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明-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中、下三个层面的打击同时激发。

    箭矢后发先至,绊马索随即繃起。

    地雷最后炸响。

    鞑子骑兵瞬间被击晕了头,除了当场死亡的,活着的就象没头苍蝇般地在原地打圈。

    卫所将士的弓箭,在这个时候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功用。

    对着这些个被烟尘笼罩的影子射击,几乎是发发命中。

    以至于战后发现,许多尸体上的箭矢都是数箭,乃至十箭以上。

    三千鞑子骑兵,用并驾齐驱八骑、间隔三尺而言,队伍前后可达四、五里地。

    所以,伏击打掉的最多只占鞑子总数的三成。

    而这个时间,足以让鞑子中军和后军做出有效反应。

    所以,明军的伤亡开始产生,是被鞑子骑兵的弓箭所伤。

    好在明军此时只在射箭,并没有冲锋。

    被树遮挡,使得鞑子的弓术无法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鞑子纷纷选择下马,向两侧搜索觅敌。

    而这时,钱肃典率明军骑兵对鞑子后军发起了突击。

    这确实是运气好。

    鞑子过于狂妄,如果他们选择后撤,那么他们的损失或许就定在了三成。

    至少,他们绝不会被钱肃典率领的菜鸟骑兵,打一个措手不及。

    但鞑子刚刚拿下嘉兴城,击退了兴国公王之仁部,他们过于自信自己的战力,他们认为,就算是前锋被伏击全歼了,他们也依旧能够击溃这股明军伏兵。

    他们下马了,下马就失去了机动性。

    而钱肃典的骑兵,就算战力不及鞑子骑兵,但他们掌握着机动性。

    速度,是骑兵战力最大的保证。

    骑兵就算不挥刀,单就策马狂奔,就足以冲垮敌人的阵线。

    这是勿容置疑的。

    没有哪个傻子,见到战马朝自己狂奔而来,用身体硬挡的,其实挡也挡不住。

    可一退或者一闪,就会撞到或者影响身边的同袍。

    无数人的一退、一闪,就会使得阵形混乱,发挥不出阵形的效用。

    阵型的溃乱也就自然也然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胜

    骑兵营的运气确实好。

    他们在鞑子齐齐下马之后,突入鞑子后军。

    眨眼之间,鞑子被明军赶入林中吃草。

    钱肃典并不恋战,他迅速按既定目标,沿官道向前冲锋。

    就象一把烧红的匕首捅入冰雪之中,仓皇无状的鞑子,象被从中剖开的浪,向两侧翻卷开去。

    突然地混乱,让埋伏的主力感觉压力一轻。

    吴争敏锐地猜测到钱肃典部可能得手了,随即下令全军冲锋。

    于是,一场饿狼扑兔的游戏开始了。

    从西面喘息了一会的王一林,率军投入了这场追逐战。

    仅一个时辰,被歼的鞑子达到二千三百多人。

    这是找到的尸体。

    剩下的,吴争已经没有兴趣去追赶、找寻了。

    在全军将士疯狂的呼喊声中,吴争下令打扫战场。

    明军将士纷纷抽刀割下鞑子首级,可被吴争阻拦。

    吴争下令,将所有鞑子首级割下左耳,往后卫所官兵记功,就以左耳为凭。同时,吴争下令将割下的鞑子头颅堆砌于官道一侧,垒成一座景观,在上面立了块木牌,上书十二个大字“大明吴争灭建虏三千骑于此”。

    这还不算完,吴争在木牌底下,埋了整整十七个地雷。

    原本手中已经没有地雷了的,可这种土制雷根本无质量可言,当时引爆时,就有这么多雷没炸,正好取出重新埋于木牌下,为了触发,吴争着实是动了不少脑筋。

    最后还是厉如海想出了个好主意,将导火索穿管,引至景观之后,将火折子竖直,底部埋于土中,再在将导火索的头围绕在火折子的上下结合部,最后将火折子上部以细麻绳连于木牌底端,最后以一层细柔干草覆盖在火折子周围。

    这样一来,只要鞑子看见这木牌心中愤慨,拔起或者踢倒木牌,就会牵动细麻绳,从而拔出火折子上端,这样火折子就会引燃边上的覆盖的干草,就算没有直接引燃缠绕的导火线,燃烧起来的干草一样会引燃导火线。爆炸也就不可避免了。

    吴争采纳了厉如海的建议,虽然吴争并不看好这番布置,因为这结构太粗糙了,这事更象是恶作剧的玩闹,用来振奋全军的士气,或者是应景而为罢了。

    但吴争绝对没有想到,这个自认粗陋的恶作剧差点改变了历史,当然,这是后话。

    打扫完战场之后,吴争部和王一林部迅速向杭州城而去。

    此战前后用时接近一个时辰,歼灭敌军二千多人。

    缴获的完好战马一千多匹,军械不计其数。

    明军伤亡二百七十多人,双方战损比已经是一比十,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场局部完胜的伏击战。

    ……。

    方国安其实心里是舍不得放弃杭州的。

    但他很清楚,与杭州相比,浦阳老巢才是他的根基。

    那儿有着他的老本。

    杭州城背靠钱塘江,无险可守,除非有绝对补充的兵员和延绵不绝的粮钱补充,否则根本守不住。

    绍兴府太小了,钱粮根本顶不住这样的消耗。

    再说,方国安不想折损己方实力,让王之仁捡个大便宜。

    此消彼涨嘛,自己实力减弱,王这仁的实力相对而言,就上升了。

    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在朝廷的话语权减弱。

    方国安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另外,方国安还是不看好鲁监国能在绍兴顶住鞑子的倾力一击。

    他自认是良禽,须择木而栖。

    所以,如果继续在杭州城待着,就要直面多铎和博洛,这样一来,底牌就得掀开。

    是降清还是为明尽忠?

    方国安只能离开,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须离开。

    与其在杭州城与鞑子打一场消耗战,不如带着劫掠得到的大笔钱财回浦阳,依仗钱塘江天险固守来得更实际。

    方国安在听到鞑子已至嘉兴府消息时的第一反应,那就是下令全军撤退。

    另外,他还有别的考虑。

    吴争在他心里,已经不是当初刚来绍兴时那个从七品哨官了。

    现在的吴争,手中掌控着三个上千户所的兵力,当然,辖下的军户人口还不足。

    但军户人口是个小事,只要手中有强大的实力,人口就会迅猛地前去投靠,特别是这种乱世。

    方国安看不顺眼吴争,方国安强烈地认为吴争就是个异类。

    就象那个愣头张煌言,甚至比张煌言更难缠,因为吴争手中有兵。

    方国安也知道,吴争看自己也不顺眼。

    这样,二人就没有了调和的余地。

    除掉他!

    选择立即撤退,为得就是要除掉吴争。

    少年人嘛,血气方刚。

    光复杭州的荣誉光环太强大了。

    谁能弃之如幣履?

    方国安很清楚吴争不肯轻易撤退。

    那么就让他留下吧,想到这里时,方国安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不足三千的兵,就算加上一万降军。

    怎能是多铎的对手?

    方国安已经派人向博洛送去了密函。

    将杭州城如今只有吴争不足三千守军和万人降兵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随便为自己此次渡江而击,解释了很多。

    说明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并表明自己绝对没有对抗清军的意思。

    最后还隐晦地暗示,自己可以为清廷出力,建立更大的功勋。当然,前提是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想到这样的安排,会让吴争无声无息地死在杭州城,方国安非常满意自己的安排。

    其实他对自己的心思很明白,他既不忠诚于大明,更不会去忠诚于满清,他所要的,就是趋利避害、良禽择木而栖。

    可方国安一直以为吴争在东城,只是得到王之仁的急报,派手下引信使前来禀报。

    并不知道自己撤退前,吴争已经离开杭州城去盐官找那批火炮了。

    更不知道,吴争会与王一林合谋,决定在贺家埭打鞑子前锋一场伏击,而且还打胜了。

    甚至方国安预料不到,王之仁会如此对吴争青睐有加,会将王一林和三千手下借于吴争打这场伏击战,还因此令船队滞留在吴淞口。

    历史或许就在这个时间段,不知不觉地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颠倒

    方国安撤退时并没有忘记,带上那二十大船的钱物和一万多降军。

    为了给他不发一矢就弃杭州城撤退的行径,涂抹一层更漂亮的外表,方国安的选择是抹黑、践踏吴争。

    自然,之前吴争擅杀麾下总旗,挑起争端,就成了弹劾理由的不二之选。

    方国安是这么在朝堂上弹劾吴争的,“殿下,梁湖千户吴争,为一己之私,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杀我麾下总旗,使得我部军心大乱,若非臣赶到及时,两部火拼就会在杭州城上演。臣堂堂一国公,竟被一小小千户如此羞辱,若不是臣大度、顾及到时局,岂能如此轻易放过他?今日,臣请殿下给臣、给臣麾下数万将士一个交待,以敬效尤。”

    朱以海原本是欣喜万分的,光复杭州啊,这瞬间就让他的声望如日中天。

    这两天里,已经有不少赋闲的官员、各县的乡绅闻风而来,纷纷表态要资助自己反攻苏州、应天府了。

    主动报名请求从军的民众已经超过一千人。

    想来杭州城光复的消息一旦传至南边,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投效。

    就是南边的“皇叔”隆武帝,恐怕此时也得给自己三分颜面了。

    朱以海甚至已经开始幻想打过长江去,光复南京了。

    可方国安的擅自回撤,让朱以海心里十分的恼怒。

    他不是傻子,用膝盖想也能猜到,方国安的撤退绝对不是因为杀了一个区区总旗。

    方国安此时更多的是在演戏,推卸责任。

    可朱以海更明白,这个时候,方国安的重要性远甚于吴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