘伶台两个突出部,淮安城至少暂时还能安全,真到了固守城池时,很难想象,城中百姓会在四面被围后,还能象现在这般安静……王爷,绝不能撤,若此时一撤,我军必会陷入被动。”
:。:
第1306章 见证
吴争微微颌首道:“我其实也是在担心,一旦我军撤回城中之后,再想往外突,就更不易了,固守城池听起来可靠,但事实上,死守城池往往是最不可靠的……唯有以攻代守,才是最有主动权的。但可惜的是,我军空有火器新军之名,眼下却无重炮可以阻敌,要将士以血肉之躯,力抗二倍于我军的强敌,着实是艰难了些。”
鲁之域点头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